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中心 ESG 綠色永續 淨零排放 能源管理 不斷電系統 機器學習 浸沒式冷卻系統 液冷 PUE ISO 50001

可靠度省電須折衷求解 Direct to Chip液冷散熱興起

節能減排需求攀升 新舊機房挑戰大不同

2023-10-11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資料指出,隨著數位服務需求快速攀升,自2010年以來,全球使用網際網路的用戶數已增加了一倍多,流量增加了20倍,致使資料中心的能源耗用將不斷增加。雖然資料中心的用電效率已大幅提高,但隨著大型資料中心的工作負載快速增長,使得該領域的能源使用量每年的增長幅度多達20~40%。

氣候危機衝擊全球,ESG永續已成當前顯學,面對節能減碳課題,資料中心自然也成為備受矚目的焦點,尤其在數位潮流發展之下,資訊服務的需求快速攀升,企業在運用新興技術創新營運服務的同時,資料中心勢必也得提供更大量的能源與資源讓伺服器運行。如何兼具科技創新與淨零排放目標,將是未來企業亟需面對的課題。

伊頓電氣台灣與菲律賓總經理宮鴻華指出,受惠於AI與大數據等新興技術以及4G、5G等高速通訊技術的發展,近5至10年來,資料中心已發展為儲存、運算以及資料快速交換的場域,除了資料儲存需求大幅增加外,還提升了運算與智慧化的需求,例如無人駕駛的自駕車、ChatGPT等發展均需要高度智慧化的運算來加以協助。「這幾年,資料中心的角色已從隱性變成了顯性,而且還在持續整合各種應用,後續發展無可限量。然而資料中心並非不佔空間與成本,而且電力供應也是一大問題,再加上ESG減排要求,如何用地球最少的資源,產生最大的價值將是資料中心亟需克服的難題,而這也將帶動設施業者提供更完整的解決方案,而非只是單純設備銷售。」

既有機房限制多難改動

隨著淨零排放已成國際共識,為強化企業永續經營及資本市場競爭力,金管會在年初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分階段推動上市櫃公司揭露溫室氣體盤查及確信資訊,建構企業溫室氣體盤查能力。至2027年,資本額50億元以下之上市櫃公司,均應完成碳盤查。而完成盤查的下一步便是擬定目標改善,除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之外,藉由能源管理來落實節能減碳也是實現ESG永續的一種手段。

資料中心的能源管理可從兩個面向來看待,一是資料中心基礎設施效率表現,目前多半是依循能源使用效率(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PUE)作為指標,普遍希望達到PUE 1.5以下。能源使用效率的計算方式是「資料中心的總用電量」除以「IT設備的總用電量」,當比值越大,就表示在IT設備之外,耗用於冷卻空調、UPS等周邊的電力越大,相對也就越不節能。而另一則是ISO 50001能源管理標準,藉由識別和分析能源問題,找出相對耗能的設備,並依此規劃改善目標,以降低能耗與成本,並且進一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HPE技術服務事業處技術協理許鈞湞指出,不管是PUE值還是ISO 50001能源管理標準,現今都有方案,如資料中心基礎架構管理(DCIM)或碳管理平台來協助企業改善或追蹤與分析。舊有資料中心的問題主要還是在於過去資料中心的設計思維是以安全、穩定、可靠為優先,而後才考慮節能減碳,再加上許多既有資料中心都建置在商業辦公大樓內,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即便有心落實ESG要求,也幾乎沒有辦法改動。

他坦承,就實務面來看,新建案確實更容易實現資料中心的節能減碳目標,而且模組化設計比以往更受歡迎。然而,許鈞湞也觀察到,即便是新建資料中心,可靠度與節能也很難兩全,國內有許多資料中心設計都是依循Uptime Institute規範,以Tier 3以上的標準進行相關的規劃,而Uptime Institute規範是以可靠度為優先,甚至到Tier 4最高等級時,所有的線路都要實體的隔離,而這也意謂著冷卻空調需求也會跟著提高,但這樣的設計就會與節能環保概念抵觸,因為冷卻空調要被管控到最小範圍,以最有效地供應,才會有好的節能效率。如何從中找到折衷方案也是資料中心面臨的一大挑戰。

冷卻空調超額配置 ML助力明顯有效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資料指出,隨著數位服務需求快速攀升,自2010年以來,全球使用網際網路的用戶數已增加了一倍多,流量增加了20倍,致使資料中心的能源耗用將不斷增加,而這些資料中心以及資料傳輸網路也分別佔全球用電量的1%~1.5%。雖然資料中心的效率已大幅提高,但隨著大型資料中心的工作負載快速增長,使得過去幾年該領域的能源使用量每年的增長幅度多達20%~40%。

而這也促使市場不斷推出新的冷卻解決方案,以便能夠更有效地帶走資料中心產生的「熱」。尤其,在資通訊技術的演進下,資料中心單一機櫃的機架功率密度已從早期的3kW躍進到50kW,很明顯地,氣冷式冷卻空調已無法因應高功率密的需求,液冷技術(Liquid Cooling)與浸沒式冷卻(Immersion Cooling)便順勢而起。

施耐德電機關鍵電力暨永續部門總經理黃建棠認為,冷卻空調技術從早期的氣冷式發展到機櫃式空調,而後有風牆式空調系統,現今則走到Direct to Chip的散熱方式,「這是一門非常酷的技術,而且有望在未來取代機櫃式空調,」他提到,目前施耐德電機已與CoolIT Systems合作,由於浸沒式冷卻能夠容忍更高密度的發熱,因此施耐德電機也開始著手開發新型的排插、機櫃、排管跟管道(Piping),甚至連匯流排都需要更新。

「其實,節能減碳沒有想像中的困難,」黃建棠舉例,過去企業為了確保IT設備24小時運行,冷卻空調往往超額配置,明明只有8個機櫃卻放了4台機櫃式空調,想當然爾,資料中心內的溫度一定非常低。

「台灣的資料中心九成以上幾乎都有冷卻空調超額配置的情況,其實只要安裝智能空調優化系統來進行製冷優化(Cooling Optimize),瞬間就能節省40%~50%的電費。」他提到,因為Cooling Optimize運用了機器學習(ML)技術,在有效偵測現場環境溫度之餘,能即時調節空調設備運轉,使能源供給貼近真實需求,減少能源浪費,並實現最低能源消耗。

虛擬化有助提升能源效率

擬定具體有效的改善策略,才能降低資料中心溫室氣體排放。對於資料中心而言,除了風扇、冷卻、水泵、配電等基礎設施之外,伺服器、儲存設備、通訊設備本身的效率以及碳排放,也是影響資料中心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因素。而在硬體之外,藉由軟體如虛擬化技術,也能因降低資料中心伺服器購買的數量,從而達到減碳的成效。

尤其,台灣年初已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再加上台灣碳權交易所已於8月進駐高雄軟體園區,未來企業也可望購買碳權抵減。事實上,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9條便規定,碳費徵收對象因轉換低碳燃料、採行負排放技術、提升能源效率、使用再生能源或製程改善等溫室氣體減量措施,能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並達中央主管機關指定目標者,得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核定優惠費率。而基礎架構的虛擬化便是著眼於能源效率的提升,透過虛擬化來提升資源的使用率、優化資訊設備能耗、汰除老舊耗能設備以及閒置資源優化。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