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路由協定之設定與疑難排解技巧

這篇文章將整理出各種常見路由協定的疑難排解技巧,包括如何設定各種路由協定以便於讓它們正常運作、檢視路由協定的設定值,以及如何做到即時的偵錯技巧等等。

這些指令的關鍵字為network,後面分別接上位址、位址遮罩以及區域號碼。第一個接上的位址可以是網路位址(Network Address)、子網路位址(Sub-network Address)或是單一電腦的IP位址,以上面這兩行範例指令為例,分別是172.16.1.1和10.1.1.1兩者。

接下來要指定的是遮罩(Wildcard Mask),這個遮罩用來指定所要符合(match)的IP位址,0代表必須符合,而1表示不比對,也就是「Don’t Care」的意思。舉上面的範例指令來說:


這一行就是代表要符合172.16.1.1這個IP位址才行,因為後面的遮罩為0.0.0.0,也就是整個IP位址要完全一樣才行。最後所指定的area 0,則代表OSPF路由協定所運行的區域代碼,這個代碼可以是十進位的任一數字,中間也可以穿插小數點。

而在Multi-access的網路中,會選出一台Designated Router,也稱為DR。Multi-access的網路是指一個網路內可使用兩個以上的路由器,例如乙太網路。同時也會選出一台Backup Designated Router,稱為BDR。

DR路由器必須負責產生LSA封包,以便給所處的Multi-access網路使用。這個DR路由器的責任就是要減少路由更新所需要的網路流量,以及管理整個網路Link-State資料同步的動作。

而DR路由器和BDR路由器的選取方式,是根據OSPF路由協定所定義的優先序以及使用OSPF路由協定的路由器ID值來決定。至於那些不是Multi-access的網路類型,例如Point-to-Point Serial Link,就不需要選出DR路由器和BDR路由器。

檢視OSPF路由協定的方法

就OSPF路由協定而言,有一些特殊的顯示設定指令是其他路由協定所沒有的。這裡整理出常用的一些指令,如下所示:


OSPF路由協定的儲存資料中分成鄰近設備資料表、網路拓撲資料表以及路由路徑資料表等三種資料表。以上這個指令就是用來顯示OSPF路由協定的鄰近設備資料表。


以上這個指令則是用來顯示OSPF路由協定的網路拓撲資料表。


這個指令則是用來顯示區域ID值以及鄰近設備的資訊。


最後這個指令是用來顯示目前路由協定的運作情況以及相關的設定值。因為這些指令都是show指令,所以要記得是在Privilege Mode下執行。至於OSPF路由協定的即時偵錯相當少用,加上篇幅因素,這裡就不做介紹。

結語

這篇文章算是比較高階的文章,這裡假設各位讀者對於RIP、IGRP、EIGRP以及OSPF路由協定的運作原理大致都已經明白,因為要著重的是各種路由協定的設定方式和疑難排解的方式,以方便各位讀者做個比較。筆者的文章偶爾會針對各個路由協定做個統整性整理的文章給各位,讓大家有個全方位的知識,以便成為更專業的網路管理人員。

<本文作者:胡凱智,目前在美商Mozilla擔任資深全球專案經理,曾於趨勢科技任職七年多,有兩年美國矽谷工作經驗,在美國專利局擁有軟體專利。讀者可在其部落格獲取更多網路知識及交流建議:http://tw.myblog.yahoo.com/kaichih-hu>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