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模組化資料中心 Google 模組化機房 不斷電系統 資料中心 隨需擴充 冷卻空調 冷熱通道 虛擬化 雲端

空間、設施交叉運用 模組化配套不只一種

2015-07-02
模組化架構是資料中心為了因應IT技術變化的其中一項演進。這項發展並非一夕之間興起,其實從冷熱通道規劃開始便慢慢成型,而有了現今的設計樣貌。而另一方面,IT基礎設施也為了成為隨著伺服器、儲存改變而能動態調整擴充的有機體,紛紛採行了標準化、模組化設計。
「模組關聯定義的是各個子系統之間彼此的關聯性,也是模組化資料中心架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他提到,早期資料中心建置時,往往會按照最大設計參數,在一開始就制定完整的設計方案,可是在建置過程中,往往為了延遲投資或取得模組化的效益而忽略了某些設備,例如一開始規劃時,認為資料中心需要5個柴油發電機組、採用N+1配置系統,因此部署了5個柴油發電機組的開關設備、基礎設施以及台架,但是實際上,企業後來僅僅安裝了3個柴油發電機組。雖然這可能是因為企業採用了模組化的優勢,但是卻也顯現出各個子系統之間不具有關聯的情況,以這個案例而言,就不算採用了模組化資料中心架構。

解決傳統既有問題

隨著虛擬化、雲端運算日益普及,包含IT運算、儲存、網路,乃至於應用服務,現今都能隨需擴展。模組化資料中心事實上也提供了隨需擴展的優勢,再加上許多模組化資料中心都可以在工廠預設計或預生產,只需要初期一次性的規劃,日後就能以複製的模式擴增,大幅縮短了設計與日後安裝的時間。

林士基認為,模組化架構可用來解決企業業務成長、初期建置成本過高等問題,由於模組化可以很快地更換故障設備,當然也能達到擴容的好處。而且許多已經模組化的設施現今都能做到隨插即用,萬一故障需要維修,也不會影響到其他的模組,可以有效提升維護效率。

▲ 台灣Emerson應用工程經理陳仲倉表示,節省初期投資成本以及優化機房使用效率,往往是企業轉而採用模組化架構的首要考量。
台灣Emerson應用工程經理陳仲倉也指出,傳統資料中心具有幾個潛在問題,除了設計和安裝週期時間過長、後續維護繁瑣之外,機房使用效率不彰以及初期投資成本過高,往往更是企業轉而採用模組化架構的首要考量。他提到,以往,企業為了日後的成長性,往往在一開始就設計出大容量的資料中心。但是卻也經常遇到初期使用量不高的情況,等到真正滿載運轉往往已經是3?5年後了。在這3?5年間,機房空間閒置不說,當初依滿載所規劃的IT基礎設施在部署的第一天起也開始折舊,再加上所有的設施都需要維護費用,如此一來,不僅浪費了先前的投資,而後續的維護更是一筆不小開銷。

模組化資料中心可以做到只符合當下的需求,而不過多投資,但是又能在日後有額外需求時加以擴充,以符合日後所需。「平心而論,IT設備每三年可能就會面臨新一代的規格,但是資訊機房的生命周期可到20年,換句話說,資訊機房可能經歷了六代IT設備改善,光是在熱密度就可能增加非常高,前期所蓋的資訊機房想要符合日後十?年的應用可能都很困難。而模組化設計可以避免一開始就制定錯誤的功率密度決策,從而讓資料中心更具彈性。」

模組化只是一種方法

模組化資料中心具有多項優勢,能解決傳統潛在問題,甚至還能配合預先驗證,針對安全、能效、相容性以及安防等項目,事先在工廠端就先預先做好驗證,而無須逐一評估,可避免出現不符合標準的意外情況。儘管好處不少,但仍需提醒的是,資料中心的模組化架構只是一種設計方法,要達到模組化設計可以有多種配套方案,而且不會只侷限於單一型式。

另外也須留意,模組化的實施一定會產生成本,當資料中心模組化的程度愈細,成本可能會愈高,例如一個子系統是由3個模組構成還是30個模組構成,成本就會不同。從預算考量之下,最大限度全盤採用模組化並不會帶來最高的效益。換句話說,企業毋須為了模組化而模組化,以發電機為例,發電機沒有備援的必要,而且在效能以及油耗的考量下,愈大容量才會展現出效益,純粹只是為了模組化而縮小發電機容量,其實並不是一個明智 之舉。

最適企業需求的架構才是好的解決方案,模組化架構也有基本的構成條件、可能的風險、初期規劃時應留意的事項以及過程中可能遇見的挑戰,這些將在後續有進一步說明。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