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 碎鏈時代

供應鏈升級迎戰碎鏈時代

2019-10-31
隨著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智慧製造等浪潮崛起,帶動新機會的同時,也讓更多挑戰隨之而生,讓全球經濟情勢變動更形激烈,進而帶動貿易競合的動態轉變與世界工廠分工邏輯重整,為傳統供應鏈帶來巨大衝擊。在此同時,隨著現代消費者意識抬頭,以需求為中心的商業模式讓產品生命週期與交貨排程不斷縮短,也加劇全球供需變化,推動「碎鏈時代」來臨。

當少量多樣、大量客製化成為標準,台灣製造業想要維持既有競爭優勢,無疑將面臨更多挑戰,積極轉型智慧製造、逐步邁向工業4.0,勢必將成為未來營運關鍵。但如何才能改變當前斷裂、僵固供應鏈管理,優化內部既有流程、打造迅速靈敏的供應鏈,以靈活回應市場需求,將是台灣製造業亟需面對的課題。

據觀察發現,目前許多台灣製造業對於智慧製造的想法,仍聚焦在生產端優化,如購買自動化設備、強化流程效率等。但根據MPI研究報告《登上工業4.0的成長階梯:數位成熟度五階段》指出,真正發揮營運效益的方式不僅限於製造生產端的執行,應是整合並串聯企業內部各個營運部門,橫跨需求管理、供應鏈回應、產銷協調、倉儲與物流運輸等部門。

因此,面對供應碎鏈化現況,首要應先改變固有思維。新世代供應鏈規劃應要融入智慧化管理理念,以客戶為中心,按需而動、快速分析,串聯從策略規劃與生產作業完整流程,迅速達成供需同步、提升透明度及協作能力,調整既有商業模式,才能敏捷回應未知產業變化。

其次,隨著產品生命週期與廠商要求交貨週期縮短,加劇供應鏈管理與快速反應的難度,企業內部生產流程與產銷管理的敏捷性便顯得格外重要。建議可透過創新科技與系統化平台,串聯從供應鏈規劃與生產作業完整流程,完全覆蓋研發設計,到製造、售後、維運等全部流程,快速反應供需變化、預測問題與潛在商機,進一步協調端到端的產銷流程,優化內部營運流程,讓供應鏈從原本的成本中心轉化為潛在商機中心,提升未來獲利可能。

台灣製造業也可借鏡國外成功案例,如微軟升級數位供應鏈之路。由於Surface整體製造過程牽涉內部部門與供應商,為優化流程運作,微軟藉由SAP的協助進行數位化供應鏈規劃,成功落實接單組裝策略,串聯多層級的零組件供應商和製造代工廠,將各部門的流程與系統整合於單一平台,成功降低了2億美元的庫存水位。

展望未來,建議台灣製造業善用既有優勢,打造快速、靈活和智慧的數位供應鏈彈性規劃,奠定全球市場競爭實力,正面迎戰碎鏈時代。

<本文作者:謝良承(SAP全球副總裁、台灣總經理)>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