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辨識

安心迎向全民刷臉時代

2022-04-08
人臉辨識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話題。如果相信從媒體上所讀到的一切,可能會以為人臉辨識技術普遍不受信任、令人討厭。其主要原因在於大家害怕會被侵犯個人隱私,加上媒體錯誤資訊的推波助瀾,許多人接受了這個想法,擔心一旦人臉辨識技術認出及確定自己的臉部,駭客就可以輕鬆闖入資料庫,竊取自己的身分,且再也無法恢復。

這並非事實。人臉辨識和其他生物辨識技術是最安全的身分驗證方法之一。它比傳統的密碼安全得多,被盜的可能性更小。你不會丟失你的生物特徵——你的臉、指紋和眼睛虹膜總是相依相隨,因此對許多人來說,生物特徵比密碼更實用。

事實是,為提高安全性、創造更好的使用者體驗、降低成本,各產業紛紛投資人臉辨識技術。從航空到汽車業、從執法部門到邊境管制機構,從旅遊、零售、公共安全到醫療保健產業,各種人臉辨識技術的實際應用,結合生物驗證所帶來的更高安全性,將在2022年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常被使用。

根據研究機構Juniper Research調查,人臉辨識硬體每年成長50%,且預計到2024年人臉辨識軟體將出現在13億個裝置中。例如,在人工智慧的支援下,萬事達卡(Mastercard)和生物認證技術廠商已透過手機中的人臉辨識軟體,進行支付驗證和其他高階的驗證工作,2022年開始,這種應用還將持續增加。

驅動人臉辨識應用發展的力量很多,匯集了電信5G、人工智慧、邊緣技術和物聯網等多種技術的智慧城市計畫就是其一。智慧城市的人臉辨識不僅用於公共安全,同樣的技術原理可以用來辨識物件,以判別「不適當」的物體,如垃圾溢出的垃圾桶或破損的公車亭等,並提醒相關機構採取必要的措施。

然而,近二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大家認為人臉辨識技術的最大加速器之一。世界各地的企業和機構都採用此技術作為減少人員接觸點的方法,包括藉由減少臨床環境中的接觸點數量,來降低新型冠狀病毒等病毒的傳播。

桃園國際機場也從去年12月開始,運用NEC人臉辨識技術在第二航廈進行「One ID臉部辨識系統」試辦計畫。預計2023年開始讓國人能在機場辦理與進行各種手續,例如報到、托運行李、安檢、免稅商店、登機等,而不需要出示護照與登機證。更重要的是,這套人臉辨識系統可判別戴口罩的人員,且驗證時間不到一秒鐘,準確率超過99.9%。

人臉辨識持續被廣泛運用在不同場域,與其將人臉辨識視為個人隱私的威脅,不如了解人臉辨識所帶來的效益。現有成千上萬的使用案例表明,如果部署得當並得到使用該軟體的人的同意,人臉辨識應用能夠協助創造一個更安全的環境,並在各種場域中創造完美的客戶體驗。

<本文作者:何彥明現為NEC台灣技術長>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