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eNAS 儲存管理 NAS 開源碼 高可用性 HA 虛擬機器

免費架設NAS系統 iSCSI目標儲存池支援虛機叢集

打造開源TrueNAS 整合vSphere儲存管理

2021-09-13
大型的VMware vSphere架構為了因應海量的資料存取、完善的資料保護機制,必須選用昂貴的大型儲存設備,反觀中小型架構環境受限於預算且無龐大存取需求,其實只要一套免費的儲存管理系統就能滿足所有的安全性要求,而TrueNAS就是很好的選擇。

 

想要在企業網路中架設一台NAS設備,選擇大品牌的NAS設備肯定是不錯的選擇,但如果已有閒置的實體主機,或是高效能與大容量的虛擬化平台,選擇免費開源的解決方案,不僅可以節省不少IT預算,持續獲得軟體更新與社群的技術支援,還能夠提升自身對於NAS系統的維護能力。之前已介紹過使用Windows Server的檔案服務來與VMware vSphere進行整合,但如果打算採用開源的解決方案,首推TrueNAS。

TrueNAS的前身就是曾經創下下載量超過10億次的FreeNAS,它是一套基於FreeBSD作業系統核心下,所設計的開放原始碼網路儲存設備解決方案,提供友善的多國語言操作介面。雖然目前新版12.x已改採TrueNAS CORE,但原有採用傳統FreeNAS核心設計的版本仍有繼續提供,可以到原廠的官方網站自由選擇下載。

‧TrueNAS下載網址:https://www.freenas.org/download/

TrueNAS除了提供開源的TrueNAS CORE免費社群版本外,還有提供付費的TrueNAS Enterprise版本,TrueNAS CORE適用於單一主機的小型網路運行環境,它除了提供儲存管理功能外,也能額外加裝各種支援的Plugins與運行虛擬機器。TrueNAS Enterprise則進一步提供了雙主機節點的高可用性(HA)架構,並且可以自由選擇採用混合(Hybrid)或全快閃(All-flash)的儲存系統配置,可因應大型網路環境中各類的儲存需求。此外,由於它是付費的商用版本,因此官方也提供完整的專業技術支援。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官方將會再釋出另一個新的開源版本,稱之為TrueNAS SCALE,它將會是一個支援多台主機節點與超融合運算(Hyperconverged Compute)功能的版本,並且可以同時運行Container與VM,目前此版本尚在Alpha開發階段中。

存放在TrueNAS儲存池中的所有檔案與資料夾都可以透過相關支援的通訊協定分享給已被授權的用戶,這些協定包括SMB/CIFS(Windows檔案共享)、NFS(Unix檔案共享)、iSCSI檔案共享、FTP、WebDAV及AFP(Apple檔案共享)。

TrueNAS安裝需求

由於TrueNAS僅提供64位元的安裝版本,並且不支援安裝在多重開機系統的配置中,因此必須準備一台專用的實體主機或是虛擬機器來運行。至於其他系統規格需求參考如下說明:

‧記憶體(RAM):8GB是安裝的最小需求,如果想要在TrueNAS系統中運行虛擬機器,或是執行許多額外加裝的插件(Plugins),務必增加更多的記憶體。

‧開機儲存磁碟:負責用來儲存開機系統檔案的空間至少需要8GB,如能採用SSD儲存設備,肯定是最理想的選擇。至於採用USB的儲存設備雖然仍會支援,但不建議這麼做。

‧備份儲存磁碟:由於是用來儲存各種重要檔案與vSphere虛擬機器的運行,因此儲存空間的大小與速度就非常重要。建議至少採用兩顆以上的大容量磁碟,一方面可以用來存放更多的資料,另一方面還可以配置具備容錯能力的磁碟陣列架構,以確保大量資料的儲存安全。

‧網路連線:選擇以有線網路連線,目前並不支援無線網路連線。

‧安裝媒體:可將下載好的TrueNAS安裝映像寫入至DVD或USB行動碟,由於此映像超過700MB以上,因此無法使用CD。請注意!開機儲存磁碟不能夠與安裝媒體採用相同的磁碟。

TrueNAS安裝指引

關於TrueNAS系統的安裝,不一定要準備一台實體的主機,因為也可以很輕易地將其安裝在虛擬機器中運行,如此一來就可以讓一台高效能的實體主機同時扮演多個不同的伺服器角色。

這裡以設計最輕巧且功能最簡單的VMware Workstation Player進行示範。當開啟「New Virtual Machine Wizard」頁面,如圖1所示,便可以在載入TrueNAS的安裝映像時發現系統已經偵測到此映像是屬於FreeBSD 10的64位元版本,這樣一來就可以不必再自行挑選客體作業系統的版本。

圖1  使用VMware Workstation Player安裝TrueNAS。

完成新增TrueNAS虛擬機器後,不要急著啟動,先開啟編輯設定頁面,調整一下所需要的記憶體、處理器、硬碟、網路的配置,以因應實際的運行需求。其中在處理器(Processors)的配置部分,若準備在TrueNAS系統中運行虛擬機器,必須勾選「Virtualize Intel VT-x/EPT or AMD-V/RVI」選項,如此才能夠運行所謂的巢狀虛擬機器。設定完畢,按下〔OK〕

完成虛擬機器的準備之後,便可以啟動。如圖2所示是TrueNAS系統啟動時的選單,預設狀態下,若沒有輸入選項號碼,將自動進入選項1的安裝設定。

圖2  啟動TrueNAS安裝媒體。

緊接著,會開啟TrueNAS的Console Setup設定步驟。若直接按下〔OK〕按鈕,將自動進入系統的安裝(Install)∕升級(Upgrade)選項,因此這個選項也可以作為未來新版本發行時的升級操作。如圖3所示,在「Choose destination media」頁面中,選擇準備用來安裝TrueNAS系統的本機磁碟。至於存放資料與文件專用的磁碟,可以等到系統完成安裝後再來隨時添加。當按下〔OK〕按鈕時,系統會提示磁碟中的所有資料將會被全部清除,確認無誤後,進一步按下〔Yes〕。

圖3  選擇安裝儲存區。

接下來,設定預設管理員root帳號的密碼,這項設定也是用來登入TrueNAS網站的帳號與密碼,按下〔OK〕按鈕繼續。在「TrueNAS Boot Mode」頁面中,可以自行選擇要採用「Boot via UEFI」還是「Boot via BIOS」的開機方式。在完成系統安裝後,回到「Console Setup」頁面,選擇「Reboot System」來重新啟動系統即可。

重新啟動系統後,將開啟「Console setup」文字選單頁面。如圖4所示,在此可以隨時依照實際的管理需要輸入相對數字,來配置網卡介面、VLAN介面、預設路由、DNS、root帳號密碼、重置回預設配置、開啟Shell、重新啟動、關機等等。此外,在文字選單的下方也會出現TrueNAS管理網站的連線網址。

圖4  TrueNAS控制台。

在以網頁瀏覽器開啟TrueNAS管理網站的連線網址時,就會出現TrueNAS登入頁面,輸入剛剛安裝時所設定的root帳號密碼並按下〔LOGIN〕按鈕。登入後的預設首頁會停留在「Dashboard」頁面,這裡可協助管理人員在往後的維運中,迅速檢視到關鍵的系統資訊、CPU、Memory、儲存池(Pool)、網卡的運行狀態。

TrueNAS基本配置管理

最初剛完成安裝的TrueNAS所配置的IP應該是DHCP所配送,建議將它修改成靜態的IP位址以利於後續的管理。點選至「Network」→「Interfaces」頁面,即可修改選定網卡的IP配置方式並完成連線測試。緊接著,點選至「Network」→「Global Configuration」頁面,如圖5所示設定DNS伺服器位址、預設閘道位址。至於是否要修改主機名稱、網域名稱以及NetBIOS的網路服務,可以自行決定。設定完畢,再按下〔SAVE〕按鈕。

圖5  修改網路配置。

接下來是帳號管理的相關設定,在「Account」頁面中預設系統內建的帳戶只會顯示root,若需要顯示所有內建帳戶,點選齒輪圖示即可。若想新增其他帳戶,則按下〔ADD〕按鈕。

在新增帳號頁面中,必須先設定帳號名稱、Email以及密碼,再選擇所屬的群組。接著,進一步設定家目錄、權限配置以及身分驗證等等,如圖6所示。往後,若需要使用遠端SSH進行連線管理,可以搭配在此下載的SSH公開金鑰來進行安全驗證。

圖6  新增帳戶設定。

在未來的TrueNAS維運中,如果希望能夠接收到系統所發送的各類警示通知,就必須預先設定好Mail Server的連線設定。如圖7所示,在「System」→「Email」頁面中,選擇採用「SMTP」配置方式來連線內部的Mail Server,或是選用「Gmail OAuth」連線方式,若成功連線Gmail的服務,便會出現「Oauth credentials have been applied.」提示訊息。最後,記得按下〔SAVE〕按鈕。

圖7  Email主機連線設定。

無論選擇哪一種Email服務的發送方式,在完成設定後皆可按下〔SEND TEST MAIL〕按鈕來發送測試郵件。如圖8所示,便是成功接收到來自TrueNAS所發送的測試郵件範例。如此一來,往後只要是由TrueNAS所產生的警示事件,管理員都能夠在第一時間收到Email通知。

圖8  連接Gmail發送Email測試。

值得注意的是,系統預設對於不同的事件類型(Type),都已設定好相對的警示等級(Level)以及警示頻率,管理員只要開啟「Alert Settings」頁面即可進行修改,而這一些事件類型大致可區分成幾類,包括Certificates、Directory Service、Hardware、KMIP、Plugins、Network、Reporting、Sharing、Storage、System、Tasks、UPS。至於Email警示的通知要在哪一個等級才來觸發,到「System」→「Alert Services」頁面中來修改「E-Mail」設定即可,如圖9所示,若完全不想收到任何Email通知,就取消勾選其中的「Enabled」設定。

圖9  警示通知設定。

在TrueNAS網站的基本管理中,無論何時需要進行登出(Log Out)、重新啟動(Restart)主機或是關機(Shut Down),都只要點選網站頁面右上方的電源小圖示即可看到,例如需要添加主機的記憶體時,便點選【Shut Down】。

建立備份儲存池

當介紹到有關於TrueNAS在儲存池的管理,就不能不提到它所採用的ZFS(Zettabyte File System)檔案系統,因為就連商用大廠QNAP都標榜採用這項儲存技術。究竟ZFS檔案系統有哪一些過人之處呢?首先是它不需要安裝硬體式的磁碟陣列卡,就可以直接透過內建原生的邏輯磁碟管理功能,建立RAID 0(Stripe)、RAID 1(Mirror)、RAID Z(RAID 5)等磁碟陣列配置,並可對於其儲存區進行複製、快照等功能操作。

接著,它在儲存空間的運作上由於是採用128位元的地址方式,因此可建立擁有PB級的儲存容量,讓用戶在連線單一網路共享資料夾時,即可獲得巨量的可用空間,並且提供區塊層級資料重複刪除機制(Data Deduplication),以及最快速的LZ4資料壓縮技術,兩者的結合讓儲存空間獲得最大化的可用空間。

明白了ZFS檔案系統的強大之處後,接下來就實際建立一個以ZFS檔案系統為基礎的儲存池。先點選至「Storage」→「Pools」頁面,然後按下〔ADD〕按鈕。緊接著按下〔CREATE POOL〕按鈕,開啟「Pool Manager」頁面,如圖10所示在此可以選取任何尚未使用的本機磁碟來加入至「Data VDevs」區域中。加入之後,便可以選擇儲存池的磁碟陣列類型(例如Raid-z),最後按下〔CREATE〕按鈕。

圖10  建立儲存池。

在如圖11所示的範例中可以看到已建立的兩個儲存池,管理員可以隨時在選定的儲存池選單中開啟儲存池的選項設定或是執行匯出、離線、添加Vdevs、清除儲存池、查看運行狀態、擴充儲存池等操作。

圖11  完成儲存池建立。

建立iSCSI目標

想要讓TrueNAS所建立的儲存池供VMware vSphere的叢集來使用,就必須先在TrueNAS完成iSCSI Target的建立,然後再到叢集中的每一台ESXi主機完成iSCSI Software Adapter的連線。接下來,開始進行相關的操作講解。

首先,到「Sharing」→「Block Shares(iSCSI)」頁面中按下〔WIZARD〕按鈕,來開啟「Create or Choose Block Device」設定頁面,如圖12所示,可設定新iSCSI Target的名稱並選擇所要連接的儲存池(例如POOL01),在「Sharing Platform」欄位中選擇【VMware:Extent block size 512b,TPC enabled,no Xen compat mode,SSD speed】,並按下〔NEXT〕按鈕。

圖12  開啟iSCSI目標設定精靈。

在「Portal」頁面中必須設定iSCSI Target的連線入口,在此僅需要輸入IP Address的設定即可。若有多個入口連線的IP位址,可以繼續按下〔ADD〕按鈕進行新增,否則便按下〔NEXT〕按鈕。

在「Initiator」頁面中,可以授予連線存取的iSCSI啟動器與網路,若要讓所有iSCSI啟動器與網路皆可連線,維持空白的配置即可。相反地,如果只想唯一授權給選定的ESXi主機可以連線,則必須將每一台ESXi主機的Initiator名稱,輸入至Initiators欄位中,決定好了之後按下〔NEXT〕按鈕。最後,在「Confirm Options」頁面中確認上述步驟皆設定無誤後按下〔SUBMIT〕按鈕,如圖13所示。

圖13  確認iSCSI目標新增。

若剛完成iSCSI Target的建立卻發現需要調整目標的儲存空間,怎麼辦呢?很簡單!只要在儲存池中選定此iSCSI Target,再點選功能選單中的「Edit Zvol」功能,如圖14所示,即可在「Size for this zvol」欄位內修改儲存空間的大小。

圖14  編輯iSCSI目標儲存區。

vSphere連線iSCSI目標

在準備透過vSphere ESXi主機連線TrueNAS的iSCSI Target儲存區之前,建議先建立一個連接iSCSI儲存區專用的網路,以便和現行的虛擬機器運行網路流量分隔開來。在開始動手前,預先準備一個尚未使用的實體網卡。先選定一台ESXi主機,再點選「設定」→「網路」→「虛擬交換器」頁面中的「新增網路」,來開啟「選取連線類型」設定頁面。接著,選取「VMkernel網路介面卡」,並按下〔NEXT〕按鈕。

在「選取目標裝置」頁面中建議選取「新增標準交換器」,以便建立一個iSCSI專屬的網路連線,然後按下〔NEXT〕按鈕。在「建立標準交換器」頁面中,先點選新增小圖示,加入一個尚未使用的實體網卡,再按下〔NEXT〕按鈕。之後,在「連接埠內容」頁面中,先完成網路標籤的輸入,再選擇性設定需要的VLAN識別碼、MTU、TCP/IP堆疊等資訊,至於可用服務的選項,可以不用勾選。設定完畢,按下〔NEXT〕按鈕。

進入「IPv4設定」頁面後,選取「使用靜態IPv4設定」並依序完成IPv4位址、子網路遮罩位址。根據不同的網路架構,可能需要勾選「覆寫此介面卡的預設閘道」設定,然後輸入專屬此網路連線的閘道位址。按下〔NEXT〕按鈕,再確認上述設定皆正確後,便可完成設定。

陸續完成iSCSI Target網路儲存區以及iSCSI網路的準備後,接下來在選定ESXi主機節點的「設定」→「儲存區」→「儲存裝置介面卡」頁面中,點選「新增軟體介面卡」。接著,選取「新增軟體iSCSI介面卡」並按下〔確定〕按鈕,便會看到已成功新增的「iSCSI Software Adapter」儲存裝置介面卡。

如圖15所示,接著切換至「動態探索」子頁面並點選「新增」,來開啟「新增傳送目標伺服器」。在「iSCSI伺服器」欄位中輸入前面步驟所建立的iSCSI Target主機IP位址或FQDN,至於連接埠,如果iSCSI Target沒有進行過異動,採用預設值即可,最後按下〔確定〕按鈕。

圖15  設定iSCSI軟體介面卡。

完成動態探索設定後,點選至「網路連接埠繫結」子頁面,點選「新增」來選取前面步驟中所建立的iSCSI專屬網路,並按下〔確定〕按鈕。如圖16所示,在剛剛完成設定之時,在「路徑狀態」欄位中會出現「未使用」訊息,此時只要點選「重新掃描儲存區」功能,再按下〔確定〕按鈕,便會改為顯示「上次作用中」訊息,這表示此網路已經成功連線TrueNAS的iSCSI Target儲存區。

圖16  完成網路連接埠繫結。

接下來,只要點選至「設定」→「儲存裝置」頁面中,就可以檢視「TrueNAS iSCSI Disk」相關儲存裝置,一旦選取後,就能夠從下方的頁面中查看到此儲存區的完整資訊,包括識別碼、位置、容量、磁碟機類型、硬體加速、傳輸、擁有者、路徑以及磁碟分割詳細資料等等。在上方功能選項中主要可執行的功能,則有重新整理、卸除、清除磁碟分割。

最後,記得在尚未建立vSphere叢集之前,務必陸續把所有準備加入叢集的ESXi主機,通通完成上述步驟的設定。

新增iSCSI資料存放區

在完成了每一台ESXi主機連線TrueNAS iSCSI Target儲存裝置的設定後,接著就來完成新增資料存放區的配置,值得注意的是,此配置僅需要在其中一台ESXi主機完成設定即可。到ESXi主機節點的「資料存放區」頁面中,點選「動作」選單中的【新增資料存放區】選項,來完成LUN虛擬磁碟連接。

如圖17所示,在「類型」頁面中選擇「VMFS」類型的資料存放區。至於NFS類型的資料存放區,在往後如果有同樣於TrueNAS儲存區中,建立NFS的共享資料夾之時,就可以在此完成NFS資料存放區的新增。設定完成後,按下〔下一頁〕按鈕。

圖17  新增資料存放區。

在「名稱和裝置選取」頁面中,可以檢視到每一個LUN磁碟編號、容量、是否支援、硬體加速、磁碟機類型以及磁碟區格式。先為這個新的資料存放區命名,然後選擇所要連接的TrueNAS iSCSI Disk,再按下〔下一頁〕按鈕。在「VMFS版本」頁面中,建議選擇採用最新的VMFS 6以支援進階512e的儲存區格式,以及獲得自動空間回收的功能,然後按下〔下一頁〕按鈕。

在「磁碟分割組態」頁面中,可以設定將使用的資料存放區大小、區塊大小、空間回收細微度、空間回收優先順序配置。按下〔下一頁〕按鈕,完成設定。未來萬一發生現行資料存放區空間不足,仍然可以進行擴充,先到iSCSI Target完成虛擬磁碟大小的擴充,再回到ESXi主機上完成相對儲存裝置的資料存放區完成擴充即可。

萬一在剛完成資料存放區的新增後,卻發現名稱命名得不好時該怎麼辦?砍掉重練嗎?其實不用這麼麻煩,只要在選取資料存放區後按下滑鼠右鍵,接著點選快速選單中的【重新命名】做修改即可。

如圖18所示,便可以看到已成功將剛新增的資料存放區(Datastore)重新命名為「iSCSI Datastore」。最後,立即查看在其他ESXi主機中是否都已經自動完成此資料存放區的連線。

圖18  資料存放區清單。

建立vSphere叢集

確認完成ESXi主機連線TrueNAS iSCSI Target資料存放區的設定後,首先在資料中心節點的「動作」選單中點選【新增叢集】。同樣的功能操作,也可以透過資料中心的右鍵功能選單來完成。

如圖19所示,在「新增叢集」頁面中需要輸入新的叢集名稱,並且決定是否要將vSphere HA、vSphere DRS與vSAN功能一併啟用,一般都會啟用vSphere HA功能,以達到ESXi主機基本的容錯機制,關於這部分的操作可以參考筆者其他相關專文介紹後,再來決定即可,因為未來仍可隨時透過叢集的編輯設定進行修改。

圖19  新增叢集。

至於「使用單一映像管理叢集中的所有主機」選項,啟用這個選項後由於可以讓叢集中所有主機都繼承相同的映像,因此可以簡化叢集主機硬體相容性檢查與升級的管理,不過必須注意的是,此項功能僅相容ESXi 7.0以上的版本,並且一旦啟用,便會取代以基準的管理更新功能。

圖20  叢集快速入門。

在啟用此功能後,可以進一步選擇如何設定叢的映像,在此選擇「構建新映像」即可,然後按下〔下一頁〕按鈕。在「映像」頁面中,可以為構建新映像,選擇ESXi版本以及選用的廠商附加元件。按下〔下一頁〕按鈕後,進入在「檢閱」頁面,確認設定無誤後就按下〔完成〕按鈕。

回到叢集的「設定」→「組態」→「快速入門」頁面中,如圖20所示可以看到目前已完成「叢集基礎」的配置,往後若需要修改設定,只要按下〔編輯〕按鈕即可。接著,按下「新增主機」區域中的〔新增〕按鈕。

對於已經連接vCenter Server的ESXi 7.0主機,如圖21所示只要先從「現有主機」清單中勾選後再按下〔下一頁〕按鈕,即可看到每一台主機的摘要資訊。確認主機資訊無誤後,就能夠成功加入叢集。如果是要直接將剛完成安裝的多台ESXi主機一次加入至叢集中,則在「新主機」子頁面中,先完成所有欲加入主機的位址輸入,然後完成第一台主機連線帳號與密碼的輸入,即可將「為所有主機使用相同的認證」選項勾選,來快速完成多台新主機加入叢集的操作。

圖21  新增主機。

在完成將選定的主機加入叢集後,便可以在「新增主機」資訊中看到「主機和VC之間的時間已同步」和「所有必要主機均處於維護模式」訊息提示,如圖22所示。可以在此按下〔新增〕按鈕來繼續加入其他主機,或是按下〔重新驗證〕按鈕以重新確認主機的狀態。

圖22  完成主機新增。

接下來,在「設定叢集」區域內按下〔設定〕按鈕。在開啟設定叢集的「Distributed Switch」頁面中,可以協助迅速完成分散式交換器的配置,讓往後的網路配置維護過程中,迅速完成網路叢集的設定,而不需要像傳統虛擬標準交換器一樣得逐一手動設定,而只需要在此決定分散式交換器的數目以及各個實體介面卡的對應配置。

然而,如果仍希望採用標準交換的配置,將「稍後設定網路設定」選項打勾即可。按下〔下一步〕按鈕,來到「進階選項」頁面,如果在前面新增叢集的步驟中沒有啟用vSphere DRS、vSphere HA功能,則僅需要設定是否要啟用「鎖定模式」與「EVC模式」,以及設定「NTP伺服器」位址即可。按下〔下一步〕按鈕,完成設定。

完成叢集三步驟的配置後,除了會在「設定主機」區域中出現網路、叢集、超聚合式叢集組態符合性的狀態皆已打勾外,還可以從虛擬機器的檢視中,如圖23所示發現經由vSphere Cluster Services所自動建立的vCLS虛擬機器,其中數量的多寡是由系統自行根據叢集ESXi主機的數量來決定。

圖23  完成叢集設定。

儲存池快照管理

當vSphere叢集的主機開始大量使用TrueNAS的iSCSI目標儲存池空間時,對於虛擬機器的暫時備份,除了可以使用本身的快照功能外,也能夠善用TrueNAS儲存池的快照功能,來建立以iSCSI目標儲存池為單位的快照,如此一來,便可以即時且快速地保護位於這個儲存區中的所有虛擬機器檔案,怎麼做呢?

在開啟儲存池的管理頁面後,針對儲存池下所要快照的iSCSI資料存放區,如圖24所示點選功能選單中的【Create Snapshot】。緊接著會出現設定快照名稱的提示訊息,確認設定無誤後按下〔Create Snapshot〕按鈕。

圖24  使用儲存區功能選單。

針對所建立的儲存池快照往後要如何進行回復呢?其實只要點選至「Storage」→「Snapshots」頁面中,即可看到所有的快照,可以在選定任何快照後點選「ROLLBACK」,即可準備進行復原。

圖25所示便是執行復原快照的確認頁面,在勾選「Confirm」選項後按下〔ROLLBACK〕按鈕,就能夠立即完成復原操作。對於已經不需要保存的快照,在選定後按下〔DELETE〕按鈕來完成刪除,以便空出更多的儲存空間。

圖25  復原快照確認。

檢視運行效能報告

TrueNAS主機的運行效能牽動者vSphere叢集與虛擬機器的運行是否流暢,因此建議管理人員在定期的維護計畫中,最好能夠到「Reporting」頁面中查看一下有關CPU與記憶體的使用情形以及系統的負載(System Load)狀態。若發現系統對於資源的使用已逼近滿載,則必須於近期內添加更多的資源或升級硬體配備。

除了系統基本資源負載的檢視外,最好也能夠切換到如圖26所示的「TARGET」選項,查看有關於「SCSI target port iscsi」的存取效能,因為它關係著vSphere叢集主機中虛擬機器的運行效能。

圖26  iSCSI目標傳輸效能。

由於iSCSI目標儲存區的效能表現,是由底層的儲存池磁碟所決定,因此對於DISK選項效能的檢視中,可以進一步在「DEVICES」選單中來挑選關聯的磁碟,以及從如圖27所示的「METRICS」頁面中,選擇所要檢視的效能圖表類型(例如「Disk I/O」選項),以找出真正導致iSCSI目標儲存區效能不佳的原因。

圖27  檢視磁碟效能。

運行虛擬機器

使用TrueNAS來做為vSphere叢集的資料存放區,除了能夠享有上述所介紹的各項儲存池管理功能外,還可以考慮將一些僅須獨立運行的檔案伺服器、應用系統或用戶端作業系統,安裝在TrueNAS所內建的虛擬化平台中運行,一方面可以減少對於vSphere有限資源的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TrueNAS過剩的資源。

開始之前,先開啟TrueNAS的Shell介面,然後如圖28所示執行「grep VT-x /var/run/dmesg.boot」命令參數,來查看目前是否已經啟用虛擬化功能。關於這項功能的啟用,若是在實體主機,必須進入到BIOS來設定,如果是使用前面所介紹過的VMware Workstation Player來運行,則須開啟「編輯設定」頁面中的處理器(Processors)選項修改設定。

圖28  檢查是否已啟用虛擬化功能。

接下來,在TrueNAS的「Virtual Machines」頁面中,點選開啟「Wizard」設定介面來新增虛擬機器,如圖29所示,這裡除了要選擇Guest OS的類型並設定虛擬機器的名稱、描述、系統時鐘、開機方式、關機逾時秒數外,還建議勾選「Enable VNC」選項,以便後續能夠經由VNC介面連線操作Guest OS。按下〔NEXT〕按鈕,繼續設定。

圖29  新增虛擬機器精靈。

緊接著,還必須依序完成CPU與記憶體、磁碟、網路連線配置,以及上傳並掛載(Mount)安裝映像,最後便可以開始進行Guest OS的安裝操作。完成虛擬機器的新增後,還可設定是否要讓它在每一次TrueNAS主機開機時自動啟動。

結語

TrueNAS已是功能非常完善的免費儲存管理系統,不過在未來的更新版本中,若能夠再加入一些新功能與新工具,肯定會受到更多IT專業人士的歡迎。例如推出TrueNAS App,讓管理人員隨時隨地拿起手機就可監視目前系統效能的運行狀態、儲存池健康狀態等等。有了TrueNAS App搭配vSphere Mobile Client App,VMware vSphere整體維運絕對是無往不利。

<本文作者:顧武雄, Microsoft MVP 2004-2016、MCITP與MCTS認證專家、台灣微軟Technet、TechDays、Webcast、MVA特約資深顧問講師、VMware vExpert 2016-217、IBM Unified Communications/Notes/Domino/Connections Certified。>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