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Continuity Off-Premises On-Premises 業務持續營運 災難備援 內部部署 人工智慧 客戶體驗 外部部署 雲端 大數據 物聯網 零售業 DR 電商

業務持續營運堅實後盾 四層面考量設施維運

2018-05-09
許多企業正透過現代化IT跨出數位轉型的第一步,但IDC資料中心趨勢及策略團隊研究總監Jennifer Cooke卻提醒,企業資訊機房很可能跟不上IT基礎架構的變化。根據IDC預估,到了2020年,新IT架構的繁重工作量將迫使55%的企業必須更新現有的機房設施或是重建新設施以實現資料中心的現代化。
許多企業正透過現代化IT跨出數位轉型的第一步,包含將服務拆成大量模組並以API相互連結、用軟體定義一切來打破傳統架構的束縛、部署快閃儲存與橫向擴充方案來增加效能與容量,以及運用雲端資源打造持續營運計畫。但是IDC資料中心趨勢及策略團隊研究總監Jennifer Cooke卻提醒,企業資訊機房很可能會跟不上IT基礎架構的變化。原因是,資訊機房的生命週期至少十年以上,甚至是數十年,而IT的技術卻不斷演進,功耗、散熱以及空間都已經發生了變化。根據IDC預估,到了2020年,新IT架構的繁重工作量將迫使55%的企業必須更新現有的機房設施或重建新設施以實現資料中心的現代化。

台達電子關鍵基礎架構事業部應用技術經理陳仲倉指出,由資料驅動的轉型正在影響著企業的IT策略,愈來愈多的企業引進兼具高效與運算力的設備來提供應用服務,或是用於儲存、運算及分析資料,其衍生出來的就是高電量、高能耗的挑戰。電力不足自然無法提供應用服務運行,而冷卻空調若無法帶走IT設備所產生的熱,很可能因為熱當而導致營運中斷。

電力與空調是二大基本挑戰

▲台達電子關鍵基礎架構事業部應用技術經理陳仲倉指出,資訊機房初始的規劃設計固然是打下基礎的關鍵,但是要讓企業營運不中斷,一定需要從後續的維運下手,這包含了組織、維護、教育訓練以及風險評估等層面。
他提到,早期資訊機房設計,單一機櫃的供電量約莫是在3kW至5kW之間,隨著高運算時代來臨,機櫃供電的需求來到10kW以上時,供電系統架構就必須有所考量,而原本的空調設計也要思考如何強化。舉例而言,企業向台電申請10MW契約用電,但是初期並沒有使用到10MW,而只需要2MW,隨著企業轉型需求,2MW的電力已經用掉9成,這時就可以準備向台電申請提高企業用電量,但如果企業當初只有申請2MW的契約用電,想要再向台電申請增加就有其難度,這時往往需要透過新建資訊機房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另外,在空調設計方面,如果要汰換成高噸數的空調設備,很可能擠壓到IT設備可使用的空間,以往IT設備與機房設施的空間佔比約莫是2:1,隨著需求的改變,空間佔比將轉變為1:1,除此之外,如果既有機房通風效果不佳,當然可以加一些風扇,讓風的流動可以更順暢,萬一資訊機房本身沒有冷熱通道、混風嚴重,就建議必須改變機櫃方向,將設備面對面的擺放,透過冷通道與熱通道的設計來改善風流。這些都將是既有機房需要克服的問題。

近幾年來,金融產業專注於金融科技轉型,由於服務不能中斷,因此通常不會選擇在舊機房中改造,而且供電的架構都已經固定了,很難再去修正,一般常見的作法是找一個新的地點建置資訊機房,然後慢慢將服務遷移到新機房中,而且單一機櫃的電力規劃大約是在15kW至20kW之間。陳仲倉觀察,隨著資料的重要性日增,未來也不排除企業會在邊緣(Edge)端架設機房,「區域型的小機房量一定會增加,現在台達也有些預製式機房方案可以因應Edge的需求。」

規劃是基礎後續維運成關鍵

面對日益嚴苛的競爭,愈來多的企業必須提供客戶全天候的體驗,業務持續營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畢竟資訊機房是支撐IT基礎架構維運的重要後盾,能否跟上IT技術變遷的需求,也是企業不中斷營運的關鍵之一。他提到,資訊機房初始的規劃設計固然是打下基礎的關鍵,但是要讓企業營運不中斷,一定需要從後續的維運下手,這包含了組織、維護、教育訓練以及風險評估等層面。

在組織方面,企業應該建立資訊機房的維運體系,包含企業內部維運人員、委外廠商,有哪些維運需要由內部人員執行,哪些又需要委外給外包廠商,SLA該如何訂定,委外廠商是否需要常駐等,這些條件都必須一一被定義,才不會讓維運作業一團混亂。

其次是維護。資訊機房維護包含了預防性的維護保養以及預測性的維護保養兩種。預防性的維護保養是指固定的保養作業,例如一個月、一季、半年或一年的固定性保養,而預測性的維護保養則與設施元件的生命週期有關,例如不斷電系統每運行四年就必須準備汰換電容等等。另外,若是單純仰賴人力進行維護作業,通常有其難度,他建議企業可搭配電腦化維護管理系統(CMMS)軟體輔助,如果企業當初有建立資料中心基礎架構管理(DCIM),也是CMMS軟體其中一種選項。


▲ 隨著資料的重要性日增,未來不排除企業會在邊緣(Edge)端架設機房,預製式機房可以因應未來需求。(資料來源:台達)

在教育訓練方面,由於委外的發包廠商可能更換,企業內部的維運人員也可能更動,特別是企業與設備商的合約是每年或每兩年一簽,派來維護人員不知道Site的情況時,很可能第一次維護就跳機,因此教育訓練有其重要性。

至於風險評估方面,包含了天然風險、人為風險以及設備風險,關鍵則是在於後續如何執行。舉例而言,企業資訊機房的大樓旁近期蓋了一個加油站,可是當初建置的時候並沒有加油站,這時風險等級就會提升,在這個情況下,企業就必須修正後續的因應措施,又或者資訊機房設施故障時,應該如何處理?

陳仲倉強調,一般而言,每年都應該做一次風險評估,天然風險就依照擬定的策略執行,而人為的風險就要做排序,每年的風險等級都不同,舉例而言,設施設備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愈接近生命週期後期,風險就愈高,所以在預測時,應該預測今年的重點是在那一個項目、設備或是系統以便制定因應策略,如此一來,才有可能達成業務持續維運的目標。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