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援機房 資訊機房 第二機房 備援機制 營運持續 機房 天災

機房備援架構 砸大錢未必保證成功

2013-07-24
歷經檢視企業需求、審慎思考與評估風險,並且精算投資報酬率(Return on Investment,ROI)之後,企業或IT主管們應該已經瞭解,企業內部究竟有多少應用服務較為關鍵,需要優先保護、異地備援機房的用途以及預期可投入的預算。
不過,他也特別提醒,並不是所有的產業別都適合雲端服務,傾向採用雲端備援的企業通常都有一個特性,就是其所提供的應用服務本身就可以散居各地,當主機房在雲端,備援機房自然也會選擇雲端。「相反的,一些對資料安全特別在意的行業,例如金融業,就不傾向走入雲端,除了法規遵循的限制之外,針對個資遺失的舉證責任等等也是評估的考量因素。」

避開同一風險 距離沒有固定值

▲機房等級的負重要求要求到1000公斤以上,小細節也可能影響機房可靠度。
設置備援機房的目的在於控制風險。如果備援機房位於同一棟大樓,那麼備援機制根本就無用武之地,不用等待天災降臨,只要隔壁鄰居失火切斷電源,企業所用應用服務就一切停擺。因此,備援機房的最佳位置就是處於「異地」。

然而,主、備機房的距離該有多遠,才合乎理想?Emerson應用工程經理陳仲倉認為,距離的選擇沒有標準。「天災絕對不會只限定在固定距離發生。與其談論備援機房該設置到多遠的距離,不如探討如何避開同一種天然災害。」

他舉例,台北市有不少地點每逢下雨就容易淹水,如果企業的主機房就位於這些地段,那麼備援機房就該避開此處,向外尋求不會淹水的位置。同理,地震也是如此,最好選擇避免在同一個地震帶上。「企業不妨試著把主機房可能遇到的災害列出來,包括人為因素在內,將這些因素屏除在外時,便能得知企業可承受的距離有多遠。」

宏碁電子化服務事業群副總經理吳乙南提到,早期在資訊安全會報中的確有建議基本的距離是30公里,但這並沒有明確的立法公告,因此,對於主、備機房的距離,確實沒有標準答案。「其他國家對於異地備援機房則有較嚴謹的規範,就以中國大陸來說,備援機房可分為同城備援與異地備援。同一城市如果要建立備援機房,距離就要15~20公里以上,如果是異地備援,則至少要到1000公里。換句話說,如果企業設置在北京,那麼異地備援機房合宜的地點就大約在上海。」

他認為,台灣不少企業在意距離的遠近,而且認定設備就是要看得到才放心,這種觀念其實並不正確,企業應該從降低風險的考量來做最好的配置。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