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轉型 美中貿易戰 供應鏈即服務 Supply Chain as a Service SCaaS 零碳排

從地緣貿易戰到疫情衝擊 製造業遭斷鏈塞港缺櫃窘境

供應鏈轉型端賴數位化 聯盟低碳透明成三大趨勢

2021-12-01
過去的產業結構使企業以強化生產效率為導向,量、價、時間為三大最具競爭力的生產要素,同時運用專業分工來達成勞動套利(Arbitrage),對終端需求掌握度相當低,導致難以掌握端到端流程,除了限制新商業模式發展的可能性外,過度要求存貨管理所行使的精實生產,在面臨地緣政治環境與疫情衝擊下,反而容易造成出貨不足的窘境。

 

供應鏈在面臨塞港缺櫃的窘境下預計將持續至2023年,也是除ESG外產業明年關注的重大議題,事實上,從美中貿易衝突到疫情,供應鏈始終是個供需失衡下的結果,2022年的供應鏈會有什麼趨勢?透明、聯盟與低碳又如何影響業者佈局?

傳統產業結構難以掌握端到端資訊

過去的產業結構使企業以強化生產效率為導向,量、價、時間為三大最具競爭力的生產要素,同時運用專業分工來達成勞動套利(Arbitrage),對終端需求掌握度相當低,導致難以掌握端到端流程,如生產、銷售、營運、管理、客戶需求分析等環節,除了限制新商業模式發展的可能性外,過度要求存貨管理所行使的精實生產,在面臨地緣政治環境與疫情衝擊下,反而容易造成出貨不足的窘境。同時,在零碳經濟與綠色供應鏈持續發酵下,業者難以仰賴自身之力達成,須透過聯盟方式,在供應鏈上下游夥伴、政府、消費者等各方利害關係人間找出企業獲利與社會效益的平衡點。

企業必須打造敏捷供應鏈應對任何變化。(資料來源:FinancesOnline)

透明化是維持業者信任的最佳作法

從美中貿易戰延伸的科技戰,各國形成兩大科技分流陣營,恐將持續8~10年之久,後遺症是全球產業生態鏈的重新組合。同時,軟體興起帶來企業服務市場的轉變,也影響業者交易的型態,隨著全球科技生態持續成長,提供服務的平台將在整個供應鏈生態系扮演重要的資源鏈結與按需生產的角色,平台連結企業端與用戶端,製造業者透過雲端建立新商業模式,達到能快速進入市場、降低開發成本,以及供應鏈夥伴交換部分資訊,提高透明化程度。

企業透過平台整合內外部資源,加速資通訊、快銷品、電動車、電商、智慧醫療等產業的軟硬整合,同時提出新的信任標準,包含零信任架構、信任供應鏈、資料治理、透明度等,為企業的供應鏈轉型提供指引。此外,透明供應鏈的優勢為維持消費者信任,過去公司以產品為發展核心,現在則透過IoT、數據和資通訊工具的串連及創新,給予消費者新創新體驗及採購最適量,促成消費需求主導的供應模式。此外,良好的預測性維護生態系也有助於提高供應鏈信任,由於製造業的資料可分為兩種裝置資料與營運資料。但營運資料涉及企業內部經營資訊,通常企業並不希望進行資料共享,但裝置資料就不一樣,若上中下游之間願意共享部分裝置資料,且克服預測性維護中採集哪些資料,如何安裝感測器,如何選擇採集頻率和週期等領域知識與技術問題,也許從設備狀況判斷廠商備料、產能,甚至出貨時間等資訊,將可能更有效率服務產品終端使用者,提高供應鏈的運作效率。

聯盟型態將產生新一波供應鏈即服務

過去,業者幾乎將供應鏈視為內部重要戰略部門,供應鏈團隊多半以內部人員組成(In-house Team),然而在軟體技術的成熟與重要性大幅提高下,許多外部業者紛紛提供供應鏈即服務(Supply Chain as a Service,SCaaS),大型業者如Bosch、Siemens、施耐德等業者整合生產與物流經驗,建立對應解決方案;其他知名業者則包含Accenture、Ceva Logistics、Dhl International、FedEx Corporation、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United Parcel Service。

根據Businesss Wire調查,2020~2024年由供應鏈議題衍生出的商機為3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14%,在ICT技術與軟體能力持續提升下,不排除成長空間進一步提升。

供應鏈即服務其中一重要項目為數位控制塔(Digital Control Towers),數位控制塔是由雲端驅動,串連從物料到消費者整體營運流程,讓業者能夠即時掌握狀況。

同時,供應鏈即服務也促成企業從穀倉運作走向聯盟模式,企業與新創合作將變得越發頻繁,特別是電商、快消品、電子製造等產業,在塞港缺貨的衝擊下不得不快速與外部組成聯盟,提高成本管理與客戶體驗能力。

低碳∕零碳供應鏈成為刻不容緩的挑戰

當前,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正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零碳排放成為供應鏈重大議題之一,在全球即將進入「零碳經濟」的新階段,不只各國訂出更全面的減碳路徑,同時,碳關稅的出現也影響產業之間的互動,供應鏈的碳足跡,則會受到更嚴格的檢視。

根據國際市調公司調查指出,97%業者認定綠色供應鏈議題勢必成為往後4~5年業者提升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如何因應氣候風險因子、建立營運成本最佳化流程,以及提升員工數位供技能,將成為未來製造業的最大公約數。

供應鏈即服務業者未來成長率空間相當大。(資料來源:Businesss Wire)

與數位轉型一樣,低碳供應鏈也成為全產業議題,數位供應鏈並無時間限制,但低碳供應鏈卻有,加上未來可能課徵碳稅的前況下,業者必須透過數位技術來達成降低碳排放,甚至進一步鼓勵供應鏈夥伴共同減碳,也促成品牌、代工、研發廠商關係更為緊密,甚至不排除大量垂直整合或水平併購發生,對供應鏈而言,2022年將是低碳與數位技術的新局。

數位技術將加速2022年的供應鏈整合

智慧物聯網是實現端到端(End to End)製造的關鍵技術,在技術整合的發酵下,製造業正在加速虛實整合,透過各類感測元件的部署來串接雲端運算、大數據、邊緣運算、協作機器人、無人車、數位分身,以及5G等技術,提高資訊的可視化並加強平台的可控性,同時也奠定無人工廠的落地、規模化部署的基礎,進一步提高供應鏈的風險抗性,甚至帶動整條鏈的轉型。

單是打進供應鏈為目標的企業已經無法趕上數位競爭力的培養,製程優良不一定具備研發技術,具備研發技術也不一定熟稔商業模式變革,唯有從全方位進行評估供應鏈體質,才可能在後疫情的時代下趨吉避凶。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