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分層 RAID SSD SAS 陣列 儲存

儲存小搬遷 更勝大挪移

2013-03-28
儘管價差縮小,SSD畢竟仍是相對昂貴的儲存媒體,所以多數企業傾向藉由SSD、SAS與MDL SAS共築三層式儲存陣列,並由自動分層儲存軟體隨時監測存取行為之變化,自動調整資料分布組態,以便有效降低管理負擔,並獲得資源分配效果最佳化。
回顧三年前,經由Flash記憶體組成的固態磁碟(SSD)陣列,開始現身於市場,頂著「相當於SAS硬碟十倍效能」光環,對於亟需於線上處理頻繁交易的企業,確實饒富吸引力,可惜因為價格偏高導致曲高和寡。時至今日,SSD與SAS價差已縮減至十倍以內,其C/P值也不可同日而語,使得SSD應用狀況更趨廣泛。

然而,儘管價差縮小,SSD畢竟仍是相對昂貴的儲存媒體,所以多數企業傾向藉由SSD、SAS(10,000015,000轉),與MDL SAS(7,200轉)共築三層式儲存陣列,進而建立最佳平衡點。

例如重要ERP功能模組假設處於正常交易情況,憑藉SAS陣列即可滿足需求,但若步入月底結帳忙碌期,則將ERP對應的資料庫磁碟區塊遷往處理效率更佳的SSD,藉以紓解壓力;當然,一些陳舊帳務資料更可遷往相對廉價的MDL SAS陣列。

時值此刻,企業與其動用人力隨時監測存取行為之變化,手動調整資料分布組態,倒不如由軟體程式操持一切事務,才能有效降低管理負擔,並力求資源分配效果最佳化,因而突顯自動分層儲存技術的可貴。只不過,大多數業者推出的相關技術,皆以整個Volume為分層搬移基礎,這不僅導致搬遷程曠日費時,也衍生諸多盲點。

舉例來說,假使某企業以兩顆各100GB容量SAS硬碟,支援ERP資料存取暨保護之用(RAID 1),適逢月底發票作業I/O需求頻仍之際,若按一般分層方式,即需將整體磁碟區搬遷到SSD陣列,依樣畫葫蘆佔用兩顆共計達200GB的SSD硬碟,無法單就發票模組進行例外處理;如果同一時刻包含HR、SCM等系統也有類似需求,所需的SSD硬碟部署成本勢必大幅提高。

所幸,現今市場上已有訴諸Sub-Volume、以256MB為單位的小區塊分層搬移技術,即可巧妙化解僵局;如此一來,原本ERP系統龐然大物,即可依據功能模組的分野,化整為零,同時被安排在多顆硬碟之內的小單位,萬一某些模組的I/O頻率突然竄高,且長達五小時之久,則系統自然會就相關小區塊進行搬移,其餘ERP功能模組仍保持原樣。

於此情況下,不但可因縮小移動範圍,加快遷徙速度,且不論是向上遷往SSD陣列、或平行移動至其他SAS區域,皆可跨越實體硬碟藩籬,靈活安置在空閒單位,有助於將儲存資源利用率極大化,連帶降低企業部署昂貴硬碟的需求,同時大幅延緩增購之週期頻率。

而更令人稱奇的是,當某應用模組以小磁碟區塊(Chunklet)型態遍布在多顆硬碟,其總體IOPS效能將隨顆數愈多而同步倍增,致使前端應用效率突飛猛進,堪稱一舉數得。總結以上,若問「小搬遷vs.大挪移」不同自動分層儲存技術究竟孰優孰劣?無庸置疑,答案已相當明確。

(本文作者現任HP惠普科技儲存解決方案事業部副總經理)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