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 ESG 雲端 混合雲 多雲 資料中心 碳排放

永續發展攸關資料管理 不只碳排ESG策略應總體考量

混合多雲平衡創新淨零 擬定策略行動前應先盤查

2022-09-19
ESG議題將加速帶動企業朝向混合雲/多雲架構發展。一方面企業可藉由雲端技術或服務,因應業務需求調整資源,取得更高的靈活性與彈性,而另一方面,也有助於轉嫁淨零碳排的負擔與風險。

隨著各國政府紛紛提出淨零承諾,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議題在近年來也成為一門新顯學。不管是國際法規、政策或是供應鏈品牌業者均大力推動,在此壓力下,企業亟需找尋永續發展的策略與因應方案。

IDC台灣企業應用資深研究經理蔡宜秀認為,採用混合雲或多雲策略是一種很好的方式,能讓企業平衡創新轉型與淨零碳排。一方面企業可藉由雲端技術或服務,因應業務需求調整資源,取得更高的靈活性與彈性,而另一方面,也有助於轉嫁淨零碳排的風險與負擔,例如將碳排轉為範疇三(Scope 3)由供應商負責、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與降低碳排放量,或是借鏡雲端最佳實務以改善內部機房。

根據IDC去年(2021)發布的預測,未來四年間若企業組織繼續採用雲端運算,可望減少超過10億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這是假設到了2024年將有60%的雲端資料中心是綠色永續設計。但即使綠色雲機房未增加,照現況亦可減少6.29億公噸的碳排,若2024年這個比率達到100%,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達16億公噸。主要原因在於大型的資料中心往往能夠更有效地管理電力容量、對冷卻空調進行優化、採用最節能伺服器,同時提高伺服器的使用率。 她提到,雲端服務供應商通常在全球會有多個資料中心,其能源的使用率與碳排優化程度都不同,例如,有些資料中心採用了水冷式冷卻手法,有些則利用風能與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企業可以依據需求、能源效率提升與碳排放量的考量來決定搬遷至哪一區域的資料中心。「當然,能源效率提升的比例也與投資成本直接相關,這也是為何IDC建議企業在行動前應該先進行碳盤查的原因,如此才能知道企業目前碳排放量的現況,以及若不將碳排控制到一定水準,將可能面臨哪些碳稅與稽核問題,最後才是找出適合的解決方案。」

五大因素驅動中大型企業先行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公布的氣候調查報告,為了避免氣候變化帶來嚴重影響,各國必須在205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降至零。對此,已有越來越多的政府和企業正在制定或實現淨零排放目標。

蔡宜秀觀察,有五大因素正在驅動市場發展,一是在永續消費意識抬頭及品牌客戶要求下,淨零已成為打進國際市場的新門票;其次,受到國際法規規範,如歐盟碳稅即將上路,以出口為導向的企業勢必須有所因應。而為因應台灣政府2050淨零碳排目標,金管會也訂定上市櫃公司溫室氣體盤查資訊揭露時程,以利企業遵循及訂定減碳目標,落實企業永續發展;此外,也透過綠色金融,運用金融機構管理及運用資金的影響力,將資金導引到符合永續的企業或專案,促使企業重視永續議題。「企業自覺改善也是因素之一,台灣近這兩年不少企業申請B型企業便是典型的例子,這類型企業會著重公司治理、員工照顧、環境友善、社區照顧以及客戶影響力等五個面向,其中,環境友善與淨零碳排就有關聯。」

然而,就企業投入的積極度來看,目前仍以中大型企業腳步較為積極。她分析,這是因為中小型企業多半非出口導向,比較聚焦在地生意,這類企業雖然認知淨零碳排已是趨勢,但多半不會透過數位化的系統平台來進行,而是採取以人力就能執行的方式,如淨灘、種樹等友善環境的活動。「綠色金融雖然有助於讓中小企業開始關心碳排放量,但中小企業的挑戰在於沒有足夠IT人力,而且數位化系統平台的成本可能還高於企業貸款的優惠,因此執行的方法多半會採用取代式的淨灘或是種樹等機制來進行。」

綜觀來看,主要以海外市場「D2C」模式銷售或是處於國際品牌供應鏈一環、被要求須落實的中大型企業,淨零碳排相對腳步較快。最典型的就是製造業,其他如零售、食品、金融與科技業,甚至是資服業者也已開始針對範疇一(Scope 1)有所行動。

永續企業不只碳排 應從ESG總體層面考量 

所謂範疇一(Scope 1),依據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定義,係指公司擁有或控制的直接排放源,例如自有或控制之鍋爐、熔爐、交通工具等燃燒的排放,以及製程設備中,化學品生產過程的排放。若從設備的擁有者角度來判斷,企業自建的資料中心也應歸屬在這個範疇中,蔡宜秀解釋,只要資料中心是由企業自行擁有,機房中包含伺服器、儲存設備或是網路設備,或是冷卻空調或不斷電系統所產生的能源,其排放都算在Scope 1的範疇。

IDC台灣企業應用資深研究經理蔡宜秀認為,採用混合雲或多雲策略能讓企業同時兼顧創新轉型與淨零碳排的平衡。

而範疇二(Scope 2)則是來自於外購電力所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對應到資料中心雖然較難以界定,但比較偏向是託管資料中心的類型。至於範疇三(Scope 3)係指所有其他的間接排放,如外購原物料的採挖及生產、外購燃料的運送、販售之產品或服務的使用等,雲端業者所提供的雲端服務則歸類此範疇中。

「當企業選擇將應用服務遷移上雲,就是將碳排從範疇一與範疇二,轉嫁到範疇三的概念。」過去企業可能只會考量業務需求與成本是否符合需求,現在則多了淨零碳排的策略因素納入考量。然而,她也提醒,節能減碳只能算是在環境保護領域所做的舉措,上雲也只是其中一種策略,導入水冷式的冷卻方案或是採用高效能的不斷電系統,抑或針對建築物或工廠裡的OT設備進行監控與能源優化等等,都是改善資料中心碳排狀態的方式。關鍵是對於大型企業而言,在規劃相關策略時,必須拉高層次從ESG總體層面來考量,因為永續企業的落實並不只關於碳排,可能還涉及組織、文化與人才。

找出熱點再擬方針 減碳更有效 

根據IDC調查,全球企業推動永續活動時,可能面臨的前三大挑戰包含衡量永續發展倡議的投資報酬率、範疇定義/缺乏永續發展倡議框架,以及缺乏技術可以如何協助永續發展倡議的認知。這也是為何製造業在尋求顧問諮詢服務的支援外,也會參考ISO等國際標準將商業流程轉變為可稽核的標準流程、成立專責團隊或是將營運流程指標跟永續活動鏈結在一起,以落實ESG目標。

「只是在溫室氣體排放上,建議還是要先從確認目標、盤點碳排後,再擬定降低、取代、移除、優化等策略與行動方針,」蔡宜秀指出,ESG永續發展也跟資料息息相關,也須進行資料管理,在盤查碳排放量時,建議尋求能夠幫企業同時分析Scope 1、2、3的平台為佳,現今國外已有許多新創公司如Normative,已可協助企業很快地盤點出Scope 1、2、3各個範疇碳排的狀況如何,然後找出熱點,再依據熱點進行相關策略與方案的評估,會是較妥善的作法。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