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可視性 Full-stack Observability Kubernetes 微服務 容器

IT維運需要全方位可視性

2022-11-04
隨著IT資產管理的複雜性提升,各產業技術人員皆表示,企業急須改善現有的應用監控工具與技術;他們亦希望能串連各獨立工具,統一掌握IT可用性與效能,同時導入可完整觀測雲端原生環境的新型解決方案。

這也是AppDynamics最新研究報告《The Journey to Observability》顯示現在全球有90%的企業,將導入全方位可視性(Full-stack Observability)解決方案視為第一要務的原因。

技術團隊透過可視性,能檢視IT堆疊(Stack)涵蓋的運算、儲存、網路與公用網路的可用性及效能,並從客戶端的應用程式到後端都能即時監控。若有異常,技術人員可以快速地辨別與確認相依性(Dependencies),進而在影響終端用戶之前完成修復。

根據調查,2021年有55%的技術人員從運算和儲存基礎架構下手,緊接著是涵蓋網路、雲端或廣域網路(WAN)的網路基礎架構。有趣的是,過去一年有超過三分之一(37%)的企業將重心放在微服務、容器和無伺服器環境的IT效能可視性,這也顯示出新興雲端原生環境,以及Kubernetes成為微服務編排平台的重要性。

當雲端環境成為改善監控的重點層面,技術團隊也意識到若要滿足高變動環境下的可視性需求,如何改善傳統技術不足的迫切性也隨之浮現。在2022年之後,微服務、容器和無伺服器環境的需求,將是促使企業採取全方位可視性解決方案的主因。雖然每個IT部門的技術在效能監測與管理策略上各有千秋,但要實現全方位可視性,一定要從整體的角度全盤考量:

˙跨平台整合並共享洞察的工具:技術主管不再針對單點進行監測,應用程式與各網域複雜相依,其中包含網路、雲端基礎架構和應用程式本身。若僅顧及一個面向,洞察就不夠全面,用戶體驗也可能受到影響。

˙進行全面稽核:透過審視現有的工具、監控與可視性技術,找出導致孤島效應(Silo)下各自為政的狀況和弱點,確認哪些仍有價值,並確保工具符合最新技術趨勢。

˙長期的經營規劃:強化現有監控架構需要時間,轉型為全方位可視性是一段牽涉廣泛、多階段的旅程。技術團隊的最終目標是嵌入端對端解決方案,其涵蓋應用程式監控、安全性、工作負載和雲端成本的優化,但這並非一蹴可幾。

未來一年,技術主管將著重整合既有的解決方案,同時導入新的監控技術,提升整體IT環境的可見性。透過AI和機器學習所驅動的洞察,團隊可以直搗問題核心並順利解決,而藉由全面向的策略布局,企業可以更確定自己正朝著全方位可視性的願景邁進。

<本文作者:林岳田現為思科大中華區副總裁暨台灣總經理>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