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pasco IAM ZTA MFA IGA PAM

本土自主研發與整合策略 以身分為核心落實零信任架構

驗證技術持續擴展平台化 IAM轉型落實資安治理

2025-09-08
隨著零信任架構(ZTA)逐漸取代傳統邊界式資安防護模型,身分驗證與存取控管(IAM)已成為企業資安治理的核心。尤其在政府與金融監理機關推動下,IAM技術不再只是可有可無的安全機制,而是具法遵壓力與合規需求的「必要條件」。

身處這場轉型浪潮中的本土廠商來毅數位,正透過自主研發技術差異化與產品平台化策略,尋求在全球資安市場中贏得競爭力。

來毅數位董事長林政毅觀察到,台灣市場對IAM的關注熱度雖不若歐美成熟,但在政府推動零信任架構(ZTA)政策的帶動下,實質進展正在逐步擴展。政府不僅是驅動力,更扮演第一波實施的角色,並向下推展至金融、上市櫃公司,期望最終擴及中小企業。然而,真正落實IAM,並非僅靠法規要求,更需上下齊施的雙軌推力,一方面仰賴政府自上而下制定指引與規範,另一方面也需仰賴企業內部意識覺醒與技術導入,自下而上推動治理升級。

認證因子多層次設計

IAM的演進歷程實際上反映了IT環境的變遷。林政毅指出,早期IAM著重在帳號與密碼的驗證,例如透過硬體Token輸入密碼的方式完成驗證。但隨著企業IT架構逐漸擴展到多雲部署、多據點、跨國子公司與遠端辦公需求,IAM的複雜性與挑戰倍增,單一身分驗證已無法支撐企業多樣化的存取需求。

現代的IAM系統必須能同時涵蓋多重功能模組,包括多因子驗證(MFA)、身分治理與管理(IGA)、特權帳號管理(PAM)、端點特權管控(EPM),並能跨接既有的AD(Active Directory)或各式應用系統。這些功能過往各自為政,往往由不同解決方案負責處理,林政毅舉例如Okta從驗證起家、CyberArk從特權帳號管控出發、Cisco則藉由收購Duo整合網路安全與身分驗證,各大廠商紛紛從自身擅長的IAM模組為核心逐步橫向擴展解決方案。

來毅數位也不例外。林政毅透露,來毅數位最初專注於研發MFA軟體式模組,並從中找到技術優勢,之後陸續延伸至SSO(單一登入)、AM(存取控管)等模組,並選擇不自行發展特權帳號管理,而是透過與專業廠商策略合作,強化整體平台整合能力。這種以「自建核心、整合周邊」的策略,不僅展現出技術聚焦,也反映出台灣資安廠商在全球IAM競爭格局下的務實策略。

整合的挑戰不僅在於功能,更在於如何與客戶現有系統對接。許多企業仍倚賴舊有系統維持核心營運,導致新舊系統整合成為實務上最棘手的挑戰。為此,來毅數位採用Proxy、Gateway等技術實作SSO協議對接,確保可與既有架構順利銜接,不造成企業中斷風險。這也使其產品能靈活應用於B2B與B2B2C等不同場景,包括政府專案、網銀系統、電商平台等,提供客製化API串接與模組化部署能力。

分散式私鑰技術保障憑證無虞

在全球大廠多以憑證為核心設計身分驗證機制的情況下,來毅數位選擇走一條完全不同的路線。林政毅指出,現行FIDO標準與PKI架構普遍依賴硬體裝置上的憑證儲存,例如受信任的平台模組(TPM)或Secure Element安全元件。但林政毅強調,這樣仍舊無法保證終端安全無虞,唯有改變身分驗證保存機制才是關鍵。

來毅數位旗下擁有多項國際專利的Keypasco方案,核心技術在於不依賴任何憑證或金鑰,而是運用裝置上的各種硬體與系統特徵值,完全符合PKI規範的同時,卻始終不把完整的私鑰分發到終端使用者裝置上。Keypasco MFA的核心認證因子涵蓋多層次的防護設計,首先是設備指紋(Device ID),為使用者的電腦、手機或平板等裝置建立獨一無二的識別碼,如同人類DNA一樣的獨特,用以確保登入請求必須源自受信任的端點。其次是地理位置,將裝置所在位置納入驗證依據,用來標記並阻擋來自異常或未經授權地點的存取行為。

在防禦機制上,藉由專利雙通道認證技術,將認證通道與登入或交易的資料通道完全分離,避免中間人攻擊與網路釣魚攻擊,即便資料通道遭攔截,也無法竄改獨立運作的認證通道。此外,生物辨識與裝置原生功能(如指紋、臉部辨識)可無縫整合,在便利與安全性間取得平衡。

來毅數位董事長林政毅指出,隨著AI應用、雲端、遠距工作與資安威脅持續推動IT治理走向身分為中心的階段,IAM早已不只是IT系統中的輔助功能,而是資安治理的核心骨架。

為進一步提升在PKI環境中的安全性,來毅數位專利的「分散式PKI私鑰簽章技術」,可將使用者的私鑰拆分為兩半,分別儲存在用戶端與伺服器端,且須經由裝置特徵、PIN碼與演算法還原。若攻擊者僅取得用戶端與的片段,仍無法還原完整私鑰,即使具備PIN碼也無法完成交易簽章,藉此達到無須依賴TPM與Secure Element的高度防護,實現軟體式的驗證。

這套架構也與政府推動的ZTA零信任架構相呼應。林政毅根據資安院版本的ZTA藍圖,身分鑑別、設備鑑別與信任推斷為初期重點項目。來毅數位的產品設計完全符合這三大支柱,甚至已搶先完成多項認證測試。

面對國際大廠的競爭壓力,林政毅直言:「平台化不是拚全能,而是拚整合。」來毅數位深知自身在MFA演算法與風險推斷模型上的技術優勢,因此選擇在FIDO、設備識別、無密碼驗證等領域與其他廠商合作建構生態系,以確保自身能在大型IAM專案中扮演關鍵模組供應者的角色。透過雙模式供應策略(B2B與B2B2C),其解決方案可同時支援企業內部存取控制與對外服務驗證,滿足金融、製造、政府等產業在不同場景下的資安需求。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