熱門搜尋 :
2020-04-10
企業應對資料外洩事件的回應速度和效率將對總體成本產生重大影響。根據調查,資料外洩的平均生命週期為 279 天,即在事件發生後企業平均需要 206 天才能發現,另外需 73 天才能控制住事件發展態勢;能在200天內發現並有效控制資料外洩事件的受訪企業,其資料外洩事件的成本可減少120萬美元。
2020-03-14
隨著雲端採用率繼續成長,基礎架構遷移到公有雲和私有雲已經成為主流。更廣泛的IT轉型工作也在加速,包括容器和微服務的現代化,以及雲原生工具和DevOps流程的採用。企業必須同時為傳統工作負載開發現代化專案,採用雲原生方法進行應用程式開發,並將新舊整合到統一管理和操作框架中。
2020-02-27
迅速發展的混合多雲架構已然成為企業的主要策略之一,根據調查,2019年混合雲預計將有1.2兆美元的商機。2020年,這股動能將進一步加速,5G、自動化、
2018-07-13
面對來勢洶洶的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DPR),除了給予使用者更高的資料自主權外,與歐盟境內公民有業務往來的企業,若有不慎,也可能面對巨額的罰款。企業與其單打獨鬥,不如尋找夥伴一起強化資料的安全防護機制。企業可交由專業的第三方夥伴協助處理數據資料以提升企業應對GDPR的防禦力。
2018-06-01
在企業營運模式加入API,不僅有助於提升服務能量、催生創新,還能夠進一步加速體驗服務的成形。
2018-05-11
想要從容的因應消費者行為改變與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短等市場挑戰,銀行業者必須比以前更加開放與彈性,舉例來說,為因應業務需求串聯其他服務,銀行開始參考微服務架構(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透過容器技術優化資訊系統架構,以及提供永不中斷的營運服務。
2018-04-09
微服務架構是一個方法論,為有效防堵安全疑慮,建議可以從開發、部署與維運等三個階段建置對應的安全防護機制。
2018-03-09
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企業唯有透過持續性整合(CI)與持續性交付(CD)等手法,方能提升市場反應力與創新服務能量,因應業務需求快速開發、上線、變更與維運應用服務。
2018-02-27
敏捷式開發(Agile Development)的發展由來已久,隨著時間推移,核心精神沒有太大的改變,仍十分強調每日交付(Daily Delivery)與反覆迭代(Sprint Iteration)等精神,不過,隨著新科技的崛起與普及,實踐敏捷式開發的方式與所需的系統工具都跟以前不一樣,企業準備好因應時代的演進,優化敏捷式開發機制了嗎?
2018-01-11
科技的日新月異,加速企業轉型腳步,連帶著讓DevOps進展到新一世代,面對這股將影響企業創新力與競爭力的趨勢,企業應及早做準備!
2017-12-22
想從瞬息萬變的市場裡勝出,協同合作是必然的途徑;甚至可以說,協同合作的成效高低,將直接影響企業競爭力,在數據資料爆炸的數位時代,尤甚如此。
2017-11-17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與商業模式的改變,雲端服務的應用型態已從早期的虛擬化應用、公有雲或私有雲應用走進跨雲時代。
2017-10-19
有別於早些年,現在的企業關心的是「如何加速創新與轉型腳步」而非「為什麼要創新轉型」。很多企業都在想:「現有應用程式的開發與交付是否可以更敏捷、彈性擴充、同時兼顧安全性,以迅速回應市場快速變化的需求?」微服務(Microservices)架構便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善用資料驅動永續未來
Red Hat 與 Fujitsu 合作提供 AI 就緒的 vRAN
從分工專才到全能通才 AI促使職能「逆演化」
數位產業署推動資安產業接軌國際 鞏固產業供應鏈資安防護力
Akamai 2025 防禦者指南:構建未來網路安全的戰略藍圖
HPE 發布 AI 人工智慧永續發展三大關鍵考量
威脅擴大資安人力缺口 培訓須跟上實務需求
互動資通發佈 AI 數位轉型整體服務 GECP
TXOne Networks 發布 2024 OT/ICS 網路資安年度報告
盤點2024電郵攻擊大勢 網頁檔QR碼皆成釣魚陷阱
建置高可用性iSCSI儲存設備(中)
Citadel協同合作系統 企業級基本功能一應俱全
針對UNIX及其相容系統所設計 開放源碼界防毒天王—ClamAV
NEITHNET 全套式防禦 缺資安人力也能完美駕馭
檔案嵌入浮水印防變造 萃取比對原件辨真偽
強化實體與環境安全
K8s深度整合vSphere VMware Tanzu全新出擊
裸機安裝EMC ScaleIO 簡單享用軟體定義儲存
記錄惡意網路封包資訊 實作Snort+BASE網頁型入侵偵測系統
LINE CONVERGE 2019 宣示持續耕耘台灣市場擴大社會參與
第230期
2025年3月
未來就是現在:後量子加密守護物聯網安全大未來 — 黃維中博士
第七屆物聯網安全高峰論壇 — 活動花絮
「硬」援裝置資安防護,實現可信賴IoT應用 — Infineon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