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在 工作才能自在
心態不設限 呂立偉悠遊IT藍海

2008-10-24
前陣子,一個很有創意的廣告「肝膽相照的好朋友」頻頻在電視上放送,談的是身體裡的肝如何燃燒自己,執意付出。最後帶出了一個slogan「肝為你做這麼多,你為他做了什麼?」如果把場景轉換,身體是某家企業的老闆,而小紅人是IT人員的話,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對話?應該會有很多版本的答案吧!
▲台灣IBM全球資訊科技服務事業部顧問經理呂立偉投入IT領域已經12年,長期以來都擔任「服務」的角色。他認為,唯有人自在,工作才能自在。

IT人的甘苦,老鳥心照不宣,菜鳥正要領悟,而中堅階層逆來順受。或許不能用「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來自嘲,爬一下討論區,各行各業的人,那一個不是在惡劣的大環境下頻吐苦水的呢∼但愈是辛苦的環境就必須愈讓自己自在泰然,IT也是如此。  

台灣IBM全球資訊科技服務事業部顧問經理呂立偉投入IT領域已經12年,長期以來都擔任「服務」的角色,這個角色有其難度,呂立偉必須時時做好準備面對形形色色的客戶,壓力時常浮現,但他卻早已學會轉化心態,讓自己處得更自在。  

心境平衡 工作才能如魚得水  

「許多人常常羨慕能夠將喜好與工作結合的人,但往往沒看見事情的真相。」呂立偉直指,真相是這個人懂得調適自己去適應,除了技術上與職能上如魚得水,心境能夠平衡也是重點,並不是因為別人的運氣特別好或是特別的瞭解自己,當一個人的心境無法平衡時,就會覺得工作好痛苦,卻往往不是因為這份工作不好。  

「當然很幸運的人能夠將自己的喜好與工作結合,但不是所有的情況都可以這樣。以我自己為例,待在IBM也已經十年了。這十年來,角色一直在調整變化,從工程師、資深工程師、資訊架構師、資深管理顧問到資訊策略與架構顧問服務經理,每一個階段都有要學習的領域,要學的是讓自己的角色懂得變化,靈活度變高。像我今年剛升上來擔任經理,初期也覺得本來做工程師比較棒,只要管好自己的績效就好,現在當經理,要管很多人與事,還有生意上的壓力,不見得喜歡。」  

但呂立偉讓自己換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件事,他認為只要將這些事情視為一個歷練,那麼跟生活價值或是目標就沒有那麼絕對的相關。「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舒適空間,把自己調適在這個區塊,即使在工作上面臨了困境,也會以比較積極的心態來處理。為自己找一個方法訓練心智,或許是宗教的力量,或許只是一本小書,都可以。」  

呂立偉坦承,年輕的時候喜歡潛水,每周一定要到潛水勝地感受一下水裡瑰麗的世界,只有這樣他才會忘卻工作上的壓力,甚至安排到國外來一趟充電之旅,「但這些都只是一時的,剛旅行回來的頭一、二個月會覺得混身都充滿衝勁,但這股衝勁會很快地就消逝,沒多久,又會想出國放鬆。這就是心態調整與否的差別。就好像我不排斥做業務但也沒特別喜歡,但大部分的時間卻都在做業務銷售。如果沒有調整心態,在IBM或許就不可能待上十年。」  

只有磨練過後的上進 才能展現十足的力道  

現在,呂立偉用積極的態度來面對每一次的挑戰。「能不能勝任」這個念頭從來沒有停留在他的腦海中停留太久,他認為許多事,如果沒有嘗試,怎麼會知道結果。或許,原先的預設立場是對的,但如果是錯了呢?為自己設限等於抑制了自我成長的空間。  

不過,呂立偉也曾度過一段茫然期。從淡江大學電算系畢業,當了二年兵後,一度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說真的,年輕的時候並沒有好好的培養自己的能力,後來才思考要不要從自己的所學著手。」就這樣,他投入IT的第一份工作選擇了SI廠商磨練,在鼎盛資科任職系統管理員一年多的時間,參與了許多專案,在客戶服務中得到啟蒙,例如幫台北市立圖書館管理設備、協助成人教育訓練中心建設網路等等。  

為了追趕上不足,他一周有4天都待在公司,直到半夜三點。除了工作之外,還努力地加強專業技能,在系統面與網路端有更深一層的瞭解後,呂立偉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學理與實務上的差距,而且深知學理絕對能夠讓實務更快上手,於是奮發考上台大資工所研讀,找合適的方法融會貫通。  

「雖然才待在鼎盛資科一年多,但每個人都覺得我已經是老鳥了。」呂立偉笑著說,大學四年都抵不過這一年所學,但也因為歷經了IT磨練,讓他在碩士班充滿了求知動力。  

花五年想清楚  

從SI廠商再到供應商,呂立偉用自己的經驗在IT領域站穩了腳步,但他認為這不必然適用在每一位想進入IT領域的新手上。「IT領域很大,需要各式各樣不同的人才,不用急著決定自己想朝向那個IT領域發展,你可以花五年的時間摸索,不只是確認在專業職能上做什麼事情,也摸索自己的個性適合那一類的IT領域。你喜歡銷售還是客戶服務?亦或喜歡躲在角落裡每天修機器、寫程式,這些都是IT的範疇,但卻是迥然不同的工作,你想做什麼?」  

用五年摸索會不會有點久?呂立偉解釋,一般男生26歲畢業,在31歲前把自己定下來,確定好方向,五年的投資是值得的。如果工作生涯以30年來計算,這五年真的能夠想清楚已經算了不起了。  

「大部分的情況是我們都一直在想,想的比做得多,每次想的答案又都不一樣,那就不如先卯起來做,做了一段時間再回過頭來檢視,這份工作做的好不好,適不適合,要不要換?有時候的不合適只是不願意把自己心裡的空間打開,做久了甚至會發現並沒有這麼難。工作與興趣、生活並沒有那麼絕對,讓自己在舒適的空間中,就會讓你自己愈來愈自在。」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