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實現敏捷創新的多雲策略

2025-04-25
近年來,本地端基礎架構變得效率更高、部署更簡單,還有著靈活的財務模式。隨著組織更了解公有雲的經濟效益以及本地端部署解決方案變得更靈活,他們正在重新評估在多雲環境下,工作負載的分配策略,使其更具實用性。

不少組織也在分析他們的多雲資產,並依據「多雲設計」(Multi-Cloud by Design)找出合適的雲端組合。成功的多雲策略有助於降低資料複雜性,節省更多成本及做出更好的業務決策。企業一開始需要了解成本、效能、可用性、安全性及合規性,以及符合其IT需求的適當技能組合和人員配置,接著將學習最適合部署在私有雲或公有雲的資料和工作負載類型,這兩種選項各具優勢且完全有可能魚與熊掌兼得,在適當的時間將適當的應用程式、服務和工作負載部署在適當的雲端環境。

根據戴爾科技集團委託TechTarget進行的一項公有雲研究,80%的組織發現其公有雲支出高於預期。在某些情況下,優化本地端基礎架構可能更容易且更具成本效益,尤其是使用新的自動化技術、工具和運算功能,還可完全避免資料輸出費用。平衡雲端預算也代表著採用有助於控制、報告和管理支出的流程與工具,並且確保組織最大化整體支出效益。

過去,組織唯一的基礎架構選擇就是冗長的資本支出(Capex)流程。隨後公有雲引進營運支出(Opex)模式,提供更靈活的基礎架構使用方式,然而靈活性往往伴隨高昂成本。如今,本地端供應商提供類似的彈性付款模式,讓企業可根據工作負載和預算需求做出選擇,使組織能夠根據需求進行投資,配置適當規模的基礎架構以獲得更大的控制權,並且僅需支付實際使用的成本。

成本與效能在資料分散的環境中並非雲端管理唯一的考量,還需要考慮安全性和資料需求。對於高度敏感的數據,私有雲可能是更理想的選擇,以確保資料留在組織內部。合規性要求甚至可能需要關鍵工作負載存放於特定位置,以遵守政府法規或避免意外遺失及未經授權的存取。

重新平衡概念未來幾年可能持續進行,制定善用多雲生態系統優勢並能確保資料安全的策略,才能有效優化預算使用。

<本文作者:廖仁祥現為台灣戴爾科技集團總經理>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