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辨識 桃園國際機場 智慧機場 人臉辨識 深偽技術 Deepfake 活體偵測技術

人臉辨識四大迷思說分明

2023-05-12
桃園國際機場現已提供人臉辨識通關服務,旅客進入選定的機場管制區和登機門時,在閘門掃描臉部特徵,大約2秒鐘就可通關。然而經過長達二、三年的疫情封鎖,一旦全面採用人臉辨識技術,如果旅客是在數年之後進出國門,生物辨識技術還能夠辨別真偽,確定受測者的身分嗎?

一般人以為個人特徵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改變,因此人臉辨識並不是一個長期有效的身分驗證途徑。關於這個誤解,我想要指出的是,先進的人臉辨識技術內建精巧、複雜的演算法,不會因個人外貌的表面變化而受到影響,例如髮型、髮色、鬍鬚、皺紋甚至小規模的整容手術。這是因為人臉辨識技術看的是臉部的骨骼結構,並使用微觀測量法,例如眼睛、耳朵或額頭之間的距離等更多的測量項目來識別一個人的獨特性。這些測量值在青春期後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改變。

那麼長相相似的血親或雙胞胎的人,生物識別技術可以區分嗎?幸運的是,最先進的人臉辨識系統都採用透過超大規模資料訓練後的深度神經網路,使得這些系統能夠在姿勢、光線或其他變化劇烈的情況下識別出一張獨特的人臉;透過這些現代系統,可以判別外貌相近的兄弟姐妹的血緣關係,也能夠解決人眼無法辨別的個人間細微區別。

另外,處於這個深偽技術(Deepfake)被濫用的時代,靜態指紋、照片,甚至是人在睡覺時抬起眼皮,騙得了生物識別技術嗎?對於這個迷思,首先必須了解,生物辨識技術的本質是測量人體中的一些特徵,再對該人進行驗證。因此,生物辨識系統的責任是檢查測量結果是否來自活體,而非來自圖像或非活體組織。

基於這種活體偵測技術(Liveness Detection)的本質,先進的人臉辨識系統會搭配一些防禦功能,例如可以標示出那些藉由列印文件、螢幕、剪貼畫甚至高品質3D面具顯示的輸入資料,並採用隱藏模式照亮這些輸入資料,以判別其真實性;更強的功能還包括利用深度學習技術來識別照片、影片之類的惡作劇。總之,就像防毒軟體一樣,人臉辨識系統的安全功能會不斷升級,以抵禦不斷改進的對手。

最後,我們還想打破一個重要的迷思:生物辨識認證是對隱私的一種侵犯。事實上,臉部外觀是人類身份中最個人化的面向之一,負責任的人臉辨識解決方案在設計和執行此功能時,都會以隱私保護為核心。人臉認證並不直接使用圖像,相反地,它使用機器可解釋的特徵,用一百多個數字來表示圖像,並以加密方式儲存、傳輸這些數字,確保生物辨識解決方案不會洩露私人資訊。

<本文作者:林家和現為NEC台灣數位長>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