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2018-03-28
2018智慧城市展於3月27開展,為期4天,估計可吸引超過30,000名國內外專業人士參與,超過120個城市來台共襄盛舉,中華電信整合雲端、資安、大數據、AI人工智慧以及綠能服務,以智慧城市接軌國際,創造台灣的永續價值。
在創新科技持續翻轉商業模式的趨勢下,數位原生企業正領導全球經濟發展,也帶動傳統公司轉型的風潮。 IDC報告指出,預計在2021年,全球GDP中有50%、亞太60%的貢獻將來自於數位化,以台灣而言,到了2021年則將有超過55%的GDP貢獻來自數位服務產品與技術。
資策會資安所在經濟部資安旗艦科專計畫支持下,積極發展結合人工智慧建立攻擊偵測與威脅分析核心技術,藉由導入AI智能思維,提供能全面封鎖駭客的資安防禦解決方案,建立AI資安生態系統。
2018-03-27
2018-03-26
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預測,到2025年可連接網路的裝置將超過700億台。許多裝置將直接連結到遠端雲端伺服器,而有些裝置則需要在網路邊緣進行適當規模和適當定位的安全運算。
2018-03-23
資料暴增對全球企業均為一大挑戰,IDC研究指出,全球資料量預估將於2025年達到163ZB,面對前所未見的超大規模與雲端儲存需求,希捷Exos X14硬碟能夠符合企業儲存容量及效能成長所需。
2018-03-22
2018年Gartner超融合基礎架構(HCI)魔力象限報告將 Nutanix 評為領導者。Nutanix 認為,此次躋身”領導者”象限印證了 Nutanix 在其率先開拓的市場上的領導地位,也充分彰顯了公司致力於提供下一代企業雲作業系統的願景。
2018-03-21
最新的FortiOS 6.0網路安全作業系統,進一步革新其安全織網(Security Fabric)架構。總計超過200項特色與功能,將能協助企業執行更佳的自動化安全防護,保護逐漸擴大的網路受攻擊面。
2018-03-20
群暉科技 Synology 宣布 Synology C2 Backup 正式向全球開放。提供 Synology NAS 使用者更安全且便利的異地資料保護解決方案,C2 Backup半年前於歐洲、中東、非洲等市場率先推出至今,已有 7.2 PB 的資料量存放於 C2 中。
2018-03-19
戴爾台灣研發中心(TDC)在慶祝成立15週年的同時,未來將持續培育多元化全球人才、不斷開發設計更多創新產品、並為地球永續與供應鏈夥伴緊密合作開發綠色技術等方面而持續努力,以致成就戴爾科技集團聚焦全球企業數位轉型的關鍵力量。
2018-03-15
研究發現39%的組織倚賴自動化,34%倚賴機器學習,32%則是高度倚賴人工智慧。
區塊鏈讓中介消失,重新改寫商業規則,虛擬貨幣的飆漲更帶動全世界對區塊鏈的關注,不僅金融業已投入研究,醫療、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產業也相繼投入其中,讓區塊鏈技術與應用成為當前國際最熱門的討論議題。
Ayla Networks宣佈和中國電信將有進一步的合作,中國電信決定以Ayla物聯網平台技術為其物聯網計畫基本架構以滿足中國廣大物聯網市場的需求。
合勤科技整合資安防禦五大關鍵要素,推出最全面的區域聯防解決方案,透過層層防禦、同步示警來分散風險,滿足企業、政府機關的網路安全需求。
發展代理型AI的三駕馬車
攜手開源陣營接軌國際 助企業加速升級部署
後量子合規壓力山大 製造業成首波轉型產業
掌握三大類型AI編程工具 碼農開發品質效率齊升(上)
vSAN新功能再升級 加密保護叢集資料安全
成本低支援強各具優點 企業導入AI模型雙軌並進
AI驅動資安治理進化 Fortinet以智慧代理人建構防禦邏輯
政府攜手第三方支付業者 聯防假買家詐騙新手法打造數位信任防線
採取有效授權管理機制 強化敏感資料安全(下)
收集詐騙情資結合AI/ML 打造企業級ASOC安全網(上)
建置高可用性iSCSI儲存設備(中)
Citadel協同合作系統 企業級基本功能一應俱全
針對UNIX及其相容系統所設計 開放源碼界防毒天王—ClamAV
NEITHNET 全套式防禦 缺資安人力也能完美駕馭
檔案嵌入浮水印防變造 萃取比對原件辨真偽
強化實體與環境安全
K8s深度整合vSphere VMware Tanzu全新出擊
裸機安裝EMC ScaleIO 簡單享用軟體定義儲存
記錄惡意網路封包資訊 實作Snort+BASE網頁型入侵偵測系統
LINE CONVERGE 2019 宣示持續耕耘台灣市場擴大社會參與
第234期
2025年7月
GAI在智慧製造的應用機會與趨勢 — 工業技術研究院業務發展處副處長吳志平
電網互動式UPS助力智慧製造之轉型方案 — Eaton
SASE 原生企業瀏覽器,全方位保護跨裝置資訊安全 — Palo Alto Networks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