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在首屆Intel Innovation活動之中,英特爾回歸了以開發者為本的精神,強調對社群的重新承諾和跨越軟體與硬體的開發者優先策略。英特爾宣佈了一系列新產品、開發者工具和技術,專注於成就開放生態系統,確保開發者可以選擇使用他們所偏好的工具和環境,並在雲端服務提供者、開源社群、新創企業等方面建立信任和夥伴關係。
2021-11-03
微軟承諾在2030年實現負碳排(Carbon Negative),並於2050年達成零碳足跡;而公開預覽的「微軟永續雲(Microsoft Cloud for Sustainability)」是微軟第六朵產業雲,以3R(Record、Report、Reduce)協助組織更有效率的紀錄、回報及減量自身碳排放量,並提供關鍵洞察及減碳策略,實現淨零(Net Zero)目標。此外,微軟全球也揭露永續資料中心最新發展進度,迎向負碳排放時代。
2021-11-02
現代網路威脅無所不在,來自內部因素的資安事件數量持續攀升,半數以上主因是輕忽了惡意攻擊的危險性。Nutanix台灣區資深技術顧問董柏逸指出,企業須有能力控管整體環境安全生命週期,平衡地達到預防、檢測、遏制、恢復,才能化被動為主動,讓駭客攻擊活動以失敗收場。
2021-11-01
新冠肺炎(COVID-19)帶動企業轉型加速,企業紛紛將眾多不同的應用程式分散部署至各地資料中心或是雲端,使用者不再集中在單一辦公室或同棟辦公大樓上網,甚至許多分點辦公室網路直接就近存取而非集中連回總部,傳統資安架構已無法滿足需求。Check Point資安傳教士楊敦凱指出,大量的資安破口、複雜的安全管理政策以及使用者體驗不佳,是現今企業在新常態下經常會面臨到的網路資安挑戰,企業必須重新思考網路安全與防護,藉由重新改變架構來解決困難,並且還能達到相同甚至更高的安全水準。
新冠肺炎疫情不只帶來工作型態的衝擊,同時也考驗企業營運韌性,如何既滿足員工使用體驗,同時也能兼顧到應用服務的安全性,已成全球疫情起伏不定之下的一大關鍵課題。鉅晶國際Citrix產品經理陳威駿指出,過去兩、三個月遭遇疫情三級警戒之際,企業紛紛運用VPN技術讓員工得以連線進入辦公室存取服務,然而卻也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當員工運用防護不足的家中電腦執行VPN連線,惡意程式很可能藉由VPN進入公司內部而成為安全一大隱患。
近年來黑色產業鏈蓬勃發展,惡意駭客組織掌握的殭屍電腦數量愈來愈多,促使DDoS攻擊由早期的惡作劇破壞,演進到藉以勒索謀取利益,不僅有研發惡意軟體、控制殭屍電腦,甚至發展到行銷與客服諮詢的專業分工,「商業模式」成形也導致攻擊門檻大幅下降。
由台灣駭客協會與經濟部工業局共同主辦的「HITCON DEFENSE 2021企業資安攻防大賽」,因應疫情帶來的遠端資安防護需求,將這場資安界的年度盛會改為線上競賽模式,並呼應政府推動5G的策略方向,架設5G專網融入比賽環境。比賽結果揭曉,由警政資安團隊BOB、台電公司資訊系統處資安團隊WALTER及彰化銀行資安團隊DAVE囊括前三名,分別贏得新台幣10萬元、5萬元、與3萬元獎金。
遠距辦公的員工由於在缺乏強制性安全防護的環境工作,衍生許多資安風險,例如可能遭受釣魚郵件滲透入侵,導致帳密或公司機敏資料被竊取,甚至是用戶端電腦成為攻擊者入侵企業內網的跳板,必須謹慎面對。對此,銓鍇國際(CKmates)立志扮演企業的雲端數位長,舉凡轉型過程中所需的流程、產品、技術,以及安全防護相關方案,皆可從宏觀全局的角度來協助實踐。
混合辦公已成為後疫情時代下企業必須因應的新常態,然而卻也為企業帶來新的挑戰,如何應對工作模式改變,從工具、環境、協作模式、目標管理制度乃至於安全性都有相對應的配套措施,甚至如何藉以進一步帶動企業創新轉型,已成為後疫時代下企業亟需思考的議題。
NetApp於INSIGHT 2021大會上宣佈其混合雲技術產品組合的多項新內容和增強功能,以助力企業實現IT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加速數位轉型。NetApp混合雲方案提供在內部以及雲端安全使用、操作資料服務的新方式,使企業客戶隨時隨地都可以更加便捷地使用資料。
2021-10-29
禾煜科技聯袂鼎泰豐共同發表新型態送餐服務,引進暱稱為「禾煜好啦」的AI送餐機器人,準確將餐點從廚房送達客席區定點,由服務人員將餐點上桌。透過新興數位技術服務,帶給消費者全新用餐體驗,同時加速啟動後疫情時代的數位轉型。
2021-10-26
台灣駭客年會(HITCON)是一個每年在台灣舉辦以技術為導向的資安研討會,其所帶來最新與最深入的技術與實踐的信賴度度與風向指標堅毅不搖。歷年來,HITCON除了邀請來自全球各地講者、企業使用端與台灣主要的資安社群,於活動中彼此深入探討關鍵企業安全議題,是一個與會者與專家們互動的交流平台。
至今仍持續反覆延燒的COVID-19疫情,預期將讓員工居家辦公(Work From Home)從短期的權宜之計,演變成疫後時代的新常態。在企業IT加速推動營運業務的雲端化、數位化能力,以提高遠距辦公生產力之際,資安風險更須重新評估,零信任(Zero Trust)原則已躍升成為當前網路安全主流。
2021-10-20
Citrix Systems與Google Cloud宣布新合作,包含Citrix在Google Cloud上新推出的服務:桌面即服務DaaS,該服務將透過Citrix管理平台以及HDX協議來實現在Google Cloud上無縫交付虛擬化應用程式和桌面。此項深化合作夥伴的策略將協助企業在分散式、混合辦公新型態下,讓員工不論位於何處都能安全存取應用程式與資料。
2021-10-19
威聯通科技推出創新快篩ADRA NDR裝置(包含:ADRA-3010P及ADRA-1010P),採取主動防禦策略,可快速偵測並封鎖目標式勒索病毒等惡意軟體在內網擴散,協助不同領域及規模的企業組織,共同抵禦機敏資料加密勒索與外流曝光的威脅。
隨著通訊技術的普遍化,電動車可以透過聯網傳輸更多資訊,提供更多服務外,另如:輔助駕駛、影音串流、應用軟體、導航系統…等等,相對地,使用者的資訊暴露的機會也增高,成為不肖人士攻擊的機會也越來越大。因此,為了確保車輛和零部件的資訊安全保證等級,以避免遭受資訊安全威脅的影響,導致故障或事故。
2021-10-18
Google Cloud的年度大會Google Cloud Next將發表數據資料、安全性、協同合作、開放式基礎架構及永續發展等領域創新技術,以解決各行各業所面臨的急迫問題。
Sophos發表一份利用熱門交友App(如:Bumble和Tinder)鎖定iPhone使用者的國際加密貨幣交易詐騙的最新報告。該報告《CryptoRom假iOS加密貨幣App詐騙美國和歐洲的受害者至少140萬美元》詳列了最新調查的結果,顯示惡意攻擊已經升級。攻擊者已經把對象從亞洲擴展到包括美國和歐洲的使用者。
2021-10-17
國發會以「民眾自主同意、資料安全取得」為核心理念的「MyData(個人化資料自主運用)」平臺於2021年4月正式上線。民眾可透過MyData,自政府機關下載戶籍、財產、教育等個人化資料,儲存在個人電腦上或授權第三方取得相關資料,作為服務申辦使用;透過MyData銀行端可運用於開戶、申辦信用卡、貸款、資料維護補件4大等服務,有效提升銀行業務申辦之效率。
2021-10-16
Super Micro推出搭載NVIDIA Ampere architecture GPU以及內建AI加速器的第3代Intel Xeon可擴充處理器的全新系統(Supermicro X12 系列)。這些伺服器是專為需要低延遲和高應用效能的AI 應用所設計。2U NVIDIA HGX A100 4-GPU系統適於大規模部署具有高速CPU-GPU和GPU-GPU互連的現代AI訓練叢集。而Supermicro 2U 2-Node系統則可透過共享電源供應和冷卻風扇來減少能耗和成本,降低碳排放,同時可因應工作負載選用多款GPU加速器。這兩款系統皆內含由最新Intel Software Guard Extensions(Intel SGX)所啟用的進階安全功能。
2021-10-15
vSAN新功能再升級 加密保護叢集資料安全
成本低支援強各具優點 企業導入AI模型雙軌並進
AI驅動資安治理進化 Fortinet以智慧代理人建構防禦邏輯
政府攜手第三方支付業者 聯防假買家詐騙新手法打造數位信任防線
採取有效授權管理機制 強化敏感資料安全(下)
收集詐騙情資結合AI/ML 打造企業級ASOC安全網(上)
AI跨域求才夯 理工新人仍吃香
QNAP Edge AI 儲存伺服器 打造一機多用平台
VM授權費之亂引跳船潮 Acronis推ACI平替搶客
原生檔案伺服器遠勝NAS 整合AD細緻權限集中管理
建置高可用性iSCSI儲存設備(中)
Citadel協同合作系統 企業級基本功能一應俱全
針對UNIX及其相容系統所設計 開放源碼界防毒天王—ClamAV
NEITHNET 全套式防禦 缺資安人力也能完美駕馭
檔案嵌入浮水印防變造 萃取比對原件辨真偽
強化實體與環境安全
K8s深度整合vSphere VMware Tanzu全新出擊
裸機安裝EMC ScaleIO 簡單享用軟體定義儲存
記錄惡意網路封包資訊 實作Snort+BASE網頁型入侵偵測系統
LINE CONVERGE 2019 宣示持續耕耘台灣市場擴大社會參與
第234期
2025年7月
GAI在智慧製造的應用機會與趨勢 — 工業技術研究院業務發展處副處長吳志平
電網互動式UPS助力智慧製造之轉型方案 — Eaton
SASE 原生企業瀏覽器,全方位保護跨裝置資訊安全 — Palo Alto Networks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