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務 可視化建模 BPMN 分散式架構 流程重構

消弭微服務設計衍生問題 新型流程引擎解耦相依性難題

運用BPMN流程建模語言 可視化加速微服務設計

2023-10-17
微服務設計導入微服務架構,伴隨著業務面以外的額外開發問題,並提高維運成本和監控困難度,尤其是業務流程一致性問題,而透過BPMN可視化建模工具,可以清楚了解如何重構流程,加速業務系統開發並解耦微服務之間的相依性。

先前文章提到微服務設計在編排技術和工具未出現前,導入微服務架構伴隨著業務面以外的額外開發問題,並提高維運成本和監控困難度,尤其是業務流程一致性問題,讓人們重新思考在業務流程中使用ACID和Two-Phase Commit(2PC)的必要性,而透過BPMN可視化建模工具,可以清楚了解如何重構流程,加速業務系統開發並解耦微服務之間的相依性。

從現實流程反思系統設計

在2005年,EIP大師Gregor Hohpe曾發表過一篇「Your coffee shop doesn't use two-phase commit」的文章(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407829),談到以星巴克咖啡來思考鬆散耦合系統之間的交互設計。

從顧客排隊跟收銀員點咖啡,到拿到咖啡後,如果是同步高耦合的流程,將是收銀員結帳後,直接去製作咖啡,顧客在櫃檯前等待直到咖啡完成,這種作業流程方式將導致排隊時間越來越長,進門顧客看到排隊人龍就掉頭離開,導致生意下滑營收減少。

但是如果增加人手不改流程,又會增加營業成本,兩位員工,兩台收銀機,兩台咖啡機,但排隊等待時間問題依然沒有解決,所以餐飲業會分成前台人員跟後台人員,收銀員(Cashier)與咖啡師(Barista)不同職責,先完成點單結帳(同步)留住顧客,再利用紙杯排隊處理訂單(非同步),製作完成再叫名取餐,點餐結帳與咖啡製作解耦;且咖啡製作耗時,採Event通知讓顧戶可先離開無須在櫃台耗時等待,減少客訴;若店內生意持續成長再擴展咖啡師和咖啡機的數量(Scaling),縮短最耗時的製作時間。

解說完這咖啡流程優化,是否感覺似曾相識,這與微服務DDD(Domain-driven Design)設計方法幾乎一致。而這整個點餐到取餐的流程,用BPMM建模的流程圖如圖1所示,並可動態模擬確認流程正確性(影片連結:https://youtu.be/CFixLeDd2rg),大幅提高業務流程設計的便利性,這在過去的舊式BPM流程引擎是無法做到。

圖1  Coffee shop點餐的BPMN流程圖。

BPMN簡介

BPMN(Business Process Model and Notation)是一種標準的流程建模語言,由Object Management Group(OMG)制定,而軟體工程常用的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也是由OMG制定管理。BPMN多用於描述業務流程,它由一系列圖形元素所組成,可以直觀地表示流程中的邏輯、任務、責任範圍和訊息流,並且可以用於描述任何規模的業務流程,從簡單的個人流程到複雜的跨部門流程,BPMN有許多優點,包括:

‧可視化:協助使用者視覺化、圖形化業務流程,有助於更好地理解流程並發現流程中的潛在問題。

‧溝通:圖形化有利於跟業務單位溝通對焦系統的業務流程,有助於更好地協調流程並確保流程的正確性。

‧自動化:整合流程引擎工具可用於業務流程自動化,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並降低企業成本。

‧分析:當工作流程數位化後,便可分析整體流程,更輕鬆了解工作流程的瓶頸,進而改進業務流程。

BPMN是一套強大的設計工具,除了用於改進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也可應用在微服務系統設計,尤其是討論領域邊界及如何拆解成微服務的Command和Event、同步與非同步通訊方式,這在領域驅動設計DDD是非常重要的議題,正如Bernd Rücker(Camunda共同創辦人)在Real-Life BPMN一書的第二章開頭說到,「如果你無法完全理解,就無法充分欣賞它」,所以如果正在尋找一項方法用來可視化、溝通討論、自動化和分析自身的業務流程,那麼BPMN是最佳的選擇。以下是BPMN的組成元素:

圖2  BPMN的主要組成元素。

1. 事件(Event):表示流程的開始、間隔或結束,分為開始、中間和結束三種,見圖2左上方。

2. 閘道(Gateway):表示流程的分支與合併,見圖2右上方。

3. 活動(Activity):表示流程中的工作,可以是任務或子流程,見圖2左下方。

4. 連接(Connections):連接元素,表示流程的順序關係,見圖2右下方。

5. 泳道(Pool):表示流程參與者,可以是組織、角色或系統,如圖1所示的收銀員和咖啡師。

6. 標註物件(Annotation):註解說明④,包括資料儲存①、資料來源②和群組關係③,如圖3所示。

圖3  BPMN的標註物件。

BPMN圖形簡潔易讀,適用於業務流程建模,繪圖工具也可執行模擬流程,新型流程引擎支援匯入實際執行,現已廣泛應用於流程管理領域,但用於微服務領域目前才正在發展中。

BPMN與系統整合設計

在大型企業的資訊架構中,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AI)是專門討論異質服務組合的技術或整合框架,這些技術和產品服務稱為中間層(Middleware)或「中間層框架」,用來實現整個企業內系統和應用程式的整合,而SOA架構中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是常用的解決方案和產品,當然也包括先前文章提到的2PC和Saga技術,而詳細說明企業系統整合的書籍,企業整合設計模式(Enterprise Integration Patterns,EIP)是著名架構師Gregor Hohpe的巨作,其中談到Message的傳遞、繞送和轉換,隨著微服務與事件驅動架構出現後,Message和Event有清楚的定義。

Message

過去在系統解耦設計或非同步傳輸通常都會用Message Queue來確保最少一次(at-least-once)、最多一次(at-most-once)送達或恰好一次(exactly-once)送達,這Queue可充當緩衝提高系統可用性,並且可增加Worker或Cosumer來提高處理效能,避免使用同步傳輸導致超過伺服器可負載量造成系統服務中斷,甚至服務重啟也無法消耗,持續惡性循環,亦可透過Request-Reply(https://www.enterpriseintegrationpatterns.com/patterns/messaging/RequestReply.html)達到回傳結果的要求。

Command

在分散式架構或事件驅動架構的定義,Command是發送給接收者以完成某些操作的訊息(Message),Command的發送者通常是有目的,並且期望收到接收者的回應結果,所以傳送的內容通常綁定兩個服務之間的特定格式或特定資料,通常是一對一傳輸,如同步的REST-API或是非同步的AJAX,Command示意圖如圖4所示。

圖4  Command可分成同步與非同步。

Event

Event是已經發生的事實記錄,事件的發送者並不在乎Event會如何被處理(fire & forget),只是通知有發生這樣的訊息,最常見的使用情境是用來做訊息通知,如手機推播或Email發送,對於服務之間是徹底的解耦,彼此並沒有特定格式的相依性,可以是一對多或多對多傳輸,且採用事件架構更具備可擴展性與靈活性,但這取決於業務流程需要區分出Command和Event的訊息定義,如交易紀錄就是已發生的事實,Event Sourcing模式(https://learn.microsoft.com/en-us/azure/architecture/patterns/event-sourcing)就常見於銀行存款流水帳,記錄著每一筆存提款,一旦有金額異動可觸發手機或LINE推播,避免詐騙,Event示意圖如圖5所示。

圖5  Event可實現多對多的Pub/Sub模式。

由上可知,Command和Event是由Message轉變而來,區分成需要回應結果的Command和不需要回應的Event,正如先前文章談到,在過去由於技術和工具的限制,大多使用資料庫ACID特性來控制一致性,大多數訊息傳輸皆採用同步API方式,為了系統整合、服務解耦或效能問題,才會採用非同步MQ方式。

當業務流程採用BPMN視覺化方式設計時,可清楚明白如何將流程拆解成同步和非同步,Command和Event確保流程沒有業務邏輯面的錯誤,並可正確順利執行,而且在業務流程設計時,就可加入數據收集的活動,以免系統實作完成之後,才去業務資料庫擷取資料,重複著反正規化的ETL過程,直接取得業務流程的特徵值,可避免無謂的資料清洗過程,以Event-driven方式傳送到數據架構進行後續分析,這也是Streaming Data Architecture設計理念,而圖6就用BPMN設計來展示這整個過程:

圖6  同步式Command拆分成非同步式Command和Event,到串流數據架構。

1. 系統整合:採用Task + Message Event設計Command與Event風格的整合方式。

2. 通訊方式:避免使用阻塞的同步方式,透過流程設計思維,拆解成非同步傳輸。

3. 數據收集:傳統數據收集多從業務資料庫,將資料收集放入流程中,可減少ETL工作。

看完以上說明,再回到咖啡店的BPMN流程,從圖1中,就包括了Customer的「Queue and order coffee」和「Choose payment method」都是同步式Command,尤其是Checkout payment是強一致性,等待結帳完成才會進行「Write customer name on cup」,而Barista的「Making coffee notified」是訊息通知,製作完成後再通知顧客取咖啡,使用Message Event圖示屬於一對一非同步式Command,而Event則是用BPMN Signal Event圖示,具備一對多傳送特性。

藉由上述說明可感受到BPMN圖形化也可協助分析微服務和事件驅動流程設計,在「您可能沒有想到的5個工作流程自動案例」一文也提到BPMN應用在分散式系統通訊上(https://blog.bernd-ruecker.com/5-workflow-automation-use-cases-you-might-not-have-thought-of-9bdeb0e71996)。

結語

經過此文說明BPMN如何設計業務流程,並應用到微服務流程設計,讓業務分析或系統分析人員專注在設計流程,開發人員只須實作每項活動的細部服務實作和資料處理,避免業務流程不確定性造成不斷重複修改程式的惡夢。BPMN流程經確認完成後,就可分頭進行前端對應流程的表單設計,和每項活動所對應的後端服務實作。隨著流程越來越多,範圍越來越廣,就可使用Message queue或Event bus來做系統整合,正如圖7所示,更詳細的微服務與BPM設計方法,可參考Camunda Microservices and BPM文件(https://reurl.cc/lDraAQ)。後續將介紹BPMN如何匯入到流程引擎,以實際案例來說明微服務實作,並部署到K8s容器平台。

圖7  以BPMN為中心的開發流程。

<本文作者:鄭淳尹,Docker.Taipei社群共同發起人,國泰金控技術架構師,曾任台北富邦銀行雲端系統部架構師、微軟MVP、momo購物網架構師、臺北榮民總醫院資訊工程師、玉山銀行資訊處專員、宏碁eDC維運工程師。開源技術愛好者,曾在多間大學資工系擔任Docker容器技術講師,並翻譯審閱多本容器技術書籍。>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