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友通資訊展現智慧新工廠的轉型成果,並開放媒體參觀桃園新廠。友通智慧新廠導入多項自動化設備,除了效率及準確率外,也帶來更嚴謹的製造與檢驗流程,整體製程控制能力提升,包含產出率提升30%、料件掌握度99.9%、直通率99.6%。友通將持續展現智慧製造布局能量,期待成為企業OT智能化的最佳夥伴。
2022-10-05
近年來消費型態轉變,多元的消費服務體驗與電子支付方式已成為消費者的購物習慣,而零售交易當中所搜集及處理的重要資料與龐大經濟利益,使零售業成為駭客鎖定重點攻擊的產業之一。面對零售產業瞬息萬變的資安威脅情勢, TXOne Networks(睿控網安)與NEC台灣宣布共同攜手合作,在NEC新世代POS系統中導入TXOne Networks Stellar端點解決方案,為零售業新世代POS系統提供更安全的資安防護,強化智慧零售產業POS系統的資安韌性,避免主機與數據資料因遭受網路攻擊而導致作業停擺,幫助零售業者順利進行產業升級,同時降低數位轉型過程中遭受的資安風險。
趨勢科技發布最新研究指出,全球企業正因日益擴大的供應鏈而面臨勒索病毒入侵的風險。趨勢科技呼籲位處供應鏈樞紐的台灣更須謹慎提防因供應鏈所帶來的潛在資安風險,同時加強企業受攻擊面的可視性與控管。
著眼於製造業正在積極實踐工業物聯網(IIoT),朝向智慧製造邁進,德國老牌的監控軟體Paessler PRTG,除了可讓IT網路、作業系統、應用程式運行相關資料,以統一儀表板方式呈現,亦可支援OT應用場域常見的OPC UA、MQTT、Modbus TCP協定,以及RESTful API介接整合現場資訊系統,藉此蒐集聯網裝置產生的資料,增進可視化能力,讓IT與OT得以基於單一平台協同維運,避免自動化製造場域出現非計畫性停機,釀成營運損失。
2022-10-03
當前外部威脅利用釣魚郵件散布勒索病毒手法猖獗,已升高為企業營運風險一環,唯有盡速擬訂相關管理策略與因應措施,才能最大程度降低營運被迫中斷造成的危害。新世代的Acronis Cyber Protect Cloud超融合多層次防護方案,整合人工智慧(AI)偵測引擎、端點防護機制,建構具備網路安全、備份與災難復原、檔案同步,以及工作負載管理功能的單一解決方案,完整涵蓋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網路安全框架(CSF)五大面向:識別、保護、偵測、回應與復原,可有效補齊資安防禦,全面守護數位資產。
IBM發布最新的全球市場研究報告,結果顯示超過77%的受訪企業已經採用有助於推動數位轉型的混合雲架構,但大多數受訪企業也同時苦惱於多雲環境裡協同工作的複雜性。由於關鍵技能落差、資安能力不足和符規限制,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受訪企業能夠面面俱到地管理其混合雲環境;也就是說,大多數企業可能因上述挑戰而產生盲點,使其企業資料面臨風險。
過去2年多的疫情成了全球醫療保健產業數位轉型的催化劑,消弭長達數十年過時的營運障礙,驅動醫療保健機構更有目的性地擁抱新興科技,積極建置智慧醫療所需的現代化平台。根據調查顯示,89%的醫療保健機構因疫情加快數位轉型的腳步。長期專注於務實創新的戴爾科技集團攜手台北榮民總醫院,從現代化科技、數位互聯員工、線上醫療、個人化精準醫療四大面向,打造現代化健康大數據AI平台。
2022-09-29
F5宣佈其Web應用防火牆(Web Application Firewall,WAF)榮獲2022 KuppingerCole Leadership Compass報告頒予整體領先獎。KuppingerCole報告評選多家WAF廠商產品,項目包括安全性、功能、部署、互通性與使用性。
第2屆Intel Innovation活動於美國加州聖荷西盛大開展,硬體和軟體開發者齊聚一堂,聆聽英特爾建立朝向開放、選擇與信任為宗旨的生態系相關最新進展,從推動開放標準讓「晶片系統」在晶片層級成為可能,再到實現高效率且可攜的多架構人工智慧。
2022-09-28
臺大醫院、國泰綜合醫院與雲象科技宣布,三方合作的「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 aetherAI Endo」獲得衛福部TFDA醫材許可,加入打擊國人癌症之首—大腸癌的防治工作。這項成果,不僅可望利用AI輔助,提升大腸鏡檢查的效能,並且推動提升大腸癌篩檢品質的各項工程,從目前第一階段的篩檢,到病灶診斷分類以及整體品質之控管,全方位借助AI優勢,輔助醫師診治,力求打擊多年來揮之不去的「癌王」夢魘。
Check Point推出Check Point Horizon平台,是以防禦為中心的整合託管防禦與回應(MDR/MPR)、擴展防禦與回應(XDR/XPR)以及事件(Events)的主動式管理解決方案,所有功能皆可一鍵啟動,更擁有創新AI技術的強大支援。
2022-09-27
混合工作模式在後疫情已成職場常態,加上大量機敏數據都儲存在SaaS應用上,SaaS配置錯誤的風險已嚴重構成企業資安威脅。根據Statista資料顯示,企業在2021年平均有超過110種SaaS應用需要資安防禦。
2022-09-26
凱基銀行對於資訊安全防禦強化不遺餘力,日前由叡揚資訊協助導入API安全—Noname API Security Platform,利用AI/ML人工智能將資料數據分析並自動檢測,建立API程式的安全性及避免可能遭受駭客攻擊的風險。
2022-09-23
近年來,國際間對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議題的重視度日增;在台灣,配合政府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金管會陸續公布「公司治理3.0 永續發展藍圖」、「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證券期貨業永續轉型執行策略」等執行策略,並預計於今(2022)年推出新版本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擬訂定綠色企業標準,讓金融業者在投資與授信時有標準可依循。
2022-09-22
為協助台商拓展海外市場, Aruba與中華電信新加坡分公司合作,提供跨國全代管服務給企業,協助快速部署彈性、敏捷且安全的現代化網路,使其可以專注核心業務的開發,拓展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和越南等市場,加速全球的策略佈局。
2022-09-21
根據全球著名管理諮詢公司Gallup, Inc.的最新調查顯示,因為疫情和供應鏈的影響,工作模式與辦公環境正不停地發生變化。根據受訪企業機構的期望,未來只需23%的員工在公司辦公,24%的員工可以完全透過遠距辦公,而53%的員工將在居家工作和辦公室工作之間分配時間。
2022-09-20
新版本Red Hat OpenShift Platform Plus,提供超越基礎Kubernetes平台、涵蓋儲存與管理等多面向的全新功能。作為單一Kubernetes平台的Red Hat OpenShift Platform Plus可在傳統資料中心、分散式邊緣營運或多個公有雲環境中,進一步擴展企業IT應用情境。
2022-09-19
近年來世界各地頻傳能源、金融、國防等關鍵基礎設施(CI)遭受攻擊事件,而2022年,在疫情、俄烏戰爭雙重挑戰下,更加劇了關鍵基礎設施面臨的資安挑戰。而台灣由於其地緣特殊性及在科技等產業的全球發展重要性,再加上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水、電、天然氣等資源的基礎設施皆面臨數位轉型挑戰,相關政府單位及社會各界也越來越重視關鍵基礎設施的資安防禦。
趨勢科技發布最新資安預測,指出未來幾年勒索病毒集團將不斷增加對Linux伺服器與內嵌系統的攻擊。根據趨勢科技偵測資料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針對這類系統的攻擊數量在2022上半年創下2位數的成長。
2022-09-16
隨著資料中心的運算力需求日益增長,高效能運算(HPC)、雲端以及企業需要更高的效能與效率,以更快地完成更多工作負載。AMD在台北舉辦「AMD Datacenter Solutions Day」,以「Together We Advance_」為主題,由AMD與20位OEM/ODM及ISV/IHV合作夥伴廠商分享AMD EPYC處理器及Instinct加速器的突破性製程和封裝技術、效能與創新應用,現場更帶來眾多搭載AMD第3代EPYC處理器及AMD Instinct MI200加速器的產品展示。
2022-09-15
AI代理自動即時分析 實踐資料科學民主化
5G遠距診療平台 引領偏鄉醫療升級
醫院被駭客當肥羊? 強化資安演練攻防接招
防勒索攻擊EDR是基本 多維度建立防禦架構
Appier 三大 AI 產品整合 AdCreative.ai
先授權才能當機立斷 網路靶場練習緩解應處
ASRC 2025 年第一季電子郵件安全觀察
用NIST框架多層防禦 預先授權方能緊急應變
Hyper-V巢狀虛擬化 實戰從零建構到Level 2
GenAI應用著重生產力 電力需求常意外成門檻
建置高可用性iSCSI儲存設備(中)
Citadel協同合作系統 企業級基本功能一應俱全
針對UNIX及其相容系統所設計 開放源碼界防毒天王—ClamAV
NEITHNET 全套式防禦 缺資安人力也能完美駕馭
檔案嵌入浮水印防變造 萃取比對原件辨真偽
強化實體與環境安全
K8s深度整合vSphere VMware Tanzu全新出擊
裸機安裝EMC ScaleIO 簡單享用軟體定義儲存
記錄惡意網路封包資訊 實作Snort+BASE網頁型入侵偵測系統
LINE CONVERGE 2019 宣示持續耕耘台灣市場擴大社會參與
第232期
2025年5月
GAI在智慧製造的應用機會與趨勢 — 工業技術研究院業務發展處副處長吳志平
電網互動式UPS助力智慧製造之轉型方案 — Eaton
SASE 原生企業瀏覽器,全方位保護跨裝置資訊安全 — Palo Alto Networks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