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使用者出發  IT監控流程化

2010-01-05
王秉慎指出,監控就像人的眼睛一樣,不斷地確認問題是否已經發生,監控的範圍包含可見的實體設備,例如機櫃、設備、網路線、幾台大型的儲存設備以及不可見的各種應用程式與系統,例如SAP、Java的應用、資料庫或是企業自行開發的應用系統,全都屬於監控的一環。尤其使用者在使用這些應用服務時,並不會關心使用的是那些硬體所提供的服務,而是這個服務會不會被順利地被使用,這也是在機房管理中看不到的,未來的監控管理,不只是管CPU的使用效率、記憶體、網路有沒有斷線,更重要的是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待監控。
▲HP軟體事業處技術部協理王秉慎認為,機房的維運管理必須包含監控、自動化以及流程三大面向。
「自動化的實現在管理上也相當重要,例如要更新修補程式(patch),又或者是預計某一伺服器明天有大量的使用者湧進,現在需要做系統檢查,資料庫、網路連線有沒有正常,這些都必須透過自動化的機制來做,否則管理就會趨於複雜。」 王秉慎補充,自動化機制除了可以節省人工之外,還可以減少人為疏失,而且把跨部門的溝通時間降到最低,這是因為自動化的實現必須將過程標準化,就像是早期的生產線是以人工一個個把零件放上去,現在則有自動化的機制取代是一樣的道理,未來在下一代的機房管理中,除了監控之外,自動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最後則是流程。」他提到,如果監控是眼睛,自動化機制是人的手腳,而流程就是人的大腦,這個流程是指有些事情需要有人去做確認的動作,像是需要有人開會有了決策後再交由設備來執行,這些過程就要連結到流程管理,這一個部分就跟ITIL有著密切的相關。舉個例子來說,假設企業的監控做得非常完整,就會收到一些事件進來,這些事件該由誰處理,處理的流程為何,要是當事人不在,又該由誰接手,而這個事件與那些客戶有關,要是同時有五個事件需要處理,那一個又該優先?這些就與ITIL的程序有著相關,像是異動管理以及變動管理也是在這個範疇之中,牽涉到人與組織的比重也會較高。  

王秉慎認為,未來監控的方向不只是管理硬體層面,更重要的是要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監控,出問題時也要從使用者的角度來分析,因此監控的思維也已經有了轉換,從早期基礎架構的監控,逐漸變成商業程序的監控,或是交易流程的監控。 這個趨勢會愈來愈明顯。  

「就以申請手機門號來說,光是申請的手續中間就會連結到非常多的應用系統,例如前台的應用系統用來輸入使用者的基本資料,接著是電信設備開通的動作,再來是建立使用者資料準備出帳,單一個商業行為就連結到好幾個交易系統,如何把交易系統適當地模型化,利用商業流程的方式,把IT系統流程化,這些系統中還有很多元件,而這些也是在做商業模組時必須考慮的細節。」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