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轉型 智慧醫院 遠距診療 雲端 物聯網 電子病歷資料交換

5G遠距診療提升偏鄉量能 醫療資源效益助力ESG永續

智慧醫院先轉資訊架構 克服四阻力方能創新

2023-08-03
醫院的數位轉型並非只涉及到技術,更關鍵的是導入數位化後,如何讓原有模式產生質變或新的改變,以便對服務、成本或醫療品質等層面有所提升,才是醫療院所真正在意之處。

長期投入智慧醫療解決方案的遠傳電信,自2020年於台東推出遠距診療服務後,至今已擴及台灣12個縣市、35鄉鎮,服務超過3萬人次。除了蘭嶼、綠島、小琉球等離島,今年也預計將在連江縣(馬祖)、澎湖開診,包含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等科別,以提升離島居民醫療資源、就醫即時性。預計明年也會在南投縣仁愛鄉與信義鄉擴增眼科的科別,透過科技的支持,在皮膚科、耳鼻喉科的遠距診療科別外,增加偏鄉民眾需要的醫療量能。

近幾年,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醫療照護產業也因此產生變革,除了加速數位轉型之外,虛擬醫療照護服務如遠端生理監測、遠距診療等需求也隨之增加。遠傳電信資訊暨數位轉型科技群協理陳國正觀察,在智慧醫療領域,確實有不小的聲浪是關注在如何運用新興技術來進行數位轉型,但這並非智慧醫療的全貌,事實上,醫院的數位轉型並非只涉及到技術,更關鍵的是導入數位化後,如何讓原有模式產生質變或新的改變,以便對服務、成本,或是醫療品質等層面有所提升,才是醫療院所真正在意之處。

「能否運用科技改善以前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情,才是實務上最常與醫院互動討論的問題,」他以遠距醫療為例指出,以往所有的醫療資源都在院內,如何讓醫療資源走到院外一直是備受討論的課題,而遠距醫療的相關科技,就可以協助醫療院所達成這樣的服務目標。陳國正認為,科技正在帶動醫療服務模式的改變,傳統醫療是人對人的服務,但醫療轉型後,新科技將可望引領服務模式的樣態改變,甚至能提供不限空間與時間的服務,「從遠傳參與遠距醫療的經驗來看,包含行動科技、雲端服務以及物聯網等技術的運用,目的其實都是為了協助醫療院所改變服務模式。」

「而且還能對ESG永續有助益,」他以遠距偏鄉醫療應用為例說明,KPMG曾評估遠距視訊診療可望帶來的永續效益,經量化後發現,在提高醫療資源效率方面,平均每人次可節省2,506元,而省下的就醫交通費用,單一人次為764元。另外,減少損失的生產力,包含病患本人及家人陪同需要請假等等生產力的損失為414元/人次。至於改善空污與氣候變遷方面,因為節省了交通排放,甚至還有價值23元的減碳成效。

IT架構轉型是混合雲應用前提

在台創立已屆30年,新光醫院不斷持續精進,很早就啟動資訊架構數位轉型,以邁向更安全、高品質及高效能的智慧醫院。為了提昇醫療人員的照護品質,改善病人就醫體驗及增進醫事作業效率,2017年新光醫院便開始投入HIS系統轉置計畫,展開第一階段為期四年的現代化基礎架構方案,目標是將封閉型的大型主機轉換為開放架構,建置具擴展性、可自行維護、能快速回應需求的資訊系統。

此一專案係由遠傳電信擔任專案管理與統整,偕同包含微軟在內的多家軟硬體供應商,於四年期間與新光醫院資訊中心攜手,將醫學中心的門診、急診與住院這三大業務系統整合於單一資訊平台,並建立對外的介接平台與系統以交換資料,迄今已整合與介接超過九十個資訊系統、醫療設備與儀器。

2021年成功上線後,第二階段已開始進行,目前新光醫院的機房,包含HIS系統與影像擷取傳輸系統(PACS)在內的資訊系統現已搬遷至遠傳IDC,接下來還計畫優化院內網路架構、建置儲存系統、導入遠傳多雲監控平台(IIMS)。

「新光醫院數位轉型基礎建設的第一階段原本就是以雲技術架構進行設計,此次搬遷就等同是把新光醫院的私有雲放到遠傳的IDC內部。好處是,可以卸載資料中心維運的負擔,並且在資安以及人力方面取得更好的效益。」陳國正指出,衛福部於去年開放電子病歷上雲後,便可善用混合雲架構來優化部署,例如醫院本來就會對外與民眾進行溝通的機制或服務,經模組化後可將其部署在公有雲環境中,而不宜對外溝通的服務則運行在私有雲環境內。「如果新光醫院沒有在四年前就啟動資訊轉置計畫,把HIS系統打掉重練,以通常醫療院所的資訊架構,要做到混合雲的配置,其實有其難度,」他觀察,不只新光醫院,這幾年不少大型醫療院所也開始在分院導入雲架構。

醫療智慧化面臨四大阻力

由於智慧醫院目前並沒有明確且一致的定義,再加上各醫療院所訴求的對象、科別以及願景均不相同,在智慧醫療發展上也各有關注。陳國正舉例,像是醫學中心較注重急重症醫療量能,而地區醫院關心的可能是社區或長照服務、復健醫療,另外還有特殊專科的差異,如振興醫院心臟專科就很知名,而不同的特殊專科面對的客群原本就不相同,再加上醫院本身的商業營運模式,因此總體來看,各醫療院所在醫療科技的運用上,也都不盡相同。

透過遠傳5G遠距診療平台,偏鄉衛生所醫師能與遠端專科醫師共同會診。(資料來源:遠傳電信)

「但大體來看,醫療院所並不會只關注單一技術,通常是多頭並行的策略。」然而,他也提到,在智慧醫院發展過程中,其實醫療院所也會面臨許多挑戰,「在資通訊或軟硬體整合領域,就有四大面向的挑戰,包含法規的限制、健保給付項目、轉型的成本與風險,以及對新技術的信任度。」

例如醫療院所採用的物聯網裝置是否已通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認證,就與法規限制有關。有些創新構想的裝置其實屬於醫療器材,但這就需要通過FDA認證,實務上,遠傳便曾與合作夥伴,針對視訊門診在進診間之前運用鏡頭,先以AI技術來判讀血壓、心跳、血氧等生理係數,但最終因為裝置尚未通過FDA認證而作罷,這就是典型法規限制的案例。

創新應用與作法能否符合健保給付的申請條件,也是重要考量。舉例而言,運用AI來協助判讀可以減輕醫師的負擔,但若健保可申報費用不會因此而增加,醫療院所導入的興趣可能就不高,因為轉型過程從人才到軟硬體的更動都是成本,能取得實質效益才有更大誘因。另一項挑戰則來自於系統轉移或搬遷的風險,最後是落地執行的信任度。

陳國正解釋,醫療院所在乎的不只是技術、應用,還有真正執行時所呈現出來的可靠度,任何創新服務推出,如果沒有建立足夠的信任度,很難推展到整個醫療體系都跟進,舉例而言,明明A醫院已經導入,但是B分院還是會考量再三,評估到底可不可靠、夠不夠穩定。「這是與醫院溝通新智慧醫療產品或方案時最常發生的挑戰與難題,必須克服這四大面向的阻力,才能讓革新改變成功發生。」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