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 深偽 Sora Vibes Veo Slop

輕易變現推升AI短影音經濟 虛假垃圾短片衝擊社會邊界

Sora 2引爆深偽新時代 Slop影片挑戰信任底線

2025-11-10
AI生成式短影音從實驗階段全面跨入主流社群媒體,已成為科技產業觀察的重要轉折點。另一方面,業界也將這股現象稱為「Slop」,一種由AI以極低成本與極高速度自動生成、極具視覺感官刺激,卻缺乏人性敘事與情感深度的內容型態。

近來,AI生成式短影音從實驗階段全面跨入主流社群媒體,已成為科技產業觀察的重要轉折點。從Google、Meta到OpenAI,三大企業在短短幾週內相繼推出影片生成與社交應用,預告著影音內容生態正邁向一個以演算法與合成媒體為核心的新時代。

另一方面,業界也將這股現象稱為「Slop」(AI垃圾),一種由AI以極低成本與極高速度自動生成、極具視覺感官刺激,卻缺乏人性敘事與情感深度的內容型態。對科技公司而言,不僅是創新產品的推出,更是對使用者注意力、創作生態與數位倫理的再次賭注。

科技巨頭的新賭注:AI短影音大爆發,是革命還是「AI垃圾」?

首先,初試啼聲的是Google DeepMind,其Veo 3模型於2024年下半年逐步整合至YouTube Shorts。使用者能透過文字或圖片快速生成8秒短片,系統也會自動標註「AI生成」,象徵YouTube正式步入生成式影音時代,但市場反應冷淡。雖然技術成熟度高,影片質感也不俗,然而使用者仍難在其中找到情感連結或創造意義,整體體驗更像是一場短暫的技術展示,而非內容革命。

隨著Meta的加入,進一步掀起了更強烈的輿論風暴。該公司推出的「Vibes」平台,內建於Meta AI應用之中,並與Ray-Ban智慧眼鏡生態整合。使用者可生成風格奇異的短片,影片內容充斥卡通化人物與非現實場景,呈現一種介於超現實與惡搞之間的視覺饗宴。市場普遍批評Vibes缺乏真實社交性與人情味,僅僅是一種無止境、純粹為感官刺激而設計的「AI灌水短影音」。反映出用戶對Meta長年以來的信任與社交疲乏:在Facebook與Instagram已因演算法導致資訊過載的背景下,Meta再次強化「純娛樂化」內容策略,被視為對數位文化的又一次剝奪。

相比之下,後發先至的OpenAI推出Sora 2,展現出更完整的產品構想與生態布局。Sora 2不僅是一個AI影片生成模型,也是一款iOS應用,使用者可錄製自身影像與聲音片段,建立可用於影片創作的數位分身(Cameo),並與朋友共享或互動。該創舉使生成式內容第一次具備了平台社交與互為創作的元素。其影片呈現效果真實細膩,生成速度快,甚至能自動模擬聲音語氣。此一功能讓人看到生成式影像從「靜態照片」轉為「動態影音」、「單向播放」邁向「共創參與」的新趨勢,也讓AI社交娛樂出現新的可能性。

注意力再商業化:從流量引擎到AI生態新霸權

從產業面來看,三大巨頭幾乎同時推出影片生成產品並非巧合。綜合歸納後或有三重動機。其一,短影音是目前最具流量商業變現潛力的媒介,吸引力、使用時長與廣告收入形成閉環效應,AI化的影音創作可以降低內容生產成本並擴大內容供給。其二,AI影片可成為大型語言模型的應用出口,將模型能量導入具體產品場景,以支撐企業在AI硬體、資料中心與雲端基礎設施上的龐大資金投入,加速ROI回報。

其三,生成影片能進一步收集用戶行為與創作數據,強化模型訓練迴圈,形成自我優化與迭代的產品生態。儘管企業聲稱這些技術有助於AGI(通用人工智慧)發展,但從商業結構觀察,更明顯的目的仍在於尋求「注意力再商業化」的新路徑。

從市場面觀察,AI短影音勢必在特定族群中受到歡迎。對年輕族群而言,AI所產生的荒誕與新奇內容具有強烈的娛樂吸引力;對年長使用者來說,AI生成的影像故事可能成為新型的社交素材。然而,要形成可持續的社群平台仍具挑戰。多數用戶仍傾向在既有平台如TikTok、Instagram或X上分享這類影片,而非轉向全新的AI生態。

值得注意的是,Sora所引入的「Cameo」概念或許將成為下一代社群媒體的核心功能,被其他平台所複製與延伸。另外,OpenAI新推出Apps in ChatGPT,在ChatGPT內嵌入各式應用程式App,將ChatGPT打造成應用市集與流量入口,串接Coursera、Zillow、Canva、Figma、Spotify、Booking.com等,冀望成為AI生態系的新霸主。

深偽、版權與信任崩塌:如何為AI短影音設下社會邊界

從治理面探索,Sora 2之所以引發全球關注的另一個爭議,在於它讓「深偽」進入全民時代。Sora 2的「Cameo」功能允許用戶以自身樣貌或使用他人的肖像出現在影片中。這意味著任何人都能生成「他人」的虛假影片,例如政客發表從未談論的演說、企業家捲入捏造的醜聞,甚至親友陷入被合成的勒索情境。這種深偽能力的普及讓「眼見為憑」的社會共識徹底瓦解,從政治操弄、金融詐騙、名譽毀損到假新聞等,短期內Sora 2的負面影響恐遠超過娛樂應用。

儘管OpenAI聲稱設有內容審核與濾鏡機制,禁止色情、暴力或惡意偽造等內容,但實際效果恐怕有限。此外,Sora採取「預設開放、事後退出(opt-out)」模式,除非版權擁有人主動要求,否則角色或風格可能被自動納入生成範圍,這等於將創作者的權利轉為被動防禦,迫使所有權人在一個毫無預警的生成宇宙中「事後補救」。OpenAI承諾將提供更「細緻化(granular)」的版權設定,但此舉本身更凸顯出生成式影音的法律空窗期。若無相應規範與內容透明機制,AI短影音極可能重蹈社交媒體多巴胺成癮症的覆轍,對社會信任與心理健康造成長期損害。

總而言之,Sora 2、Vibes、Veo 3等產品並非單純的社群平台或影音媒體創新,而是AI技術滲入人類文化與心理結構的縮影。它們既象徵創作民主化的可能,也揭示了注意力經濟的極限。當生成式內容可以無限生產,人類的注意力與真實感反而成為最稀缺的資源。

另一方面,當網路上大量充斥AI生成的內容或影像,這些合成數據會反過來污染模型訓練的源頭,導致原創且真實的數據或影像面臨枯竭。未來的關鍵,將不僅是誰擁有最強的模型,而是誰能在算法與人性之間,重新定義「創作的意義」與「觀看的價值」。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