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減碳才能長保合規 高層力挺專案方可落實

2023-09-22
淨零排放已成全球共識,然而在實現碳中和之前,企業須經過碳盤查、碳計算、碳驗證、碳減量以及碳抵換等過程,而盤查就是企業的碳健康檢查,一如減重前的身體檢查,唯有了解熱點在哪裡,例如冷卻設備用電過高或是源自於供應鏈的碳排,才能知道該從何著手。

隨著國際趨勢、法規加速推進淨零排放,ESG永續也成為近兩年來的新顯學,企業節能減碳已箭在弦上。為了協助企業加速內部數位化碳管理流程,落實減碳目標,精誠推出Carbon EnVision雲端碳管理系統,偕同顧問團隊共同輔導企業,進行組織型碳盤查邊界及基準設定,並且串聯上下游供應商資料交換以及內部營運活動數據,以便即時地進行碳排計算。 

精誠資訊數位永續事業部資深協理劉勝登指出,台灣身為全球代工重要的供應鏈角色,無可避免一定會遇到品牌商對供應鏈碳排數據的蒐集與揭露要求,面對不減碳就沒有訂單的壓力,碳盤查已經與企業營運存續息息相關。「除了永續人才不足外,缺乏中長期的計畫也是問題之一。」他提到,企業完成第三方確信僅僅只是取得了供應鏈的門票而已,在碳盤查之後,還有碳減量、生產材料轉換,以及每年降低的減碳目標策略,如果只看眼前,其實很難應對往後到2030年、2050年的階段轉型目標。

「為了呼應全球趨勢,不少上市櫃公司都以2050年淨零排放為目標,並且設定逐年降減,然而降減的比例究竟從何計算而來?企業需要有科學方法依據,」劉勝登表示,ESG永續需要長期的推動,且持續不斷地改善,在沒有足夠的永續人才情況下,數位平台能提供協助與引導,助企業循序漸進地完成盤查,而且這些盤查蒐集而來的數據還能透過精準的計算,作為減碳策略的依據,以便增減行動資源,同時無須擔心人員異動帶來的經驗傳承問題。

顧問參與陪伴制定長期規劃 

淨零排放已成全球共識,然而在實現碳中和之前,企業須經過碳盤查、碳計算、碳驗證、碳減量以及碳抵換等過程,而盤查就是企業的碳健康檢查,一如減重前的身體檢查,唯有了解熱點在哪裡,例如冷卻設備用電過高或是源自於供應鏈的碳排,才能知道該從何著手。 「企業首要第一步就是進行ISO 14064-1組織型碳盤查,」他提到,淨零排放路徑有不同的階段與目標,但無論如何,盤查整個邊界內所有的碳排放量,方能瞭解熱點所在。若因用電或是其他能源導致碳排放量過高,那麼就可以考慮導入ISO 50001能源管理,從電力著手減碳。若是因品牌商要求,則可以進一步執行碳足跡(ISO 14067)。接著才有機會進到下一階段的碳抵換或是碳中和。

精誠智慧綠能發展處永續管理顧問陳敏葳也補充說明,在三級警戒期間,便有金控業者提出,2021年的碳排放量遠低於過去幾年,釐清原因後發現,關鍵就在於員工的出缺勤,當年為了因應疫情施行遠距辦公,多數員工均在家上班,辦公室的冷氣空調以及電燈照明都沒有使用,因而大幅降減。「ISO 14064-1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等同於企業的完整體檢,透過盤查,找到問題所在,才能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調整與改善。」 

劉勝登指出,從碳盤查到碳中和,每個階段都是環環相扣,因此在協助企業碳盤查的過程中,除了運用數位工具協助之外,精誠在每個專案也會搭配顧問一同參與,協助企業制定長期規劃,並且在過程中持續地陪伴企業並且了解當下的困境,給予相關的資訊協助。「我們也會建議企業多讓員工參與ISO 14064-1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ISO-14067碳足跡相關課程,唯有讓員工理解,才會懂得如何實施與執行。」

碳權折抵有限制 

今年八月,台灣碳權交易所已於高雄正式掛牌成立,一時之間,「碳權」(Carbon Credits)也受到眾多矚目,未來碳權或碳抵換的額度也可能成為另一項加速碳盤查的誘因。

然而,陳敏葳也提醒,企業若是打著全部購買碳權來減碳的算盤,從法規面來看就不可行。站在科學減碳的立場,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便有規範要極力做絕對值減量,企業必須致力於公司內部的真正減量,只有保留最後的5~10%可以用碳權折抵,而且折抵碳權的類別也有所限制,只能使用自然碳權,例如造林或是運用CCS(碳捕捉或碳封存)技術的碳權,並沒有大幅地開放企業以碳權折抵。 「國內環保署(現已升格環境部)也規定,目前只能向境外購買總量的10%,而且後續還有可能調整,」她提到,境外碳權相對會比台灣便宜,然而碳權抵銷的是所處土地上的碳排放量,如果全部用境外的碳權來折抵,其實就沒有辦法真正降減台灣的碳排。限制10%的原因也在於此。

數位工具更省時省力 

同樣也是以SaaS服務形態提供,Carbon EnVision雲端碳管理系統主要包含了帳號管理、係數管理、單據上傳、數據分析、ESG資料庫以及報告產出等模組,可為企業量身訂做減碳策略、全面分析碳排風險,並且在合規的前提下計算碳排量,同時也可彙整多元係數,並且整合多廠據點以及應用權限。

劉勝登提到,碳盤查並不是總經理或永續長的責任,而是全體員工都與其相關,因此碳管理平台必須是個協作系統,例如製造業工廠有廠務人員也有會計人員管理帳務,當要蒐集相關的盤查資料時,油電相關的單據就會掌握在會計或總務的手中,但是實際生產端單據其實是由廠務在統管,而出缺勤的資料卻是在人資單位,換言之,碳盤查跟全公司都有關。然而,如果讓所有相關人員透過電子郵件或是雲端共用資料夾上傳資料,然後由環安衛的同事來進行整理,其實是一件相當大的工程。

精誠資訊數位永續事業部資深協理劉勝登指出,碳盤查已經與企業營運存續息息相關。

「某南部扣件業客戶,光是計算原料運輸碳排一年的單據就有三千多張,而且公司只有簽收單,系統上也只有金額,沒有具體的公里數,在輔導的過程中,同仁就花了整整一個月來釐清與計算,耗時又費力。」他說明,這也是為何精誠要設計帳號管理模組的原因,企業需要一套系統讓負責的人員定期把資料填入,甚至能夠串接既有的數據與ERP系統。而且可以對比去年同期的表現,如果當月的碳排放量增加,那麼下個月就得再降減一些。

另外,單據上傳模組的用意是為了第三方查證時,更方便提供佐證資料。ESG資料庫模組用來提供最新的ESG相關訊息,目的是用於知識傳遞。而係數管理則會因地而異,因此排放係數進行管理,並且持續地更新,以往這項工作是由顧問公司每年以人工搜尋後手動調整更新,現在精誠則已經直接把係數綁定在後台,只要輸入使用量就可以進行計算。

劉勝登最後強調,碳盤查之前,要先有高階主管承諾,所以一開始一定要有個起始會議,由高階主管承諾,否則大部分的負責人員根本沒有辦法叫得動其他平行單位來提供相關的資訊,這個步驟相當重要。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