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 數位經濟 行動裝置 社群網路 雲端運算 精準行銷 共享經濟

直面數位經濟新挑戰 「該做什麼」重於「能做什麼」

資訊科技催化轉型需求 三創新模式策略有別

2019-06-26
最近10年,商業模式推陳出新,市場變化週期縮短,整體環境的不確定性與複雜性更勝以往。在環境改變下,過去上中下游供應鏈結構出現解構狀況,供需間的關係與管道更為多元,進入市場的門檻大幅降低,傳統企業的經營模式面臨嚴峻挑戰。

 

隨著1990年代網際網路興起與數位技術演進,產品型態、消費行為與產業結構等為之改變,市場競爭激化,新舊產品更迭司空見慣,廠商勢力消長,維持競爭優勢難上加難,可謂進入數位經濟時代之開端。當時先後成立的Amazon、Google、Facebook等,運用新興數位科技,提供創新服務,皆已成為數位經濟的指標性企業。

尤其是最近10年,商業模式推陳出新,市場變化週期縮短,整體環境的不確定性與複雜性更勝以往,其中行動裝置、社群網路、雲端運算、巨量資料等新興科技之串連整合與廣泛應用,更是加速數位經濟發展的催化劑。在環境改變下,過去上中下游供應鏈結構出現解構狀況,供需間的關係與管道更為多元,進入市場的門檻大幅降低,傳統企業的經營模式面臨嚴峻挑戰。

三模式創新服務

觀察在數位經濟時代,運用數位科技創新服務之方向,可大致歸納出三種主要模式:

「對應需求」模式乃從顧客痛點出發,結合數位科技,提供更高價值,以及具有實質效益的服務,徹底解決客戶問題,滿足客戶需求。例如,農業生技大廠Monsanto深知農民常因作物受天候影響,導致收成損失的痛點,除結合土壤、氣候資料分析技術,提供作物種植品種、時間、收成數量預估等決策服務外,亦與金融保險公司合作,提供損害賠償保險。Monsanto配套完整的新服務從根本解決顧客問題角度切入,訴求使用新服務後,帶來實質效益與成果的客戶體驗,是「對應需求」創新模式的經典案例之一。

「高度客製」模式為近來常見的創新商業模式。在數位經濟時代,個人使用行動裝置瀏覽網頁、檢索、打卡等動作所留下的數位足跡,都被完整記錄,經過分析即可瞭解個人的行為模式、喜好等深層資訊,成為「高度客製」創新模式的基礎。例如,花旗銀行與餐廳、電影院等業者合作,在來客較少的離峰時段,發送優惠訊息給合適的信用卡用戶,用戶除享有優惠外,也可使用紅利點數,提高用戶消費意願,創造三贏的局面。

「資源共享」模式將閒置資源集中,透過開放運作機制,提供給有需要的族群使用,減少資源浪費,創造新價值,獲得普遍認同,此模式因而大行其道,造就所謂共享經濟的崛起。其中的成功代表案例應屬Uber、Airbnb。Uber為全球最大汽車租賃公司,但本身不需擁有車隊。Airbnb是全球最大的住宿服務業者,在短短四年間房間數即超過百年歷史的飯店業龍頭希爾頓集團。兩者皆是以開放、安全的平台,提供供需雙方仲介服務,以及其他附加價值與創新體驗的經營模式,顛覆傳統租賃汽車、住宿等服務業。

由上述案例可知,競爭已不僅來自同業,更來自運用新興科技、顛覆傳統作法的業外新創公司,迫使許多傳統企業踏上數位轉型的旅程。近年來,具備數位科技應用優勢的金融服務新創公司逐漸嶄露頭角,在金融圈掀起一股「Fintech」風潮。在行業與IT融合風潮下,目前已快速蔓延至其他產業,如農業科技(Agritech)、醫療科技(Medtech)、教育科技(Edutech)、不動產科技(REtech)等,乃至於一些特定領域,如人資科技(HRtech)、法律科技(Legaltech)、行銷科技(Martech)等,無論廣度或深度都在持續發酵中。

四大因素驅動發展

分析驅動此趨勢發展之因素,可歸納出下列幾點:

1. IT相關軟硬體市場成熟,價格持續下降,加上雲端服務模式興起,在資訊系統建置與運用之財務負擔與時間成本皆大幅降低狀況下,促使創業門檻降低,創業變得容易。

2. 智慧型手機等各式智慧聯網裝置普及,加上網路應用、社群媒體盛行,產生大量異於傳統的非結構性資料,使得掌握、接觸用戶與取得資訊更為容易與即時,形成有利的創新創業切入點。

3. 物聯網相關技術逐漸成熟、底層感測網路逐漸完備,透過IoT感測裝置資料的取得與充分利用,各種顛覆傳統的服務模式與整合應用陸續出現,進一步激發各行各業服務與應用的創新發想。

4. 運算技術進步,運算能力大幅提升,得以在短時間內,快速處理與分析大量且複雜的資料。搭配人工智慧技術持續進化,將可逐漸取代人類判斷、預測與決策的部分,創造許多加值應用的商機。

數位經濟加劇策略與行動缺一不可

在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科技持續演進下,數位經濟的發展,未來應不會出現減緩現象,反而可能持續加劇。儘管未來難以精準預測,企業經營仍需要訂出願景目標與發展策略,找出「該做什麼」而非「能做什麼」的核心價值。對技術研發比重高的產業而言,投入時間與資源,擬定未來明確的願景與目標,仍具策略意義。

而研發比重較低,相對進入障礙低,競爭態勢多變的民生消費品或服務業等產業,由於市場分秒都處於變化中,花太多時間擬定願景與目標,效果有限。因此,與其訂定詳細的願景與目標,不如迅速訂出大方向與策略,進入實際行動,再視結果修正策略,採取「邊做邊改」的方式較為務實。

此外,高齡少子、極端氣候、政治情勢、景氣循環等變數,亦加深相互影響連動之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與複雜度,一旦發生重大事件,衝擊將波及各國,使得整體市場環境更加難以捉摸。在瞬息萬變的數位經濟時代,策略調整甚至失敗在所難免,重要關鍵在於記取失敗經驗與教訓,不斷求新求變,並從中找出成功之路,才是企業經營的王道。 

<本文作者周維忠,現任資策會MIC主任,專業於資訊應用相關技術及基礎環境與市場趨勢研究,長期深度觀察資訊應用新興技術發展、創新服務模式與市場競爭態勢。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長期觀測紀錄高科技產業市場情報及發展趨勢,是臺灣資通訊產業最重要的軍師,也是政府倚重的專業智庫。更多資訊請參閱官網https://mic.iii.org.tw/>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