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宣佈與日本千葉癌症研究中心及千葉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透過世界社群網格(World Community Grid;WCG)發起一項神經母細胞瘤研究計畫,而台灣則有台大醫院加入研究團隊,希望在強大運算資源的支援下,開發出治療此種最常造成兒童死亡的腫瘤藥物。
世界社群網格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公益網格運算平台,目前已集結全球超過120萬台電腦閒置資源,投入與人類福祉相關的各項重要研究計畫。IBM相信在與專業醫療中心的合作之下,世界社群網格能夠發揮更大的效益,為兒童癌症研究帶來重大突破。
根據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統計,癌症佔兒童死因第二位,排名僅次於意外死亡,每年全國新發病個案數約600人,意謂每年約有600個家庭因而受苦,目前全台有近八千名病童正與病魔奮戰;其中,神經母細胞瘤為第四大常見的兒童癌症類型,僅次於白血病、腦瘤及惡性淋巴瘤。
世界社群網格與日本千葉癌症研究中心、及千葉大學合作的「打擊兒童癌症」計畫,將利用全球電腦用戶自願捐出的閒置電腦資源,從三百萬種可能的藥物中,找出能阻滯誘發神經母細胞瘤三種蛋白質成長的藥物。此項計畫將改善神經母細胞瘤的藥物治療方式,讓病患有更多的自主性,把療程與治療計畫變得更符合個人需求,或鎖定特定的治療方式,進而讓患者從更具智慧的醫療照護系統中獲益。
千葉癌症研究中心所長中川原章(Akira Nakagawara)博士表示:「我們相當看好目前的研究前景,未來在世界社群網格的免費運算資源支援下,將有更長足的進展。假若僅以我們自己的電腦資源,可能得花上一百年的時間才有所突破,但現在有了全球最大虛擬超級電腦的輔助,我們預計可在兩年內完成計畫,並進入實驗室研究階段。」
在台灣,台大醫院也於2007年成立台灣神經母細胞瘤治療團隊與病友會,從去年開始和千葉癌症研究中心展開密切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探討神經母細胞瘤的成因及治療方法。台灣大學神經母細胞瘤整合門診治療團隊的小兒外科許文明醫師表示:「對於IBM公司推動這個計畫,我們不僅感謝,也樂觀其成,並將全力支持。」
團隊中,負責化學藥物治療的小兒血液腫瘤科張修豪醫師解釋:「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包括化學治療、手術切除及放射線治療。許多病童的神經母細胞瘤,很難完全開刀切除乾淨,化療藥物不僅副作用大,效果也有限;再加上小朋友的放射線治療,有許多範圍和劑量上的限制,所以整體的治療成績仍不理想。目前治療神經母細胞瘤最大的困難,還是在於缺乏有效長期控制腫瘤的藥物,希望藉由IBM世界社群網格的加入,找出有效控制腫瘤,並且副作用少的新藥物,這將會是病童之福。」
台灣IBM公司企業公民部經理李立芬指出:「在電腦用戶自願捐出的運算資源,以及創新網格科技的支援下,我們將有機會找到治療這種極為普遍的兒童癌症的藥物。對於投入具有重大意義研究,卻苦於缺乏足夠資金與超級電腦資源的科學家來說,世界社群網格能提供更有力的創新資源,協助其加速完成研究。」
世界社群網格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公益網格運算平台,由IBM建構、管理及執行,共集結遍佈兩百多國、超過43萬名成員、總數達120萬以上的電腦資源。目前為止,世界社群網格已催生出,2億5千萬筆研究成果,平均每兩秒鐘就有一項新結果出爐。這些成就,都要歸功於自願捐出電腦資源的熱心人士,因為有他們的參與,科學家才能更有效率地完成研究。
電腦用戶如果想成為世界社群網格的會員,把閒置的電腦資源捐出來,只需在 www.worldcommunitygrid.org網站登記,並免費下載至個人電腦即可。當電腦閒置時,該程式會自動從世界社群網格的伺服器,下載一小部份運算工作來處理,完成後會自動將結果傳送回伺服器,然後再執行新的工作。當電腦為網格進行運算時,螢幕保護程式,則會在畫面上,為用戶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