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 NFT 比特幣 金融服務 數位轉型 食品溯源 虛擬資產 供應鏈追蹤 NBA 資產管理

解決既有痛點藉以熟習技術 提高數位化程度才有上鏈需求

著眼數位資產所有權 區塊鏈創新需長期視野

2021-11-01
區塊鏈與其應用就像是鐵軌與火車的關係,想要火車運行,必須先完成軌道鋪設,耗時五至十年才能把火車放到軌道上,然後靠火車來營運獲利。企業必須先有認知,區塊鏈需要以長期規劃來看待,短期很難有明顯成效。

 

區塊鏈(Blockchain)不只顛覆傳統金融,也走入各種產業領域的應用場景,從零售、醫療、保險、教育到供應鏈、物流,甚至是健保資料,這幾年已有不少應用落地。除了看好去中心化分散式架構帶來的成本節省效益,也有不少是著眼於不可篡改的特性來進行物品追蹤或是用於防偽、優化效率,另外基於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需求,也被用來作為驗證機制的工具。但若仔細觀察,許多應用場景多半會優先以企業既有痛點為出發。

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區塊鏈數據治理組組長吳李祺認為,這是技術發展中的必經歷程,企業在面對、學習並且瞭解區塊鏈優缺點的過程中,免不了會先行試驗,並且與舊有解決方案進行比較,優先選擇在既有問題上運用是非常合乎邏輯的作法。目的是透過這些過程來瞭解區塊鏈,而後才能進入下一階段。「藉由這種方式,企業與IT人員將能學到更多的認知與技術,一旦有新的業務構想被提出,就會思考區塊鏈能不能成為新的解決工具,並且進一步確定在某些問題的情況下,運用區塊鏈可能會比傳統資料庫或中心化架構更具優勢,這才是價值所在。」

區塊鏈勿短視看待

自2015年便投入區塊鏈服務研發,資策會服創所不斷持續協助產業發展創新應用,如與新竹物流、中國信託、網訊電通結盟整合物流、客服、金流資訊,讓對帳付款時間縮短三分之一,也協助國內電子業者發展機器人租賃計價系統,還有司法文件保存查證、醫療資料跨單位調閱,以及公務人員獎勵令無紙化線上驗證等應用。

而為了落實科技防疫,資策會服創所在今年也與智慧時尚公司合作開發「平安環離家警報器」,作為檢疫隔離防疫工作之解決方案。此款平安環離家警報器主要是基於區塊鏈技術所開發的資料保全平台,以第三方系統來確保資料未被竄改,提高了電子紀錄的可信度和一致性,透過資料彼此鏈結且可完整追溯的特性,使得手環資料無法被竄改,確保監控軌跡的完整。

從輔導企業落實區塊鏈應用的過程中,吳李祺也發現台灣企業在區塊鏈的思維上,與國際發展有很大的不同。他提到,許多國際金融、保險或是船運等產業已有不少全新的業務是運用區塊鏈來實現,特別是國外的投資人願意投入五至十年的長期規劃來等待獨角獸公司成長,反觀台灣企業通常會希望在短期內就能回收成本,這也導致有一些在台的創新實驗案例,因為募得的資金並不足以支撐到最後,或是因為在兩三年內還不見明顯成效,企業主轉而擁抱幣圈的情況。

「區塊鏈與應用就像是鐵軌與火車的關係,想要火車運行,必須先完成軌道建設。過程中,可能要先徵地、把地舖平、蓋橋墩、上鐵軌,需要耗時五至十年才能把火車放到軌道上,然後靠火車來營運。簡而言之,區塊鏈就像是鐵軌,而應用則是火車,必須先做好基礎建設才能把應用放上去。」他提到,台灣有許多企業將焦點放在火車上,可是沒有完善的鐵軌系統,火車便很難運行,企業必須先有這樣的認知,這也是為何區塊鏈需要以長期規劃來看待的原因,只看短期很難有明顯成效。

NFT顛覆主流拍賣未來應用可望擴大

除了企業區塊鏈的應用之外,近期非常熱門的非同質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也開始衝撞數位內容產業,佳士得在今年3月以6,900萬美元高價拍出藝術家Beeple的數位創作品,顛覆了過去以實物為主流的拍賣模式。不只是數位藝術品,NFT甚至還影響了遊戲產業,對此,數位遊戲發行平台Steam的母公司Valve甚至修改內容規範,在日前宣布禁止涉及NFT、加密貨幣的區塊鏈遊戲,引來了一番討論聲浪。

吳李祺指出,早從比特幣時代,區塊鏈想要解決的就是數位資產(Digital Asset)的問題,而未來會有愈來愈多的企業或是個人認知到更多原本該屬於自己的數位資產,像是醫療或是金融的資料或文件等等,一旦有了這些認知,企業或是個人就會希望能對這些數位資產行使更多的所有權。而這也是為何NFT的概念會迅速地出現在數位創作或數位內容的產業中,因為NFT的邏輯就是一個管理數位資產的框架。

「包含客戶資料、供應商資料,或者金融借貸、交易、還款紀錄、債權、發票等文件,這些不能隨便提供也不能隨便公開的資料,其實都可以算是資產,必須被控管。而現今有許多案例都是透過區塊鏈來解決控管上的問題。」他提到,從這個角度便不難想像,未來任何有數位資產管理需求的產業應用場景都很適合區塊鏈,從數位內容、製造業供應鏈管理、醫療、交通運輸乃至於教育,甚至是有價值的技術文件等等,換言之,只要是企業或個人開始認為是資產的當下,便有導入的可能性,未來NFT的應用將可望再擴大。

區塊鏈化要先數位化

新冠肺炎終將逐漸和緩,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卻早已大幅改變了工作樣貌與營運模式,企業被迫加速推進的數位化轉型,卻也間接地成為區塊鏈的推手,例如利用區塊鏈技術提供投保、理賠服務、遠距簽約以及疫苗護照的應用等等。

吳李祺提到,區塊鏈是用以解決數位世界的問題,因此要先有數化化才可能區塊鏈化。COVID-19迫使企業不得不施行遠距辦公,而支撐遠距辦公的前提是一定要數位化。但是在數位化的世界,最常遇到「是不是本人?」、「資料是真的嗎?」、「是否真的曾經發生過這件事情?」等等爭議,這些過去只需要面對面就可以很容易判定真假的情況,一旦改由遠端數位方式來處理,同時透過數位串流的是有價值的資產時,就必須有一個驗證的機制,也是區塊鏈可以協助的地方。

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區塊鏈數據治理組組長吳李祺指出,如果企業數位化不足,想要應用區塊鏈有點言之過早。

不過,就總體企業區塊鏈應用來看,台灣目前還是有些困難亟需克服,他指出,除了前述提到的思維之外,人才其實外流得很嚴重,這跟企業看待區塊鏈的思維有關,外國企業願意用合理的薪水聘用區塊鏈人才,讓優秀的工程師協助開發,而台灣在資金跟規模都不同的情況下,極有可能留不住這些人才,這讓台灣企業的選擇相對受限。

而另一方面,數位化不足的企業要談區塊鏈其實言之過早。目前政府正在推動數位轉型,隨著中小企業或更多的產業邁入數位化,才可望在數位化過程中發生更多區塊鏈應用需求。吳李祺強調,現今有許多企業對區塊鏈都抱持著錯誤認知,覺得一年後就可以回本賺錢,這並不是正確的思維,也是在輔導過程中最需要花工夫教育的地方,唯有認知正確,才有機會進行下一步,確認企業想要解決的問題適不適合用區塊鏈來解決。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