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雲 伺服器 訂閱制 邊緣運算

硬體月租月付搶市 伺服器品牌商正面對決公有雲業者

因應伺服器訂閱制擴散 公有雲服務模式加速變化

2023-09-18
傳統伺服器銷售模式為買斷銷售,然面對公有雲服務的競爭,全球伺服器品牌商陸續提供伺服器訂閱制,允許用戶以契約月租月付方式使用伺服器。伺服器訂閱制使公有雲業者也必須變化發展以因應競爭。

傳統伺服器銷售模式為買斷銷售,然面對公有雲服務的競爭,全球伺服器品牌商陸續提供伺服器訂閱制,允許用戶以契約月租月付方式使用伺服器。伺服器訂閱制使公有雲業者也必須變化發展以因應競爭,例如加強發展差異化的平台服務,以及拉攏更多軟體開發商加入其應用程式市集,以減少齊頭式的運算力費率競賽。

戰局從機房、雲端延伸到邊緣運算

在品牌伺服器業者中,慧與科技最先推出伺服器訂閱制,於2016年發表GreenLake,而後2019年聯想也推出TrueScale,2022年戴爾推出Apex,另外思科亦有Intersight等。

事實上在相近時間,公有雲業者也同樣應對市場需求,推出各種落地的運算方案,例如2016年微軟推出Azure Stack(之後更名為Azure Stack Hub),或亞馬遜於2019年推出AWS Outposts等,同樣將伺服器推送到企業用戶端,完全由用戶自主掌控實體防護、連外網路等以確保機敏資料不外流,同樣採依據用量收費。

不過,差別在於用戶已支付整機系統的硬體費用,若再支付系統內原公有雲服務使用費,必然再墊高開銷,用戶恐難以消受,故公有雲業者對於落地系統的服務採低費率,相同服務僅為公有雲費率的一成甚至更低。

另外,公有雲商也與諸多在地夥伴合作,允許其購置落地系統並再對終端企業用戶營運收費,此同樣採低費率設計,使夥伴有服務獲利空間。舉例而言,由於微軟在台灣並沒有設立公有雲資料中心,最接近的連線位置在香港,因此微軟與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合作,由台灣大哥大、遠傳購置Azure Stack系統,並進一步對用戶提供類同於Azure公有雲的服務,如此對於有機敏資料落地不允許出境,但又期望使用公有雲服務的用戶具有吸引力,或對公有雲服務有更快速即時反應需求(即傳輸的低延遲)的用戶具有吸引力。

不僅伺服器如此,相同訂閱作法也擴展延伸至物聯網領域的閘道器、邊緣運算等領域,由於許多物聯網應用情境需要在感測現場裝設大量閘道器,動輒數十、上百台,對企業用戶而言同樣也是沉重財務負擔,故伺服器商也對此提供訂閱制,允許先行大量裝設閘道器,而後依據使用量計費。

因應品牌伺服器的競爭,公有雲業者同樣有回應動作,一是推行預留執行個體(Reserved Instances,RI),過往的公有雲服務是先使用後付款,預留執行個體則是由用戶預先承諾使用一至三年的運算量,如此公有雲業者可以給予更多的費率折扣,概念類似過去悠遊卡曾施行的先儲值、後享受八折乘車費率,但差異在於預先購得的運算量採逐月消耗,無法保留。

由於伺服器訂閱制中有部分方式也是要求用戶每月支付基本費並給予基本使用量,無論是否有使用到該量都需要支付,而非完全依據用量多寡計費,對此預留執行個體某種程度上可因應此種費率形式的競爭。

二是公有雲業者也推出邊緣運算系統,如微軟以Azure Stack為基礎推出Azure Stack Edge,或亞馬遜以AWS Outposts為基礎推出AWS Outposts Edge,定位均類似於物聯網中的閘道器位置,也採行與公有雲類似的租費、用量計費設計,以此與傳統伺服器業者爭搶市場。

公有雲業者的迎戰與轉向

伺服器訂閱制看似有效地回應公有雲服務的競爭,但其實有其侷限,其硬體規格效能的擴展延伸性有限,無法與公有雲服務的龐大資料中心機房內的數百、數千部伺服器相比,一旦有極高度尖峰用量需求,訂閱制依然無法滿足。

另外,伺服器業者的軟體技術開發能量也偏重在系統層面,但如運算力調度、儲存空間調度、網路頻寬調控等,更高階的用量型服務仍持續摸索中。相對地,公有雲業者多已布局多種進階服務,例如谷歌提供地圖服務並依據呼叫次數計費,或提供語言翻譯服務、聊天機器人服務,這些均是以硬體背景為主的伺服器商短期內難以提出對應方案的,除非強化與軟體技術夥伴合作發展方可能實現。

公有雲業者亦明瞭自身優勢在於龐大的擴展延伸性與軟體技術能力,故除與傳統伺服器商正面競爭外,也積極發展差異化競爭,例如提供量子電腦運算服務、提供衛星地面支援站租用服務等,減少單純的運算力費率競賽。此外,也加速布局軟體服務,除自主程度較高的平台即服務(PaaS)服務外,也以原有即建立的應用程式市集為基礎,加緊拉攏軟體開發商與其合作,增加用戶對公有雲的黏著度與使用價值。

事實上,從公有雲市場中最大主占商亞馬遜的年會re:Invent 2022即可知,年會期間發表的多項新服務多與大量資料分析相關,唯有雲端系統、雲端環境能容納龐大的資料量,並以龐大資料為基礎進行各種分析應用。加上公有雲商不斷發展獨到的分析工具、分析服務,勢將成為吸引用戶的關注點。

未來展望

公有雲業者是先承受高昂固定成本的風險,而後以靈活的租賃收益中逐步回收,伺服器業者等於回應公有雲業者,除過往的伺服器庫存成本風險外,也加碼承受更高的訂閱制資本風險,對用戶提出更彈性合理的付費制度。

雙方除正面交鋒外,公有雲商也同樣發展差異化競爭,發展伺服器訂閱制難以取代的大數據分析環境與工具、發展量子運算服務、衛星地面站服務等。因此,我國公有雲營運商不能單純只投入資金規模競賽,應進一步探索在地企業對於雲服務的需求缺口,除強化軟體技術的投入,並透過較國際較為靈活的身段,在國際公有雲大廠及伺服器品牌業者間,發展差異化的競爭力。

除此,公有雲業者面對伺服器訂閱制的競爭有多種因應方式,包含更正面迎戰的落地系統、落地邊緣運算系統,同時也提出預訂享折扣的公有雲服務,然自身也運用軟體技術積極開發更具獨到價值的PaaS服務,並拉攏軟體即服務(SaaS)開發商加入其應用程式市集,使公有雲服務有更多加值應用選擇。

對此,我國軟體開發商、資訊服務業者若與國際公有雲商合作,有機會將自身的方案推廣到全球市場。此外,在這波伺服器訂閱制風潮下,不僅是國際公有雲業者,包含本地公有雲業者、伺服器業者等無不積極透過強化軟體服務豐富自身的產品組合,提供更多元的服務情境,也是我國軟體開發商或資服業者踏上不同競爭舞台的好機會。

<本文作者:郭思偉現為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