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領商機 Tech X.0浮現 全球IT首重節約 大陸硬體後市仍強

2008-06-05
IDC今年所舉辦的世紀領航科技高峰巡迴論壇以「Tech X.0」為名,象徵科技或潮流的世代變遷。就像「摩爾定律」所體現的概念,科技發展的速度只會越來越快,而每當有個新階段出現時,業界都會喜歡用2.0、3.0等方式稱呼,先前這些稱呼總會帶來一陣風潮,但發展越來越快時,可能每半年甚至每三個月便有一次新世代出現。因此以「X.0」為名,同時也表示著技術變遷之快速,已經沒辦法有一個定量的稱呼了。
亞太區董事總經理Eva Au便表示,IT商業流程的週期輪迴總有一定模式,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技術創新與建構成一定的商業模式間,以往都需要數年的研究規劃,才能建立出一套良好的營運模式(Business Model),但最近幾年來,許多新技術一出現,旋即就有相關的成功案例出現。例如AJAX技術才逐漸成熟,我們就已經可以看到多個社群網站成功導入,並引起一波旋風,並且在短時間之內,又引發了另一波的技術創新思維,這就是以技術引領技術,並且引爆另一波創新的狀況。  

挑戰未來:開創新機會  

但機會不會平白無故展現在眼前,要如何根據既有的統計數據及架構,經過分析找出未來可能的發展模式及機會點,就不是一般人或機構可以做到的。對於2008亞太區的發展,Eva Au以IDC的觀點來看,其中在企業端會帶來潛在商機的包括:區域性的高成長量、綠色IT環境、企業2.0(Enterprise 2.0)、商業智慧的採用、ITIL v3的導入及供應鏈與價值鏈的整合性,在這些環節中,不論是產品改良、架構精簡甚至是支出成本降低,在在都可以帶來不一樣的企業型態改變,如果企業沒有辦法依循著潮流進化,就會被潮流所淹沒。畢竟所有新技術或概念,在資訊大海中雖然看似一粒小水滴,但是其中會帶來的影響卻是全面性、延續性且更即時。  

以統計學上的鐘型曲線來看,過去新技術的影響時間是短期且有限的,除了中間爆發點前後的時間外,影響層面並不大;但現在的新技術影響卻是越來越全面,也越來越貼近使用者,影響時間也更長,在多種不同技術的交互影響之下,整合之後就成為一股沛不可擋的力量,要如何站在資訊改變的浪潮上,同時尋找新契機,就是企業需要隨時掌握的目標。  

開拓市場:瞄準大中華  

過去企業在全球化佈局時,往往會因為每個地區的風土民情不同,而選擇在多個國家設立據點,並設計規劃出不同的商業發展與計畫。但時至今日,由於網路與應用服務的改進,分散式架構的反應能力及技術支援能力,都不如集中式架構。  

IDC亞太區副總裁Kitty Fok便表示,將數個國家集中構成一個次區域能夠將所有支援能量集中一處,提供更靈活且精簡的服務團隊,不但管理上更為簡單,最佳解決方案的導入也會更快。  

但需要留意的就是不同國家所使用的語言及文化差異,會不會造成困擾。大中華區由於幅員廣大,人口數眾多,本身就構成獨立市場的條件,加上過去數年成長的獨特性,因此應將大中華地區視為亞太區外的次區域,如此在企業營運與統計分析上才會更精準。

點圖放大
資料來源:IDC
▲在大中華地區IT採購預算的成長率逐年下降,但是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其總金額卻是節節攀升。雖然服務不斷帶動整體成長率,但其所採購的內容幾乎都是以硬體為主,造成架構上的偏斜。

而且由過去數年的數據分析上來說,中港台三地都呈現類似的成長曲線與趨勢,比例上的差距並不十分顯著,而大陸地區則由於規模因素,成為一個巨大且相當有潛力的市場。雖然說市場主要潛力是落於大陸地區,但台灣地區卻相對掌握多項優勢:產品、解決方案、經驗、服務銷售模式與通路策略等項目。  

雖然大陸地區近幾年成長相當快速,並且也從各個先進地區學習相關經驗,但是部分經驗會因為文化差異而無法完全複製,但在台灣地區卻曾經在導入與實施的過程中,嘗試並遭遇過相關問題,在相當接近的社會文化之下,台灣經驗是很容易在大陸重新複製的。  

因此我們時常可以看到許多外商需要在大中華區設點佈局時,往往會先以台灣作為第一站,就是因為台灣的資訊相關基礎建設相當完整,同時較為願意嘗試新事務,在台灣所汲取到的經驗,都可以成為他們未來揮軍大中華區的利器。  

不過Kitty Fok也點出大陸市場目前很明顯的狀態,ICT市場目前是由服務掛帥推動整體成長,但是在市場上,仍然以硬體銷售為大宗。這種現象過去在台灣也是相當明顯的,無論在企業界或是消費者端,買方不但要眼見為憑,還要是實在的物品,因此也造成硬體採購案的比例依然居高不下,而軟體只淪為硬體的附庸。  

而在IDC的2008年預測中,認為中小型企業將會為大陸地區帶來相當龐大的市場價值,IT花費約佔總市場產值的35%,相當於188億美金。主要會導入的解決方案依序為財務系統、企業網站、郵件系統與辦公室自動化方案。  

架構改造:降低能量消耗  

為了因應集中化架構,企業的資料中心也愈形重要,但在此同時,我們必須瞭解企業在營運上的目標究竟為何。IDC全球資深副總裁Vernon Turner表示,在資料中心趨勢調查報告中指出,企業對於營運目標的第一項要求,就是如何降低支出,依序才是提高客戶滿意度與增加營收。  

要如何降低支出?是從人開始著手?或是智慧型辦公室?通訊架構或軟體?其實這些都是環環相扣且互相影響的元素,我們可以從技術與運作、員工工作彈性與硬體回收及消耗管理等三方面著手。因此可以發現綠色節能議題正在企業端緩慢但穩定的蔓延著。  

在2007年9月於美國的調查報告中,產品節能是最受到IT供應商重視的項目,而從資料中心的費用結構中,我們也可以發現與能源相關的項目,如電源供應與冷卻費用,佔了資料中心所需成本的多數。  

綠色IT除了可以協助相關環保工作更順利外,對企業而言,同時也可以藉由降低能源損耗,而節省相當多常態性支出。下一代資料中心改變的契機,也是由此而生。不但強化所有設備的效能,並降低能源損耗量之外,同時還應該以更開放且整合性的服務,提供更多人使用,並且減低專屬設備的影響,讓設備利用率更高,架構更具彈性。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