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舉辦第38屆MIC FORUM Spring《AI無界AI Boundless》研討會,發布AI Agent趨勢,分析其商業應用發展,以及深化於金融服務應用動態。2025年被業界視為AI Agent從實驗性技術邁向企業就緒的關鍵年,關注其商業應用發展,AI Agent新創的融資規模與交易量在2024年雙雙創下新高,資金主要流向商業應用場景。產業分析師張皓甯分析,未來AI Agent將重塑企業的工作模式與商業互動格局,隨著技術成熟與應用邊界的拓展,AI Agent將從自動化例行任務的執行者,轉為企業的戰略合作與決策支持夥伴,屆時將開啟全新的數位勞動力時代。
2025-05-13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舉辦第38屆MIC FORUM Spring《AI無界AI Boundless》研討會,發布資訊服務產業趨勢,產業顧問張家維表示,美國川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政策影響以全球製造業首當其衝,初期對資服產業並無直接影響,然而製造業是我國資服產業的重要客戶,根據MIC統計,我國超過三分之一的資服業者主力客戶是製造業者,當製造業面臨產業劇烈變動,將影響對資訊服務的投資。除此,已有許多製造業者在討論是否重新布局在全球生產基地,尤其是赴美生產,然而生產線建立包含上下游產業夥伴的共同遷移之外,更需要各類資訊系統的協作,因此,是否跟進海外市場布局,將考驗臺灣資服業者的調度能力,同時帶來拓展國際市場的新契機。
VicOne新產品xAurient上市,這款全新的汽車威脅情報平台以獨特的方式實現威脅應對流程的簡化,針對車廠(OEM)或是一階供應商(Tier 1)各自的製造環境,量身打造所需的前期威脅情報。xAurient深入揭露新興威脅的運作方式與動機,提供對攻擊路徑的精準洞察,並採取主動、優先處理的對策,為每個客戶確保軟體定義車輛(SDV)的產品安全。
行競科技(XING Mobility)於德國EES Europe展會發表旗下最新儲能系統XBE1000儲能櫃,憑藉高功率輸出與先進安全設計,甫開展即吸引來自德國、荷蘭、英國等多國買家與產業代表洽詢,展位現場交流熱絡,充分展現其於儲能應用領域的市場潛力與技術影響力。
2025-05-12
SAP台灣(思愛普軟體系統)舉辦年度盛會2025 SAP NOW AI Tour Taiwan,以「商業AI.智取未來」為主題,展示SAP Business Suite在雲端應用、營運數據與AI的深度整合,協助企業實現真正的端到端數位轉型。活動邀請到各界翹楚,包含大研生醫、永進機械、國巨集團、貿聯集團及緯創資通等企業齊聚一堂,深入探討 SAP 如何提升企業管理效率、優化營運流程並驅動即時商業洞察。
帆軟軟體(帆軟)舉辦「FineEvent 2025台灣帆軟用戶大會」,以「數智共創.洞見未來」為主軸,發布最新的亞太區數位與智慧戰略藍圖,並發表其領先的一站式商業智慧(BI)解決方案,以倡導並形塑商業智慧文化的先鋒角色,引領企業決策進化。現場也透過眾多議程攜手企業代表與業界專家,共同探索商業智慧的發展趨勢與應用實踐。
根據《2025年Imperva惡意機器人報告》,人工智慧推動了難以偵測的機器人的增加,目前這類機器人產生的流量已占全球網際網路流量的一半以上
2025-05-09
國碼頂級域名「.tw」及「.台灣」註冊管理機構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與英國國碼「.uk」域名註冊管理機構Nominet,於越南河內舉辦的「網際網路名稱與號碼指配機構亞太域名系統論壇」(ICANN APAC DNS Forum)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MoU),雙方啟動「可信任通報者」(Trusted Notifier,TN)合作機制,共同致力於提升全球域名空間的信任與安全;此次是TWNIC與Nominet首度合作,象徵兩大國碼註冊管理機構在「可信任通報者」框架下建立跨國碼網域、跨組織協力的聯合機制;雙方展現了對網際網路治理責任的承諾,也呼應國際社群對於加強DNS(Domain Name System)治理與防制濫用的高度期待。
5G技術應用在智慧城市與企業產業數位轉型中正逐漸擴展。日前數位發展部部長黃彥男率隊前往高雄,實地視察5G技術在交通與港口領域的應用現況,了解其發展成果與實際效益。
2025-05-08
零壹科技宣布成為AI數據平台公司VAST Data的授權代理商。本次合作將使零壹科技能夠為企業與大型用戶提供專為AI、深度學習與高效能運算(HPC)打造的先進數據平台,加速實現AI驅動的數位轉型。
2025-05-07
Synology群暉科技推出三款全新DiskStation系列產品:DS925+、DS1525+以及DS1825+,專為企業與專業使用者設計,滿足現代化資料管理對高效能、擴充性與可靠性的多元需求。
數位發展部日前在高雄市茂林區衛生所,實地視察最新的5G遠距診療平台,這項技術由遠傳電信與國內多家醫療院所共同開發,目的在提升偏鄉地區的醫療服務覆蓋率。藉由5G高速網路與AI智慧診療技術,偏鄉居民得以享有媲美都會區的醫療資源,無需長途跋涉。
APMIC宣布,將二度參與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創新與新創展區InnoVEX,並成為台灣首家全面導入NVIDIA最新Blackwell架構B200 GPU的AI解決方案提供商。
COMPUTEX與新創特展InnoVEX主辦單位之一TCA(台北市電腦公會)表示,近年來生成式AI(GenAI)、大型語言模型(LLM)、視覺語言模型(VLM)等各類AI科技持續快速發展,讓不少企業主管深入研究AI科技對企業運作的影響層面。
2025-05-06
洛克威爾自動化宣布與AWS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動製造業數位轉型進程。藉由洛克威爾自動化OT技術結合AWS先進雲端服務與全球基礎設施,製造商得以運用具擴展性、安全性與彈性的雲端解決方案,有效優化資產效能及營運可視性,將原始數據轉化為可執行洞察。
Appier自2025年初完成法國生成式AI新創AdCreative.ai併購,本週起舉行亞太巡迴產品發表,首站今於台北登場。活動上除宣布AdCreative.ai正式加入Appier廣告雲、個人化雲與數據雲三大AI企業產品陣容,更進一步展示,如何有效協助品牌與企業,在行銷領域運用數據與創意,更聰明、更快速、更有效地解決行銷規模化與 ROI(投資報酬率)導向的雙重挑戰,加速實現廣告行銷流程的智慧化轉型,推動AI創意生成的無限可能,賦能行銷人員的創意能量。
NetApp全新資料安全功能,可協助企業強化網路韌性。資安團隊現在可運用NetApp儲存設備,在儲存層採取主動式資安技術,並強化整體資安態勢。
2025-05-02
全球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GAI)技術正在快速地進化,推動各行各業加快數位轉型步伐,以提升營運效率、產品品質,甚至拓展新商業模式與市場機會。然而,隨著攻擊手法日益複雜、供應鏈風險持續擴大,企業除了必須強化內部資安防禦機制,更需全面掌握自身資安成熟度在產業中的水準,畢竟「不必跑得比熊快,只要跑得比別人快」,方能擬定精準策略、有效配置資源,落實全方位風險管理。
2025-04-30
為因應詐騙手法日益翻新,數位發展部(數發部)持續推動數位金融創新與科技防詐應用,今(30)日於台北digiBlock C數位創新基地舉辦「公私協力推動防詐實驗室」記者會,正式宣布防詐實驗室啟動。該實驗室由數發部與玉山金控、金融科技產業聯盟、中華郵政、Google Cloud、LINE等多元合作夥伴設立及推動,由數發部透過digiBlock C創新基地場地支持「防詐實驗室」,未來並視實驗室需求進行跨部會協調,打造跨部會、跨領域的科技防詐聯防平台。
Palo Alto Networks宣布,已簽訂最終協議,將收購Protect AI,一家致力於保障人工智慧(AI)與機器學習(ML)應用與模型安全的創新領導企業。這項策略性收購展現Palo Alto Networks持續在引領次世代資安創新的承諾,並強化其防護能力,以應對因AI蓬勃發展而產生的全新動態攻擊面。
資安韌性保障醫療品質
思科 AI 調查:AI 就緒企業領先同業實現價值
HPE Discover More AI Taipei 2025
駭客也用Vibe Coding 公開資安報告恐成藍本?
施耐德電機攜手宏于電機 驅動台灣電力基礎設施升級
Red Hat AI 3 助生產環境的 AI 工作負載實現分散式 AI 推論
利用協定漏洞做ARP欺騙 中間人攻擊手法實驗演練
思科推出具擴展性與效能的 51.2Tbps 路由系統 為分散式 AI 工作負載建立新基準
宜鼎集團攜手 AI 國際大廠 掌握全球邊緣智慧核心
AI代理程式崛起伴隨風險 身分安全成防禦核心
建置高可用性iSCSI儲存設備(中)
Citadel協同合作系統 企業級基本功能一應俱全
針對UNIX及其相容系統所設計 開放源碼界防毒天王—ClamAV
NEITHNET 全套式防禦 缺資安人力也能完美駕馭
檔案嵌入浮水印防變造 萃取比對原件辨真偽
強化實體與環境安全
K8s深度整合vSphere VMware Tanzu全新出擊
裸機安裝EMC ScaleIO 簡單享用軟體定義儲存
記錄惡意網路封包資訊 實作Snort+BASE網頁型入侵偵測系統
LINE CONVERGE 2019 宣示持續耕耘台灣市場擴大社會參與
第237期
2025年10月
GAI在智慧製造的應用機會與趨勢 — 工業技術研究院業務發展處副處長吳志平
電網互動式UPS助力智慧製造之轉型方案 — Eaton
SASE 原生企業瀏覽器,全方位保護跨裝置資訊安全 — Palo Alto Networks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