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定義儲存 SDS VSAN VMware 熱備援

中小型企業儲存利器 維護管理更加簡單

VMware vSAN 7.0實戰 打造輕量級雙節點主機

2021-02-08
全新的VMware vSAN 7.0不僅可以滿足大型組織的儲存部署需求,對於中小型企業同樣也提供了輕量級的雙節點主機架構。現在就隨著本文的實戰講解,來學習一下這個小而美的雙節點vSAN快速部署、監視以及健診的相關技巧。

 

現今在企業的IT環境中,系統架構的管理人員所面臨的最大挑戰,除了資訊安全問題外,就屬儲存管理的問題讓他們最頭痛,這是因為若以大多數應用系統對於效能的需求來說,CPU、RAM、Network都是屬於較容易滿足的規格條件,唯獨Storage是最難處理的一環。為何Storage如此難搞?關鍵不只是大容量需求,速度與熱備援能力才是更大的問題,畢竟往往會拖垮應用系統與大量檔案存取效能的關鍵就在於Storage。

想要同時具備大容量、高速及熱備援的能力,來因應大數據、大檔案以及大型虛擬機器的存取需求,單靠一台實體主機已經難以達成,而是必須改為集結多部的高性能主機並連接高速的網路,來形成所謂的跨主機儲存池(Storage Pool)架構。如此不僅能夠優先解決大容量的存放需要,還可藉由多部主機的節點規劃來建立橫跨主機與機櫃的熱備援機制,並且自動將冷資料與熱資料存放在對應的容量層和快取層中運行,這便是SDS(Software Defined Storage)。

若要說VMware vSphere的SDS典型應用架構為何?那肯定就是vSAN(Virtual SAN)了,它是vSphere超融合架構(HCI)的基礎,提供了最多64節點的叢集規劃,除了藉由集合各節點ESXi伺服器本機磁碟來形成多個大型儲存集區之外,還可以藉由HDD磁碟容量層與SSD快取層的不同特性,完善建立出所需要的高效能儲存層(Storage Tiers),並且享有磁碟熱備援機制,以確保其上運行中的虛擬機器以及外部檔案存放的持續可用性。

在維護管理上,vSAN也是整合於vSphere Client網站的操作介面中,因此管理人員無須再安裝及學習其他管理工具便可直接上手。此外,它還結合vSphere架構中獨有的以儲存區原則為基礎的管理(Storage Policy Based Management,SPBM)控制台,讓管理人員可根據不同屬性需求的虛擬機器運行之需要,配置更細微的性能或可用性設定,甚至於僅針對選定的虛擬磁碟進行套用。

舉個例子來說明,可以將SQL Server或Exchange Server虛擬機器中,用以存放資料庫與交易紀錄檔案的虛擬磁碟,透過SPBM的配置及套用,讓它們擁有比其他虛擬機器或虛擬磁碟更高的容錯保護機制,以提升持續運行高可用性。整體而言,VMware vSAN對於檔案資料的存放與虛擬機器的運行,不僅大幅提升了執行性能與安全性,也同時簡化了管理複雜度與降低總體持有成本(TCO)。

VMware vSAN 7.0新功能介紹

對超大型的架構需求而言,可以部署具備64個節點的vSAN叢集,但其實對於小型架構需求的IT環境來說,VMware打從vSAN 6.1版本開始,便已經提供了支援雙節點的vSAN運作架構來因應。接著,從vSAN 6.5版本開始,規格要求上也不再強制需要搭配昂貴的10Gbps網路交換器,且支援了分離見證網路流量的配置。

上述這些改變對於中小型企業的IT環境來說,不僅可大幅降低vSAN部署的成本,也提升了整體運行與管理上的彈性與效率。然而,相較於前一版的vSAN 6.7,vSAN 7.0究竟新增與改善了哪一些關鍵功能的設計呢?以下做大略的說明:

‧簡化管理:有別於舊版vSphere Update Manager(VUM)的更新管理設計,全新vSphere Lifecycle Manager(vLCM)不僅可以一致性管理vSphere架構下的所有vCenter Server、ESXi、虛擬機器的版本更新外,也能夠針對儲存相關的控制器、模組、韌體進行相符性掃描與矯正,簡單地做好統一的生命週期管理。

‧原生檔案服務:vSAN 7.0 叢集的原生檔案服務(Native File Services)已提供可建立和提供NFS v4.1和v3檔案共用的功能,如此一來,IT部門對於任何應用系統所需要連接NFS儲存區的需求,就可以直接由vSAN來提供而無須另尋其他解決方案。不過,此新功能並不支援本文所要講解的雙節點延伸叢集架構中,而是必須運行在已部署3至8台vSAN節點主機的環境。只要完成相關配置與功能啟用,後續便能夠透過vSAN Skyline Health Services頁面中的「The File Service - Infrastructure health」選項來監視其運行的健康狀態。

‧增強雲端原生儲存:早在vSAN 6.7 U3版本時期,VMware就已經引進了雲端原生儲存,讓管理人員可以直接在vSphere Client網站上運行、監視以及管理容器(Container)與虛擬機器(VM)於相同的平台中。至於從此版開始,則是已增加支援在vSAN資料儲存區上使用Kubernetes的檔案式持續性磁區(Persistent Volumes,PV),並且改善了加密與快照功能的使用。

‧增強雙節點延伸叢集功能:vSAN 7.0在延伸叢集的架構中,可以藉由見證主機在站台發生故障時,快速找到適合位置的資料副本來完成復原運作。若是在結合新版DRS(Distributed Resource Scheduler)功能的使用之下,便能夠在發生故障後確保虛擬機位於同一站台,直到重新同步操作完成。

此外,它也可以透過新的容量管理功能,以增強型的原則制定來大幅降低因容量不足問題所造成的衝擊,這一些包括了將I/O導向至展延伸群集中具有可用容量的站台、允許虛擬機器在容量受限的情況下繼續維持運行、重新平衡同一站台內vSAN叢集中的主機間的容量分配。

部署前的準備

關於部署VMware vSAN 7.0,除了需要知道它的授權是與vCenter和ESXi的授權分開計算的,其系統要求也相當簡單,分別說明如下:

1. vSAN的功能必須於vCenter的叢集層級中啟用

2. 採用VMware vSAN認證過的相容性硬體設備

3. 至少需要2個主機節點以及1個額外的見證主機節點,最多可以部署64個主機節點。

4. 每一台節主機至少一個快取磁碟和一個容量磁碟,前者可以用來規劃快取層(Cache Tier),後者則可以用來規劃容量層(Capacity Tier)。

5.在配置專屬的VMkernel網路部分,如圖1所示,除了需要選定啟用「vSAN」服務外,針對混合主機(Hybrid)的使用需要1GB以上的網路連線環境,若是針對全閃存(All-Flash)的主機架構,則必須採用10GB以上的網路連線環境。

圖1  vSAN網路配置。

安裝見證主機

關於雙節點的vSAN架構部署,仍需要一部見證(Witness)主機的角色,才能夠提供主機熱備援(HA)的機制,不過並不需要大費周章3個節點以上架構的vSAN,得有一台實體的ESXi主機來作為見證主機,更不需要複雜的安裝流程,只要先下載由VMware官網上(my.vmware.com)所提供的vSAN Witness Appliance,然後將它部署在vSAN雙節點叢集以外的ESXi主機中,並且確認該主機與部署好的虛擬機器能夠正常連接至vSAN雙節點叢集的網路即可。

首先,在準備部署的ESXi主機節點上,如圖2所示按下滑鼠右鍵,然後點選【部署OVF範本】。接著,在「選取OVF範本」頁面中,按下〔瀏覽〕按鈕來挑選所下載的見證主機應用裝置檔案,並按下〔NEXT〕按鈕。之後,在「選取名稱和資料夾」頁面中輸入此新虛擬機器的名稱並選擇位置,最後按下〔NEXT〕按鈕。

圖2  點選右鍵選單中的【部署OVF範本】。

在「選取計算資源」頁面中,必須記得選取一部位於vSAN叢集外的ESXi主機,選取後只要有出現「相容性檢查成功」的提示訊息,便可以按下〔NEXT〕按鈕。如圖3所示,在「檢閱詳細資料」頁面內,則可查看此虛擬應用裝置的版本、檔案大小、所需的磁碟大小等資訊,在此可以特別注意一下,後續若選擇採用完整佈建,需要有1.4TB的儲存空間,適合使用在正式運行的vSphere環境中。按下〔NEXT〕按鈕,繼續設定。

圖3  檢閱詳細資料。

在「組態」頁面中,如圖4所示選取所要部署的架構規模,分別有小型(Tiny)、中型(Medium)以及大型(Large)。其中,小型的組態已說明了適用於10個虛擬機器以下的vSAN運行環境。由於小型適用於10個以下虛擬機器的部署,因此只需要2個vCPU、8GB vRAM、12GB的ESXi開機磁碟、1個15GB的磁碟、1個10GB的SSD以及最多750的見證元件。在此就以選擇小型(Tiny)組態為例,並按下〔NEXT〕按鈕。

圖4  選擇組態。

請注意!根據筆者的實測結果,發現無法將vSAN Witness Appliance部署在VMware Workstation 15 Pro平台上來運行,會出現虛擬硬體相容性的錯誤訊息而導致匯入失敗。

如圖5所示,在「選取儲存區」頁面中,除了需要選取準備用來存放此虛擬機器檔案的儲存區外,可以進一步修改虛擬磁碟格式以及虛擬機器儲存區原則設定。在前面的步驟中曾提及,若採用完整佈建,最多將需要有1.4TB的儲存空間,因此建議將虛擬磁碟格式修改為「精簡佈建」格式,以減少儲存空間的占比,因為見證主機並不需要使用到太多的磁碟空間。設定好了之後,按下〔NEXT〕按鈕。而「選取網路」頁面中,可以為Management Network與Secondary Network設定對應現行不同的Port Group網路。

圖5  選取儲存區。

在「自訂範本」頁面中,如圖6所示首先必須設定此ESXi虛擬裝置的root密碼,並且必須牢記此密碼,這樣後續才能透過此root帳號密碼來加入vSphere Client網站的管理中,或是直接登入它的VMware Host Client和Console。

圖6  自訂範本。

接著,在「Network for vSAN Traffic」選項中挑選負責處理連接vSAN流量的網路。最後,在「Management Network」與「Secondary Network」配置區域中,可自行設定這兩個網路的TCP/IP配置,在此建議保留預設空白設定即可。按下〔NEXT〕按鈕,確認上述步驟設定皆正確後,按下〔FINISH〕按鈕完成設定。

隨後來到「監控」→「工作和事件」→「工作」頁面中,便可查看到目前見證主機的虛擬機器部署進度,而實際所需花費的時間,除了與ESXi主機本身的運行性能有關外,也和目前在部署設定中所選定的虛擬磁碟格式有關。如圖7所示,便是完成部署與啟動後的vSAN見證主機之虛擬機器,可以發現它其實就是一台ESXi的主機,只是以巢狀虛擬機器(Nested Virtualization)的方式運行。

圖7  成功部署vSAN見證主機。

啟用叢集vSAN功能

部署好vSAN見證主機於選定的ESXi主機後,接下來先針對擁有雙節點的叢集來啟用vSAN功能。如圖8所示,在該叢集的節點上按下滑鼠右鍵,然後點選快速選單中的【vSAN】→【設定】。

圖8  點選右鍵選單中的【vSAN】→【設定】選項。

如圖9所示,在「組態類型」頁面中有三個選項,詳細說明如下:

圖9  選擇組態類型。

‧單一站台叢集:當所有主機位於同一個站台並且要共用見證功能時可以選擇此類型,而每台主機也會被視為存放於自己的容錯網域內,本例選擇此類型。

‧包含兩台主機的vSAN叢集:讓兩部提供儲存功能的主機位在相同站台中,而讓僅擔任見證功能的主機在另一個站台中運行,它將只負責存放見證用的中繼資料。

‧延伸叢集:提供兩個作用中的資料站台,其中每個站台都有偶數台主機和儲存裝置,並且將見證主機位於第三個站台中。

如圖10所示,在「服務」頁面中,可以決定是否要在vSAN的儲存區中啟用重複資料刪除和壓縮功能,必須注意的是,此功能得在All Flash磁碟配置下,才能夠正常使用,因為目前尚未支援混合磁碟配置的架構。

圖10  進行服務啟用設定。

進一步若要啟用「靜態資料加密」功能,則必須預先設定好KMS叢集的連線,然後在此頁面中選定並決定使用前是否要抹除剩餘資料。至於「允許減少的冗餘」選項,用途在於當有變更重複資料刪除和壓縮或是加密狀態時,vSAN可視需要降低虛擬機器的保護層級。

最後,在「大型叢集支援」功能啟用部分,主要是因為在預設狀態下vSAN叢集只能夠擴充至32個節點,若需要擴充至64個節點,便需要啟用此選項。不過必須注意的是,如果此選項在設定叢集之前變更,將會立即生效,反之則需要在所有節點主機重新開機後,功能啟用才會真正生效。設定完畢,按下〔下一步〕按鈕。

如圖11所示,在「宣告磁碟」頁面內,為每一個磁碟選擇宣告為快取層或是容量層。若是暫時不加入vSAN儲存區中,則選取「不宣告」。完成設定後,系統將自動計算出快取層與容量層的可用空間。

圖11  宣告磁碟設定。

在配置上有三個重點需要特別注意,首先是凡被選定為容量層或快取層的磁碟,其磁碟中的檔案資料都會清除。接著是每一台ESXi主機都至少得選定一個磁碟作為容量層與一個磁碟作為快取層,否則會出現「有宣告問題需要您注意」的錯誤訊息。

最後,記得宣告的快取層磁碟數量不能大於容量層磁碟。在此範例中,所有磁碟機類型雖然全部為「快閃」類型,但在配置上則是為每一台ESXi主機皆選定兩個快閃磁碟為容量層,以及一個快閃磁碟為快取層。在確認此頁面下方出現「組態正確」訊息後,便可按下〔下一步〕按鈕。

最後,在「建立容錯網域」頁面中,對於大型的組織而言,可根據實際的需求來建立多個容錯網域(Fault Domain),不僅可以預防單一主機的故障問題,就連單一機櫃整個損毀都能夠提供即時的熱備援。不過,在低成本的小型vSAN架構中,僅需要一個容錯網域來提供單一主機的故障移轉需求即可,但目前由於少了見證伺服器角色,因此會發現在此顯示了可容許0個故障,後續只要接著完成vSAN延伸叢集的配置,即可解決此問題。按下〔下一步〕按鈕,確認上述步驟設定無誤後,再按下〔完成〕按鈕。

完成設定vSAN的任務後,來到如圖12所示的「服務」頁面中,將可以查看到所有與vSAN服務相關的功能之啟用狀態,這包括了Support Insight、重複資料刪除和壓縮、加密、效能服務、vSAN iSCI目標服務、檔案服務以及進階選項。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唯獨「檔案服務」選項無法進行啟用,其原因是此功能並不支援在雙節點的vSAN架構中運行,後續將會有專文來講解這方面功能的啟用與IT應用情境。

圖12  vSAN磁碟管理頁面。

設定vSAN延伸叢集

成功啟用叢集的vSAN功能後,就可以進一步設定延伸叢集,以便加入見證主機讓雙主機節點的vSAN具備容錯能力。在vSAN叢集的「設定」→「vSAN」→「容錯網域」頁面中點選「設定延伸叢集」連結,開啟「設定容錯網域」頁面。如圖13所示,在此分配慣用網域與次要網域所對應的vSAN主機,然後按下〔下一步〕按鈕。

圖13  設定容錯網域。

如圖14所示,在「選取見證主機」頁面中可以檢視到見證主機的需求提示。選擇在前面介紹中已經部署好的見證主機,選取後應該會出現「相容性檢查成功」的訊息,再按下〔下一步〕按鈕。

圖14  選取見證主機。

在「為見證主機宣告磁碟」頁面內,會發現預設系統已經準備一顆10GB的Flash磁碟類型來作為快取層(Cache Tier),以及一顆15GB的Flash磁碟類型來作為容量層(Capacity Tier)。在按下〔Next〕按鈕確認上述步驟設定無誤後,按下〔完成〕按鈕。再回到「容錯網域」頁面,如圖15所示就可以看到在已啟用的延伸叢集中所配置的見證主機以及慣用與次要的vSAN主機狀態。未來仍可以根據環境異動需求,在此進行延伸叢集的停用或是變更見證主機。

圖15  完成設定vSAN延伸叢集。

移轉VM儲存區至vSAN

虛擬機器的資料存放區若是選擇使用vSAN,肯定可以獲得比本機或是其他遠端連接的共用儲存區,來得更快更安全。只是對於剛要新增的虛擬機器,可以在設定的步驟中選定vSAN(vsanDatastore)來做為資料存放區。但如果是對於現行執行中的虛擬機器,要如何將它們的資料存放區置換成vSAN呢?

其實做法很簡單,如圖16所示,先在該虛擬機器的節點上按下滑鼠右鍵並點選快速選單中的【移轉】,來開啟「選取移轉類型」頁面,再選取「僅變更儲存區」,即可準備開始將位於本機磁碟、iSCSI Target或遠端NFS儲存區的虛擬機器檔案,移轉至vSAN的儲存區中。設定完成後,按一下〔NEXT〕按鈕。

圖16  開啟虛擬機器右鍵選單,點選【移轉】選項。

如圖17所示,在「選取儲存區」頁面中,便可以看到所建立的vSAN儲存區。其中,在「類型」欄位內,無論是本機還是網路的共用儲存區,目前皆顯示為「VMFS」類型,而vSAN的儲存區類型則是顯示「vSAN」。

圖17  選取儲存區。

如果這裡出現相容性警告的訊息,最好能夠點選「顯示詳細資料」超連結來查看,以解決當前的問題。如果沒有發生重大的錯誤,通常仍然可以繼續進行虛擬機器儲存區的移轉。在正常的情況下,應當會顯示即將耗用的磁碟空間以及保留的Flash空間。按下〔下一步〕按鈕,確認上述設定皆無誤後,即可按下〔FINISH〕按鈕完成設定。

接下來,系統將開始進行虛擬機器儲存區的移轉,至於移轉所需花費的時間長短,除了與主機、網路的有效能有關外,現行虛擬硬碟檔案(.vmdk)的大小也是關鍵。無論移轉的結果成功與否,都可以從「監控」→「工作和事件」→「工作」頁面中來查看相關訊息。如果想要知道此虛擬機器在vSAN儲存區的存放狀態,如圖18所示,可到「監控」→「vSAN」→「實體磁碟放置」頁面中查看。

圖18  虛擬機器vSAN實體磁碟放置。

進一步則可以在「監控」→「vSAN」→「效能」頁面中,依選定的時間範圍查看有關此虛擬機器於vSAN運行中的IOPS、輸送量以及延遲時間的效能分析數據,如圖19所示。若是切換至「虛擬磁碟」子分頁,還能夠針對選定的虛擬磁碟來查看IOPS與IOPS限制、延遲的標準化IOPS、虛擬SCSI IOPS、虛擬SCSI輸送量等效能分析數據。

圖19  檢視虛擬磁碟效能。

檢查vSAN健康狀態

關於vSAN運行的健康狀態,除了可以在發生警示或錯誤的狀態下,從各節點主機的「摘要」頁面中來發現系統的提示訊息外,若想要主動查看完整的健康報告,可以到vSAN叢集的「監控」→「vSAN」→「Skyline健全狀況」頁面中,分別檢視實體磁碟以及叢集有關的細部運行報告。舉例來說,當vSAN的磁碟容量小於255GB時便會出現儲存空間相關的警示訊息,如果不想繼續看到此警示訊息,便可以如圖20所示考慮透過點選「AskVMware」超連結,連結至官方線上的知識庫尋求解決方案,然後透過指示步驟中的配置修改來加以解決。

圖20  檢視Skyline健全狀況。

從事系統整合(SI)工作的IT Pro都知道,企業IT部門對於一個新系統的選購,通常會要求進行所謂的概念性驗證(Proof of Concept),說白了也就是要確認產品的各項功能可以真正達到它們的要求。

在VMware vSAN 7.0的部署中,對於初步完成的配置,也可以透過vSAN叢集中的「監控」→「vSAN」→「主動測試」頁面,如圖21所示選擇「虛擬機器建立測試」或「網路效能測試」,後者可協助管理員評估在vSAN的運行中是否有網路連線問題或是vSAN網路頻寬不足,當頻寬測試結果低於850Mbps,就會即時回報警告訊息。

圖21  主動測試。

當完成確認虛擬機器可正常運行於vSAN儲存區,並且也通過了網路頻寬需求的檢測後,還得經常來關心整體儲存容量的使用情況,才能算是做好vSAN定期檢測的基本任務。如圖22所示,可以在「監控」→「vSAN」→「容量」頁面中,查看有關容量使用的分析結果。這裡除了總體容量的剩餘空間外,還能夠查看系統、使用者物件、虛擬機器、iSCSI使用量。接著,還可以切換到「容量歷程記錄」子頁面,進一步檢視有關於重複資料刪除與整體容量的趨勢分析圖。

圖22  檢視容量使用分析與紀錄。

針對許多IT人員關心的vSAN運行的效能表現問題,如圖23所示可以在「監控」→「vSAN」→「效能」頁面中,分別查看虛擬機器、後端以及iSCSI運行的效能分析,管理員可根據選定的時間範圍來檢視包括IOPS、輸送量、延遲時間、頻寬以及壅塞的分析圖。

圖23  vSAN效能分析。

為了避免未來vSAN叢集中會有主機故障或是停機維護的需求,最好能夠預先在「監控」→「vSAN」→「資料移轉預先檢查」頁面中,如圖24所示針對選定的ESXi主機執行「確保可存取性」的測試,藉此讓管理人員得知目前運行的虛擬機器,或是存放於iSCSI LUN儲存區的檔案是否能夠成功通過移轉測試。

圖24  資料移轉預先檢查。

ESXCLI命令工具管理vSAN

對於vSphere與vSAN的管理,除了可以透過vSphere Client網站來進行操作外,進階的管理人員通常也會透過ESXCLI與PowerCLI來作為輔助的命令工具。就筆者的經驗而言,若只是想快速查詢系統的配置或運行狀態,使用ESXCLI命令工具是最簡單快速的做法,而針對一些需要較複雜的Script設計來完成的自動化維護任務,則可選擇使用PowerCLI的命令工具。

接著,就來示範如何簡單使用ESXCLI命令工具,快速檢視vSAN運行的健康狀態與配置。首先,透過ESXi主機Console或SSH遠端連線方式來開啟命令提示,如圖25所示執行「esxcli vsan cluster get」命令參數,便可檢視到目前所在主機的叢集功能是否已經啟用,以及節點(Node)的類型、節點的狀態、節點的健康情形、維護模式是否已啟用等資訊。

圖25  查看vSAN叢集資訊。

進一步若想要取得選定vSAN叢集健全狀態的完整清單,則執行「esxcli vsan health cluster list」命令。其中不同的燈號代表不同的健康狀態,亮紅燈表示錯誤、亮黃燈表示警告、亮綠燈表示健康。顯示為紅燈的元件問題需要即刻處理,否則會影響某部分功能的運作,至於黃燈,建議先開啟vSphere Client的網站,完整查看一下事件的內容再來決定,因為有一些警告是可以忽略的。

想要查看在vSAN架構下的所有儲存設備清單,可透過執行「esxcli vsan storage list」命令參數來得知,若想進一步得知每個磁碟所屬的主機、磁碟群組、磁碟層類型、壅塞的健康狀態、容錯網域等資訊,則執行「esxcli vsan debug disk list」命令參數。如果只是想唯一檢視整體磁碟健康狀態,則只要如圖26所示執行「esxcli vsan debug disk summary get」命令參數即可。

圖26  查看vSAN磁碟摘要。

想要更細部知道每台虛擬機器中,每一個虛擬磁碟檔案的存放路徑資訊,可透過執行「esxcli vsan debug vmdk list」命令參數來列舉。若是對於vSAN磁碟剩餘空間的健康狀態、讀取的快取保留空間健康狀態、快取保留空間的大小有疑慮,則可如圖27所示執行「esxcli vsan debug limit get」命令來查看。

圖27  查看vSAN限制配置資訊。

如圖28所示,執行「esxcli vsan iscsi status get」命令參數,可查看到vSAN iSCSI的目標(Target)服務啟用狀態,若要查看目標清單資訊,則執行「esxcli vsan iscsi target list」命令。至於針對選定目標完整配置的查詢,可以參考執行「esxcli vsan iscsi target get -a vSAN-iSCSI-Target」命令參數。

圖28  檢視vSAN iSCSI目標啟用狀態資訊。

VMware vSAN Live行動監視

如今想要監視vSAN叢集的運行狀態,不一定非得透過vSphere Client,更不用使用專家等級的ESXCLI或PowerCLI命令工具才能進行,而是只要隨時透過身邊的手機或平板就可以輕鬆完成。方法很簡單!首先,在App Store或Play商店中搜尋並下載vSAN Live的App。

完成安裝並執行之後,首先系統將會出現如圖29所示的提示訊息,告知用戶必須在此裝置中先下載與安裝VC(vCenter Server)的憑證,其中包括了採用舊版所支援的外部PSC的架構方式,一樣得連線登入到相對的網站路徑來下載根憑證檔案。

圖29  vSAN Live憑證安裝需求。

在透過行動裝置的網頁瀏覽器(例如Chrome)連線下載vCenter Server憑證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安全警示的訊息頁面,透過進階選項繼續瀏覽該網站,再完成憑證檔案(ca.cer)的下載,然後直接開啟安裝頁面,在執行安裝的過程中應該會出現要求輸入裝置密碼的訊息。最後,如圖30所示設定憑證的用途為「VPN and apps」,並完成憑證的命名。

圖30  手機憑證安裝。

完成憑證的下載、安裝及設定後,就可以開啟vSAN Live的登入頁面。如圖31所示,依序輸入登入vCenter Server的帳號、密碼以及網址,再點選「Login」。

圖31  vSAN Live登入。

在成功登入vSAN Live後,便可以檢視到所有vSAN的叢集清單,如圖32所示,每一個vSAN叢集也都會顯示目前的主機與虛擬機器數量,在負載方面,也會顯示CPU、Memory以及vSAN的使用狀況。進階資訊部分,則可以點選任一vSAN叢集進行開啟。

圖32  顯示vSAN叢集狀態。

在開啟vSAN叢集頁面後,首先可以檢視到目前容錯網域中慣用與次要的ESXi主機成員。接著,可以得知各項服務配置的啟用狀態,包括vSphere HA、vSphere DRS、重複刪除與壓縮、效能服務、vSAN iSCSI目標服務。若切換到「Health」頁面中,如圖33所示能夠查看vSAN叢集最新測試結果中的各項健康報告,包括實體磁碟、叢集、硬體相容性、線上健全狀況、網路、資料、延伸叢集、容量使用量、效能服務、vSAN組件編號建議等等。

圖33  查看vSAN健康資訊。

在「Performance」頁面中,能夠檢視有關虛擬機器(VM)與後端(Backend)的效能圖表數據,並且可以自訂所要檢視的區間範圍,而這一些數據包括IOPS、輸送量、延遲時間等等。最後,在「Capacity」頁面中則可以檢視有關各項容量數據的使用狀況,如圖34所示,包括虛擬機器、使用者物件、系統本身的空間使用率。

圖34  vSAN容量使用分析。

結語

在一個完整的VMware vSAN 7.0架構中,它除了對內提供用於運行虛擬機器的高性能資料存放區外,對外也提供了iSCSI目標服務和原生檔案服務,可說是充分發揮一個儲存管理系統的功能,換句話說,如果今天部署了一個全快閃磁碟群組的vSAN儲存環境,便可以同時滿足從應用系統到一般用戶的儲存需求,再也不需要像過去一樣得依照不同對象來規劃各自的儲存環境,因為它早已同時提供了高容量、高性能、高可用性的三高訴求,在這樣的架構下當然也將大幅簡化IT管理的複雜度。

<本文作者:顧武雄, Microsoft MVP 2004-2016、MCITP與MCTS認證專家、台灣微軟Technet、TechDays、Webcast、MVA特約資深顧問講師、VMware vExpert 2016-217、IBM Unified Communications/Notes/Domino/Connections Certified。>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