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在升高防疫等級的政令之下,政府及企業的運作除了當務之急避免傳染,另一方面更要維持業務持續營運,確保市場正常運作。F5 Taiwan協助支援客戶的快速變動需求,即刻推出『免費45天遠端連線緊急支援行動方案』,全力支援政府與企業客戶長期居家辦公遠端連線的準備。
2021-05-20
Sophos最新全球調查結果《2021年勒索軟體現況》,顯示亞太暨日本地區(APJ)企業從勒索軟體攻擊復原的平均總費用在一年內暴增一倍以上。在2020年時是116萬美元,2021年增加到234萬美元。APJ企業支付的平均贖金為12萬美元。調查結果還顯示,只有5%的APJ企業在支付贖金後能取回所有資料,而19%受訪者取回的資料不到一半。
2021-05-18
國內疫情升溫,企業遠距工作需求大增。遠傳電信去年針對企業不同規模與工作模式推出「遠傳異地辦公防疫包」,以遠端安全連線和線上協作平台,協助客戶快速、多點導入遠距工作解決方案,相關雲端數位生產力工具自去年疫情至今業績成長超過25%,顯示企業已將防疫視為長期抗戰,相繼以滾動式、階段性的調整擴大遠距工作的規模,全面數位化工作模式勢在必行。
F5日前在Agility大會宣佈多項應用安全強化方案,Agility是匯集架構師、工程師與開發者致力於改善應用安全與效能的活動。新解決方案著重於F5積極改善應用安全的豐碩成果,使客戶在越來越仰賴應用程式進行社交互動、醫療保健、重大採購(如購買不動產)時,能提供安全、零摩擦且現代化的數位體驗。
2021-05-17
耐能(Kneron)攜手漢芝電子(iMQ Technology),共同開發了一款全新的輕量級3D AI臉部辨識門禁系統。此方案采用3D臉部辨識和Silicon-to-System安全加密技術加速了其邊緣AI計算的應用。同時,該方案達到BCTC金融支付標準以及FIPS Level3的安全強度,從而把安全標準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層級。
雲達科技全新5G解決方案IronCloud-Robin雲端平台。雲達與英特爾、Robin.io密切合作,以協助客戶加速雲端原生轉型。在IronCloud-Robin雲端平台上,可使虛擬機器與容器技術並存,便於共享資源,及統一進行自動化流程。它是電信商等級開放Kubernetes平台,建構在Robin.io的雲端原生平台和多資料中心自動化平台上,具備5G、企業及邊緣應用之最佳化配置,並搭載最新的第3代Intel Xeon可擴充處理器,使資本支出和營運支出得到最佳效益。
人類工作的模式已完全改變,而現在全球領先的企業已看到遠端工作的優點,因此不僅支持遠端工作型態,更將成為可隨處工作的分散式企業。為因應當前工作型態的轉變,VMware Anywhere Workspace解決方案,協助企業員工無論置身何處,都能為獲得更好、更安全的工作體驗。
2021-05-15
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以及隨之而來的封鎖政策,讓部分產業和地區遭受重創,顛覆傳統企業績效評估方法,但也讓另一些產業和地區逆勢增長。IBM日前針對全球3000名高階主管進行訪問調查,總結使企業脫穎而出、制勝疫情的五項關鍵競爭力。
2021-05-14
NTT Ltd.發布《2021全球威脅情報報告》(Global Threat Intelligence Report),揭示駭客利用全球不穩定的局勢,鎖定特定行業和遠距工作的常見漏洞發動攻擊而獲利。尤其針對製造、醫療保健和金融業的攻擊激增,分別增長達300%、200%和53%,共佔2020年整體攻擊總數的62%,較2019年高出11%。
數位行銷技術公司潮網科技(Wavenet Technology)採用Oracle Analytics Cloud,建構數據分析工具及儀表版,成功協助客戶掌握關鍵行銷數據,為客戶量身打造專屬解決方案,同時有效大幅降低雲端系統營運成本。
2021-05-13
近日全台疫情升溫,許多防疫措施陸續恢復,不僅各大企業實施分流辦公、大型集會也建議暫停舉辦,視訊又將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在過去一年中,Zoom每日陪伴全球300億名會議參與者度過疫情的難關,讓生活與工作得以順利的繼續向前推進。Zoom 在此為你解惑五大Zoom相關迷思,讓你更安心、更順暢的利用視訊科技,一同度過疫情升溫的非常時期。
2021-05-12
Palo Alto Networks新增Prisma Cloud的新功能,以幫助組織確保所有的工作環境都受到保護。新功能不僅提高自動化和偵測能力,簡化合規性檢查,並加深惡意軟體對容器和主機威脅的可視性。此外,Palo Alto Networks將發佈業界第一個延伸MITER ATT&CK框架的雲端原生攻擊儀表板。
技嘉發表搭載Intel最新的第11代Tiger Lake H系列高效能處理器的筆電,包含主打電競的AORUS系列,以及專為創作者打造的AERO系列。除了最新的處理器,AORUS和AERO系列筆電各自擁有多項賣點,提供頂級的電競與創作體驗。
在過去一年多來,人們開始轉向使用視訊會議。事實上,如果想與朋友、家人和同事見面,視訊是疫情下許多人唯一的選擇。然而在疫情過後,視訊將在我們的生活中,繼續扮演多重要的角色呢?為了解大家的看法,Zoom委託Qualtrics Research進行調查,並於發布調查報告「你希望我們的未來有多虛擬化?(How Virtual Do We Want Our Future to Be?)」,整理了來自世界各地7,600多名受訪者,針對疫後虛擬活動的看法。
威聯通科技(QNAP)發表 QVR Human 解決方案,可在QNAP NAS上執行人數計算,分析即時視訊串流(來自RTSP或QVR Pro伺服器)並提供即時計算與分析資料。QVR Human有助於優化零售店面營運效率與管理,幫助提升轉換率的決策。
2021-05-11
Fortinet公布《FortiGuard Labs台灣最新資安威脅趨勢》,報告顯示在2021年第一季,台灣地區就遭受到超過兩百萬次攻擊,其中又以與中國駭客有關以及針對物聯網設備(IoT)的殭屍網路(botnet)攻擊為主。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HPE)推出的創新服務平台成功將HPE儲存業務轉型成雲端原生、軟體定義的資料服務。在發布的消息中,這個創新的資料服務平台可對任何位置的資料提供雲端營運模式,並整合資料維運功能,以創造新資料使用體驗,進而幫助HPE實現Unified DataOps的願景。
你累了嗎?混合辦公模式成為新常態,雖然提升工作彈性,但工作壓力也隨之攀升!過去一年,Microsoft Teams用戶的每週會議時間,大幅增加148%;Email發送量也爆增406億封,而微軟進一步釋出新工作趨勢指數報告—Work Trend Index Pulse Report也指出,用戶有「數位超載(digital overloads)」的過勞現象,顯示遠距辦公雖帶動生產力提升,然而長時間面對大量會議與資訊,有損員工身心健康、連帶也對企業營運造成影響。
2021-05-07
成立於1998年的WebComm偉康科技提供雲端服務、資訊安全、數據應用等全方位的數位解決方案,應用場域除了金融科技(FinTech)外,也同時橫跨公共服務、醫療照護、流通服務、電信媒體、科技製造等多元領域,更隨著市場的需求變化,發展金融雲平台解決方案、DaaS(Data-as-a-Service)數據即服務與Digital Identity Solution數位身分認證即服務等解決方案,並與各業界領導權威建立深厚的合作基礎建構完整的「數位科技生態圈」,協助企業進行數位轉型,偉康科技憑藉超過20年的豐富實戰經驗及市場洞悉能力,提出企業面對轉型需求下的三大關鍵思考,該如何一步步摸石過河,才能讓企業無痛導入數位工具,進而簡化流程、優化企業的管理及應用,解放從業人員的非數位化營運事務,做出更即時、精準的商業決策。
5月6日是世界密碼日,提醒大眾正確使用密碼和培養良好安全意識。作為企業安全領域的全球領導者,思科通過Duo的跨基礎設施的無密碼身份驗證,展示了未來簡單而有效的安全保護。
2021-05-06
vSAN新功能再升級 加密保護叢集資料安全
成本低支援強各具優點 企業導入AI模型雙軌並進
AI驅動資安治理進化 Fortinet以智慧代理人建構防禦邏輯
政府攜手第三方支付業者 聯防假買家詐騙新手法打造數位信任防線
採取有效授權管理機制 強化敏感資料安全(下)
收集詐騙情資結合AI/ML 打造企業級ASOC安全網(上)
AI跨域求才夯 理工新人仍吃香
QNAP Edge AI 儲存伺服器 打造一機多用平台
VM授權費之亂引跳船潮 Acronis推ACI平替搶客
原生檔案伺服器遠勝NAS 整合AD細緻權限集中管理
建置高可用性iSCSI儲存設備(中)
Citadel協同合作系統 企業級基本功能一應俱全
針對UNIX及其相容系統所設計 開放源碼界防毒天王—ClamAV
NEITHNET 全套式防禦 缺資安人力也能完美駕馭
檔案嵌入浮水印防變造 萃取比對原件辨真偽
強化實體與環境安全
K8s深度整合vSphere VMware Tanzu全新出擊
裸機安裝EMC ScaleIO 簡單享用軟體定義儲存
記錄惡意網路封包資訊 實作Snort+BASE網頁型入侵偵測系統
LINE CONVERGE 2019 宣示持續耕耘台灣市場擴大社會參與
第234期
2025年7月
GAI在智慧製造的應用機會與趨勢 — 工業技術研究院業務發展處副處長吳志平
電網互動式UPS助力智慧製造之轉型方案 — Eaton
SASE 原生企業瀏覽器,全方位保護跨裝置資訊安全 — Palo Alto Networks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