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人工智慧 大數據 深度學習 機器學習 語音辨識 數位轉型

人工智慧非萬靈丹 先考量目標、資料品質、成本、技能

AI成企業轉型新顯學 釐清四問題勿陷入迷思

2020-11-18
後疫情時代企業對AI等前瞻技術的投資將加速數位轉型,但大多數企業仍處在早期試驗階段。假如因市面上已有許多成功案例,而產生AI無所不能、選用現成優異演算法或知名大廠解決方案即可等誤解,將陷入導入AI的迷思。

近年來,由於大數據持續快速累積、深度學習等人工智慧技術突破精進,各種影像、語音辨識等應用解決方案陸續進入商用化階段,且在金融、製造、醫療、零售等行業都出現不少成功應用案例。在媒體大肆報導下,導入AI已儼然成為企業經營的新顯學,企業對於AI帶來的效益抱持高度期待,無論是改善生產品質、提升作業效率、優化顧客體驗,或是進行數位轉型等,皆將導入AI視為不可或缺的一環。

AI非萬能 需了解限制避免陷入迷思

後疫情時代企業對AI等前瞻技術的投資將加速數位轉型,但大多數企業仍處在早期試驗階段。假如因市面上已有許多成功案例,而產生AI無所不能、選用現成優異演算法或知名大廠解決方案即可等誤解,將陷入導入AI的迷思。因此,導入前對AI基礎認識不夠、對導入目的定義不清,輕忽導入AI的複雜性,一昧地對導入效益過度期待,將很容易因投入資源過多、回收時間過長、成效不如預期等原因,導致最終以失敗收場。

由於提供AI解決方案的廠商眾多,研發競爭激烈,技術進展快速,領先廠商的替換更迭現象將習以為常,即使是知名大廠也無法保證可持續維持競爭優勢。因此,並非採用已通過市場驗證或大廠的解決方案就可保證獲得最大效益,在導入規劃上,宜保留未來追加轉換或整合的彈性與空間。

此外,雖然AI技術有顯著的進展,相關業者持續推出各種解決方案,但目前仍無完美全能的AI,依導入目的選擇最適合的AI解決方案,了解其技術限制,並搭配對應的領域專家釐清功能需求為導入前重要的步驟。而基於用途與數據等差異,其他企業或成功案例採用的AI技術、演算法等,未必可符合本身需求;另即便有許多現成公開的演算法可供運用,若使用數據品質不佳,或有偏差,亦將影響結果的可信度。演算法黑盒(Black Box)問題,將導致無法針對結果進一步說明詳細邏輯,以取得使用者認同的狀況,因此思考AI的可解釋性,也是導入必須考量的因素。

四大課題需先釐清

由上述可知,導入AI具有高度複雜度,過程多所波折恐難避免,導入前存在諸多必須先釐清與克服的課題。首先是,導入目的明確與共識。若業務部門、IT部門,以及經營高層對導入目的與成效期待存在歧見,將導致評價沒有一致標準,影響後續是否擴大投資等判斷與決策。以製造業為例,生產線導入自動光學檢測AI,生產部門以篩出不良品,提高作業效率等為目的,但經營高層可能更希望收集製造過程之各種數據,分析造成不良品的原因,徹底解決不良品問題。

其次為,資料數據的品質。資料數據是AI應用的根本要素,但一般企業對資料數據的收集管理與應用等相關認知仍有限。相較於IT系統所管理的營運數據,生產或銷售現場所收集取得的數據精確度較低,需經過去蕪存菁的過程,才能萃取出達到機器學習模型可立即使用的品質要求。

再者,投入成本的門檻。導入AI,運用機器學習進行訓練與推論等所需成本不低。尤其為提高機器學習模型的預測精準度,必須多次反覆進行訓練與調校,將需要一定時間,並累積可觀的成本。動輒百萬台幣起跳的投資門檻,對中小企業而言,勢必得經過審慎考量,甚或形成導入障礙。

最後,相關技能的不足。計畫導入AI,但缺乏對應的技能與人才,是企業普遍遭遇的問題。機器學習模型建構與訓練,是導入AI時必備的專業知識,其中包含具備機器學習、演算法開發,以及建構模型與訓練能力的技術人員與資料科學家等。然而,許多企業內部並無此類人才,且在AI應用形成風潮下,市場上相關人才短缺,如何確保擁有該技能的顧問、合作夥伴,乃至自行培養了解該領域專業之技術人員,都成為導入AI的迫切課題。

確認目標是重要的第一步

因此,在實際導入時必須針對課題思考,並提出配套方案。確認目標,並讓業務與IT等相關員工了解導入AI的效益,以及本身職責與角色分工,是重要的第一步。導入業務項目可優先考量後續效益最大者,訂定導入流程與效益評估指標,進行試行與PoC(Proof of Concept)驗證,定期檢討階段性成果,以做為調整依據。

在導入機器學習等AI技術時,企業雖已認知資料數據的重要性,但大部分並未擁有或有效管理。因此,建立資料數據收集運用的機制,盤點訂單、採購、客戶等ERP、CRM系統上之結構性數據,以及社群媒體之非結構性資料等各種來源,並針對其品質與可用性進行評價與篩選,以符合機器學習模型之用,是必要的步驟。

備妥資料數據,展開機器學習模型演算法訓練與分析,需要搭配各種適合的工具與資源,包含資料儲存、分析工具、資料安全,以及訓練與部署所需之CPU、GPU運算資源等。傳統內部部署方式,相當耗時,成本上亦不經濟,選擇功能齊全、服務完善、安全穩定的雲端服務是較佳的策略,除具有可擴充彈性、快速部署等優勢外,亦可有效控制整體使用成本。

面對AI等新科技時代的挑戰,企業應有更長遠的佈局與願景,釐清導入AI的目的,從短期的作業效率改善等著手,進一步提升至中長期策略佈局,才能為企業建立競爭優勢與企業價值。而員工對應新科技的能力不足,是企業導入AI最先面臨的課題,亦是限制企業成長的因素。過去企業透過外部招募、挖角,或專案委外等方式,解決員工技能不足問題,但AI導入需要機器學習、數據專長與熟悉領域的人才,從長期應用與發展角度思考,企業亦需審慎評估透過員工再訓練提升技能的方式,逐步建立內部專業團隊的可行性。

<本文作者:周維忠現為資策會MIC資深研究總監。>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