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E Agentic AI AI Factory

整合網路AI混合雲 打造可擴展架構

模組「AI工廠」 助力規模化轉型

2025-11-26
鑑於企業普遍遭遇人工智慧(AI)應用導入的困難,包括IT環境過於碎片化、資料品質與主權問題、人才短缺與營運成本壓力等等,HPE(慧與科技)提出以「Agentic AI Factory」為核心的發展藍圖,著力於將AI應用導入標準化與模組化。

HPE台灣暨香港董事長王嘉昇觀察,多數企業在導入AI時面臨傳統IT架構孤島、資料分散與隱私議題、成本與人才缺口、基礎設施無法滿足AI運算需求等挑戰。為此,HPE的策略專注於整合AI、混合雲與網路三大領域,藉由平台化與自動化運維能力,協助企業建立一套可持續擴張的AI基礎建設。

在架構層面,HPE以「Private Cloud AI」為核心,打造三種針對不同規模與資料主權需求的AI工廠(AI Factory)架構。首先是Turnkey AI Factory,主要面向中型企業,強調快速部署、即時推論效能,協助企業以最低的導入門檻實現AI應用。其次是AI Factory at Scale,支援數百至上萬顆GPU的高密度配置,適用於進行大規模模型開發與訓練。第三則是Sovereign AI Factory,針對政府與公共部門對資料主權與合規要求嚴格的場景,提供獨立的算力與資料掌控能力。

王嘉昇分析,台灣企業導入AI的最大瓶頸並非技術不可得,而是企業規模與資源分佈結構所造成的落差。「我們市場規模雖大,但市場價值高度集中於少數龍頭企業,多數中小企業研發能量與IT成熟度不足,使得AI導入步調受到現實資源的限制。」在缺乏足夠運算資源、專業人力與系統整合經驗的情況下,企業難以自行搭建符合安全與效能要求的AI運算平台,導致導入計畫容易停留在概念驗證階段,難以真正規模化營運。

HPE台灣暨香港董事長王嘉昇認為,透過AI工廠與私有雲的結合,企業不僅可掌握資料主權與運算資源,更能以標準化的技術堆疊降低導入複雜度,讓生成式AI與代理型AI真正成為企業營運的核心驅動力。

為解決這類結構性挑戰,HPE將AI開發所需的硬體資源與軟體元件預先整合,提供統包式的AI工廠平台。例如,底層的AI原生混合基礎建設結合GPU即服務,向上串接大型語言模型即服務、檢索增強生成即服務與AI代理應用層,透過單一堆疊完成從模型訓練、推論到應用部署的流程。

這套工廠模型亦結合了代理型AI(Agentic AI)的概念。王嘉昇強調,未來企業營運不再僅依賴單一模型或工具,而是藉由一組具備自動化判斷與執行能力的AI代理人(Agent)來驅動業務。例如製造業可部署專家型代理人協助產線優化、金融業透過理賠代理人強化異常交易偵測與審查效率。這些代理人運作於統一的AI工廠平台之上,具備可重複、可擴張的部署能力,有助企業快速從試點走向規模化應用。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