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very Point Objective Recovery Time Objective Data Center SoftLayer 復原時間目標 Cloud 復原點目標 災難備援 CMS IBM RTO RPO 雲端 DR 機房

延續50年災難復原經驗 加持SoftLayer異地備援

2016-04-12
針對災難復原的需求,IBM提供了三種選項,包含了實體與雲端服務。雲端服務只是企業用來實現災難復原的方法之一,雖然雲端技術帶來了很多效益,但是完整的災難復原計劃仍不能馬虎。
今年2月,IBM在拉斯維加斯舉辦InterConnect 2016,這是一年一度IBM全球等級的雲端與行動主題大會,會中披露關於災難復原(Disaster Recovery,DR)的一項調查,IBM針對北美以及加拿大310位資訊長以及災備專家進行訪談,詢問目前企業覺得災難復原最困擾的地方在於何處?前三名的挑戰是:企業根本來不及建置DR系統、網路攻擊與安全,以及對上下游合作夥伴造成影響。

IBM全球資訊科技服務事業部資訊系統規劃顧問歐瑤章解釋,隨著社群媒體、行動設備的盛行,點對點溝通已然到了7×24小時不中斷運行階段,過去企業並沒有意識到需要為其規劃災難備援方案,如今這類系統的重要性大幅提升,企業的困擾是,根本就來不及建置DR系統,DR Center到底要不要增加這類系統備援方案?

另外,許多企業對於災難的認知,依然停留在地震、洪水等天然災害,但是災難的定義還包括了人為帶來的風險,包含資料外洩、駭客攻擊,而導致主中心運作跟著停擺,也是災難的一環。過往在災難復原策略中,人為的災難很少被納入考慮,但事實上,在企業在還沒受到攻擊前,就應該思考,萬一遇到攻擊導致主系統無法運行時,DR Center如何讓服務恢復運作。

他提到,當IT整合得愈緊密,受到災難的影響程度就會愈高,舉例而言,許多產業都會將上下游的IT系統進行整合,但是此舉也更加深了施行難度,萬一主中心因突發的災難而導致停擺,受影響的不只是一家企業而已。「從這項訪談調查也可以得知,CIO與DR專家考量評估的焦點,不再是成本問題,而是需要備援的系統愈來愈多、Cybersecurity的挑戰,以及系統的整合性已愈來愈高,如何藉由科技做到自動化,減少人為介入,以避免系統中斷對企業造成巨大的損失與影響。」

雲端具有低成本及擴充彈性

隨著IT技術與雲端的發展,這些挑戰如今已有方案可解。舉例來說,企業過往最常面臨到高昂的投資成本以及極低的使用率的問題,雲端服務能夠帶來一些解套機制。

IBM雲端運算事業部雲端顧問陳志賢指出,過往,為了達到復原時間目標(Recovery Time Objective,RTO)及復原點目標(Recovery Point Objective,RPO)的要求,企業必須從自建資料中心,或租用機房空間開始,一路採購軟、硬體基礎架構,而且在多數的時間內,這些設備都處理閒置的狀態,對企業來說,長時間不用的投資相對浪費。但是,採用雲端服務之後,伺服器採購成本便能減少,而且也不用再自建資料中心,省去維護管理負擔。

從實體到雲端一應俱全

▲ IBM全球資訊科技服務事業部資訊系統規劃顧問歐瑤章(左)指出,隨著社群媒體、行動裝置的盛行,愈來愈多的系統都有7×24小時不中斷運行的要求,而這樣的發展態勢也對災難備援計畫構成挑戰。中為IBM全球資訊科技專業服務部經理陳保伶,右為IBM雲端運算事業部雲端顧問陳志賢。
其次,實體的資料中心在空間與容量都有其限制,但企業慢慢發現,需要備援的系統愈來愈多,當初在規劃時沒有把這些系統一併考量,如今想要擴充,勢必得面臨設備採購與機房擴充問題,「但是雲端並沒有此限制,企業可以把雲端視為一個超級資料中心,自由彈性擴充,而且部署更為容易,一個虛擬環境可能只要幾分鐘就可以準備好,就算是裸機(Bare Metal)也只需要1至2個小時,速度遠遠比自建要來得快很多。」他繼續說明,而在自動化層面上,IBM SoftLayer也提供Virtualized Server Recovery服務,能夠為企業設計一個操作介面,就可以執行完所有的回復程序。

現階段,針對災難復原的需求,IBM提供了三種選項,包含了實體與雲端服務。他提到,金融業者至今還有法規上的限制,在資料不能放置於境外的要求下,企業勢必得尋找本地的資料中心,而IBM在桃園林口與北投設置的e-Center,可做為企業自建資料中心的替代方案,以租賃的形式,依照企業平台與需求,提供備份與備援的客製化服務。

除此之外,IBM同時也提供企業兩種公有雲服務選擇,一是SoftLayer基礎架構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主要是以Intel平台為主。另一則是Cloud Managed Services(CMS),主要提供維運、備份以及DR上加值,除了Intel平台之外,CMS還提供Power平台可供選擇。舉例來說,假設企業原本的ERP系統建置在IBM Power Systems平台上,那麼在異地備份與備援的選擇就會建議採用CMS。

他強調,SoftLayer的優勢在於可提供裸機,有利於企業建立異地備援環境,「企業使用的虛擬機器(VM)與雲端業者提供的虛擬機器,未必是同一個Hypervisor,要搬移並不容易。而一般在部署DR環境時,兩邊的環境要儘可能相同,這樣在啟用運作時才不會平添更多問題,實體機有助於解決因Hypervisor不同而帶來的技術難題,打造一模一樣的異地備援環境。」

雲端服務也要詳實規劃

總歸而言,企業採用雲端服務來執行備份與異地備援,具有成本以及降低管理負擔的好處,而毋須另外準備第二資料中心以及整套完整IT基礎架構,更對中小企業有利。過往礙於預算以及人力資源,中小企業往往無法做到與中大型企業一樣的災難復原等級,如今只要透過雲端服務即可實現。

但是,IBM全球資訊科技專業服務部經理陳保伶也提醒,雲端服務只是企業用來實現災難復原的方法之一,雖然雲端技術帶來了很多效益,但是完整的災難復原計畫仍不能馬虎,因為從本地端到雲端的進程中,並不是所有的系統都能夠很輕鬆地就建立好DR的機制,企業必須先走到虛擬化,才能規劃雲端上的DR機制,像是資料如何同步切換,人員如何分配,演練要怎麼做,事先都必須把所有環節一起納入評估。

「以ATM為例,銀行希望進行ATM的備援演練,可是又不想停止營運,如果希望在異地演練,又該如何演練?外點如何連線到雲端,網路又該如何串接,這些都需要與企業完善溝通才能規劃。」她提到,這也是IBM與其他雲端業者不同的地方,IBM提供DR的服務已經超過50年,從評估、規劃到執行,甚至後面的維運都相當有經驗,全球服務團隊更超過上千人,在雲端服務上更能提供加值。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