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 機房轉型 資料中心 基礎設施 人工智慧 機器學習 物聯網

模組化資料中心具彈性 IT與OT融合成進行式

2018-11-15
近期,施耐德電機才剛完成國立政治大學電算中心機房升級工程,在不停機的情況下,順利地完成新舊設施的轉換。政大所面臨到的挑戰,其實是許多企業都會面臨到的問題,包含原有機房設施已經運行10年以上,設備擺放混亂、冷氣效能不彰、UPS更因為老舊經常發生無預警的故障,甚至無法取得更換零件。
每隔幾年,IT就會有新技術引領企業改革,例如時間若倒轉至2015年,超融合基礎架構(HCI)是資料中心領域中剛興起的熱門話題,「軟體定義」躍升為IT熱門辭彙,並且從資料中心往下延伸至儲存、網路,超融合基礎架構正是軟體定義儲存的方案之一,時至今日,HCI正在影響企業儲存架構,隱隱有躍升主流趨勢。

若將時間再往回推2年,許多企業資料中心預算停滯或萎縮,反觀主機代管以及多租戶資料中心呈現大規模增長,當時便有人預測,企業資料中心的工作負載將會愈來愈多地轉向服務供應商,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將大者恆大,並且吃掉企業基礎設施以及較小的資料中心。但今日,雲端服務供應商的營收不斷增長,在此同時,企業私有雲的數量並沒有減少,同時還因為即時運算與回應的需求,走進邊緣,帶動邊緣資料中心興起。

模組化概念內化更能彈性因應

施耐德電機資訊科技事業部資訊系統規劃顧問黃仁凱認為,IT趨勢與技術變化不息,多年以來,資料中心基礎設施便面臨著如何因應升級的挑戰,從冷熱通道到機櫃式空調、從高架地板到結構化佈線,一路發展至今已經演進到相對成熟的階段,並且全部融匯到模組化概念中,無論機櫃、設施、機房乃至於資料中心,各個層面幾乎都有模組化的架構思維,每一個層次與結構都是由模組構成,而且彼此之間還有環環相扣的關聯性,就連現今備受矚目的邊緣資料中心,其實也可視為是一種模組化解決方案。「模組化架構的好處便在於可以因應各式IT技術變化所帶來的需求,包含電力、空調以及空間都能運用模組化架構實作出IT所需求的環境。」


▲邊緣運算有主要三種應用,包含作為內容分發網路的一部份、作為資料收集和控制的節點以及企業級應用。(資料來源:施耐德電機)

多年以來,資料中心一直肩負著承載企業應用服務運行的使命,平均而言,資料中心的生命周期可能長達數十年,由於建置的評估依據主要是依照當時的IT基礎架構與相關技術的需求而進行衡量,因此,當新興技術飛速演進,資料中心設施便顯得力有未逮。

他觀察,混風問題、設施效率不佳、備援電力不足、維護不易,或是產品逐步淘汰都是近年來資料中心常見的問題,舉例而言,早期的架構都是採用1+1設計思維,隨著設施年限已屆,元件老化難免,但十幾年前所設計的解決方案要找到符合的元件替代,非常的困難。當其中一台設備故障,維運人員就會非常緊張,因為不知道何時,另外一台設備也會故障,萬一造成服務停擺,將更難以收拾。「依據經驗,當空調或電力遇到這個狀況時,最快速的解決方法就是汰舊換新,好處是可靠度能夠提升,而且換新後自然就會有保固,企業無須再採購保固服務,還能再節省一筆費用,同時取得節能的附加價值。」

從案例看企業挑戰

▲ 施耐德電機資訊科技事業部資訊系統規劃顧問黃仁凱認為,IT趨勢與技術變化不息,模組化架構是最好的解方。
近期,施耐德電機才剛完成國立政治大學電算中心機房升級工程,在不停機的情況下,順利地完成新舊設施的轉換。

政治大學所面臨到的挑戰,其實是許多企業都會面臨到的問題,包含原有機房設施已經運行10年以上,設備擺放混亂、冷氣效能不彰、UPS更因為老舊經常發生無預警的故障,甚至無法取得更換零件。

在此同時,政治大學為了因應金融資訊科技急速進步,近年來開始投注資源研究區塊鏈與Fintech,因此資料分析與資訊系統需求增加,連帶也對機房的負載量與穩定度要求更高,然而機房設施卻已無法支持政大雲及校務系統服務運作需求,想要進行升級,還得不影響校務服務,同時兼顧機房未來擴充的需求。

黃仁凱指出,這個案例便是採用模組式的Symmetra PX不斷電系統解決方案,除了效能提升15%之外,也具備自我診斷及熱插拔的功能,在異常狀況發生時會自動傳送訊息給管理人員,與舊款UPS相比提供更高的管理靈活度。更重要的是,因其模組化的設計,可以在日後有擴充需求時,輕易擴充。

另外,在冷卻空調方面,也採用全模組化設計的機櫃式空調,由於佔地面積小,致冷效果高,在N+2的架構設計下,即使有一台設備故障,也不影響服務運作,還能輪流停機檢查,確保整體運作可靠度。

IT與OT融合單一機櫃真正All in One

受到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驅動,數位化潮流正在企業席捲而來,傳統資訊科技(IT)與營運科技(OT)各自為政的情況正在大幅地轉向,IT與OT正逐漸靠攏,這同時也可能為企業帶來另一項「融合」的挑戰。眾所皆知,多年以來,企業內部的IT基礎架構與資料中心設施分別是由兩個不同的部門控管,IT部門負責應用服務不中斷,而OT維運人員則專職水、電、空調管理,在訊息溝通不協調的情況下,往往造成許多無謂的問題發生,這也是為何需要DCIM(資料中心基礎架構管理)這類解決方案來協助跨越鴻溝的原因。但是,在本質上,多數企業的採購依然是各自評估與決策。

「但是,全球的趨勢早已打破了這個桎梏。在國外,IT設備的採購早已是All in One設計,亦即除了主要的IT硬體設備之外,包含了機櫃設施,真正融合在單一機櫃中提供電力、冷卻等管理功能,以提供給企業更高的可靠性與安全性。」他提到,在電力設計上也傾向採直流電架構,這些都是國外正在發展的趨勢,也是台灣市場未來值得觀察與借鏡之處。「在可預見的未來,IT與OT融合的腳步將愈來愈明顯,這也是施耐德電機推出EcoStruxure物聯網架構平台的用意,希望藉由融合IT與OT,將資料轉換為可用的情報,以提供制定最佳商業決策,加速轉型。」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