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發佈第三年度《人工智智慧準備度指數》調查。在台灣接受調查的企業中,僅8%受訪企業展現出「領導者」(Pacesetters)特質,而全球平均為13%。過去三年,這群少數屬於「領導者」的企業,在實現AI價值的各項指標上均領先同業。這是思科首次全面分析全球「領導者」企業的領先之道,調查涵蓋30個市場中共26個行業,訪問逾8,000位AI決策者。
!此為分頁標誌前台不顯示!
調查顯示,82%台灣企業計畫部署AI代理,當中近30%預期在一年內實現AI代理與員工協作。然而,對大多數企業而言,AI代理反映出其架構的薄弱,現有系統僅能勉強處理回應式、任務導向的AI,遑論具自主行動與持續學習能力的AI系統。31% 受訪台灣企業表示,其網路無法因應日益複雜的需求或數據量擴展,僅11% 認為自身網路具備靈活度和適應力。
「領導者」再次脫穎而出,透過嚴謹的系統化方式,為業務擴展奠定基礎。
此次調查帶出一個新概念:AI架構債務,意指「技術債務」與「數位債務」的新一代延伸,曾阻礙企業的數位轉型。
企業在轉型進程上的妥協決策、延後升級與架構投資不足,正逐步侵蝕AI的長期價值。早期警訊已逐漸浮現:44%受訪台灣企業預計未來三年內工作負載將上升逾30%;62%表示難以集中管理數據;僅28%擁有穩健的GPU能力,而少於四分之一的企業能偵測或防範AI威脅。
這些早期僅訊反映企業的AI發展願景與營運準備度的實際落差。當支撐AI的系統缺乏安全保障時,架構債務可能進一步加劇風險。雖然「領導者」亦難以完全避免潛在風險,但他們的前瞻部署、完善治理與審慎投資,能更有效防止因問題累積演變為高昂代價的風險。
AI代理系統和自主AI推動企業邁向持續運算新時代。此次調查證明準備度能夠創造價值,而AI準備最充分的企業將為同業樹立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