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真會議

2010-06-25
「市面上有些號稱網真會議的產品,其實效果只及得上我們次級的會議室。」呂理正表示,Polycom的網真會議室講求真人大小會議效果,目前最頂級的呈現可以做到隱藏式攝影機,將迷你攝影機經由設計規劃藏在螢幕中,強調Eye to eye,讓與會者就如同看對方眼睛一樣;且當人起身走動時,也不會因為攝影機涵蓋範圍不夠而被切掉,讓更多人能同時開會。且將收音設備吊掛於天花板做環狀收音,在音訊品質技術上,Polycom早期的Sirens 14kHz已經成為業界標準,現在更發展到22kHz,超過業界普遍的20kHz。  

▲頂級的網真系統可以容納更多人在同一間會議室中,進行Eye to eye的影像會議,甚至連互相對螢幕丟東西都如同3D電影院般真實。

最高等級的網真會議室,整體會議室規劃設計的所有元件,包含天花板、地板、木材、桌椅以及通訊硬體設備等,全部都有特定規格,整套原裝進口,因此一個會議室至少要價台幣500萬元以上。造價不斐的網真會議室在國外已經有相當多導入案例,例如麥肯錫顧問公司就已經建立多間高等級的網真會議室,而評估國內的企業規模,目前多是金字塔頂端的大企業較傾向採購最高等級的網真系統。  

策略合作  

從金融海嘯到現在,越來越多企業看到整合通訊的需求,在產品整合的趨勢下,相較於思科以併購的方式讓產品線更加完整的策略,Polycom今年則宣布跟其他IT供應商以策略合作的方式結盟,共同推出完整的解決方案。「合作對使用者來說選擇性更多,結盟關係可以讓客戶自由選擇,也可以提供最好的解決方案,這個結盟關係稱做POCN-Polycom Open Collaboration Network,以開放式的解決方案和更多的原廠合作,提供客戶best choice。」呂理正表示。  

簡兆宏指出,由於Polycom並不會包辦生產所有整合通訊相關產品,因此採用開放的標準,讓其他廠商能夠合作。即使以往企業採購的舊型Polycom桌上視訊會議設備,如今要導入其他供應商的整合通訊解決方案,都能互通,這也就是所謂的開放系統。  

▲高等級的網真會議中,使用者起身時也不會發生攝影機切割影像的問題。

Polycom今年初宣佈與Avaya、微軟、BroadSoft、IBM、西門子、Juniper Networks、惠普等公司展開深度合作,其中與Juniper的合作在於基礎設施和整合通訊品質的結合,由於Juniper的客戶以電信業居多,主要為核心路由、交換器等設備,因此策略合作讓Polycom的會議系統在Juniper網路上傳輸得更順暢。  

簡兆宏舉例,有客戶反應頻寬大小沒問題,ping的結果也正常,但是視訊封包卻掉的很嚴重,這很可能就是封包傳輸順序的問題;如果以一般的檔案下載來看,舉例來說10個封包可以不按順序傳,只要將封包傳完就可以,這在一般資料網路是沒有問題。但是視訊和聲音就不能如此,如果封包順序打亂就會聽不到也看不到,所以當中就會有QoS和優先順序的需求,所以一般基礎網路設備就需要特別針對視訊及聲音做設計,包含Cisco和Juniper都有此設計。  

「我們會建議客戶視訊聲音的線路最好獨立,如果真的不能獨立再做QoS。」他說,多半的企業客戶都存在線路共用的問題,最常遇到老闆在視訊開會結果卻因為員工下載檔案而影響品質,MIS就當場成為箭靶。Polycom此次與Juniper的合作就在於網路設備中的許多機制,可以預先做到很好的QoS,例如可以判斷資料庫來源資料優先傳送,或是視訊資料優先傳送等,Polycom設備搭配到這種網路時,效果呈現就會特別良好,不用再將網路分開就可以做很多介接運用,Polycom較特殊的protocol技術,Juniper設備內都已經內建支援,所以整個視訊和語音通訊放到Juniper的網路基礎架構下就會運作得特別順暢。  

此外,與微軟合作目前採取三階段,今年已經完成第一及第二階段合作,CX系列360度全景影像視訊設備與微軟OCS已經做最適化整合,到年底OCS 14版本釋出後,將達成第三階段功能最適化的合作,針對微軟即將推出的新功能,Polycom都已在硬體當中調校,甚至將一組研發團隊常駐在微軟研發總部配合。與IBM Lotus Sametime的合作方式也與微軟OCS的概念一樣,都採取標準ITU H.323和SIP的方式整合。  

「Polycom也曾想過將所有產品從上到下全都包辦,但是在多家廠商各有專長的環境中,這樣反而不容易全部做到最好,既然不可能一塊大餅全吃,所以才會成立POCN的策略聯盟。」呂理正說。Polycom與不同供應商合作,目的就在於提供更好的選擇企業客戶。他以車子來比喻,「全世界只有一種車就不好玩了,所以我們提供更多種車輛讓使用者選擇。POCN是Polycom現在對整合通訊市場上想法及實際做法。」他說。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