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流程機器人 原生數位銀行 數位轉型 金融科技 IDC RPA 純網銀

數位變革化解存續危機 排除阻力跨轉型門檻

2019-02-12
數位轉型是透過數位的科技來協助轉型。科技是一項助力,目的是進行體質的調整,而引進新科技只是數位轉型的一部份,並不是全部,事實上,成功的數位轉型必須先具備策略,清楚將來的營運目標,並且透過數位的方式來達成。
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已成為一門顯學,這個讓企業爭相擁抱、引領產業數位變革的趨勢,正在擴大其影響力,成為各個經濟體競爭力的重要策略。根據微軟及IDC亞太總部共同發佈《解密數位轉型對亞太地區經濟影響》研究報告指出,亞太地區各經濟體數位轉型進程正在大幅加速,預期到2021年亞太地區GDP至少有60%來自數位產品與服務,而數位加值過後的商品或服務、營運方式以及關係經營,都將成為每個產業的成長動力。

這份調查報告預期,至2021年前數位轉型有望為台灣增加150億美元GDP(國內生產毛額),未來四年內,台灣的GDP在將有一半產值是來自於數位產品及服務。

然而,這樣的進展,卻遠遠不及亞太各國。IDC台灣區總經理江芳韻不諱言,台灣的數位轉型進展,在亞太地區位居中後段班。「若以IDC數位轉型成熟度模型(IDC DX MaturityScape)來看,台灣企業現今大多處於第二階段:局部推廣。處於第二階段的企業通常已經開始在內部進行測試專案,可能只是單一部門施行,但已具有某些成效。」她提到,但是如今大部份亞太地區的國家,例如新加坡、紐西蘭、澳洲等國則是在複製整合的第三階段,至於韓國、中國則落在第二與第三階段之間,落後於台灣的就只有馬來西亞、印度等國。

引進新科技不等於數位轉型

某個程度上,這也反應出台灣企業對數位轉型的態度與思維。近期,戴爾科技集團公布一項數位轉型指數調查,發現已將數位轉型融入至企業DNA中的「數位化領導者」,以及具備成熟數位計畫及創新力量驅動的「數位化採納者」企業合計只佔35%,其餘則仍在謹慎評估與追隨狀態,甚至有9%的企業沒有任何的策略計畫。

勤業眾信風險諮詢服務副總經理舒世明認為,台灣多數的企業對於「數位轉型」仍沒有足夠的認知,不少企業以為,只要引進一種或某種新技術,就視同已經完成轉型。但如果從字義上來看,「轉型」意謂的是大變動,包含長期營運目標、業務模式、營運模式,甚至是營運流程、組織架構的調整,都算是轉型的一環,目的是讓企業能夠迎向未來,調整體質,以更有效地運用資源。


▲根據顧問公司Innosight調查,在1964年前,標普500指數公司平均的營運壽命約為33年,但2016年,這些企業的平均任期已縮短到24年,預估2027年情況將雪上加霜,標普500指數企業平均壽命只剩12年。(資料來源:Innosight)

簡單地說,數位轉型是透過數位的科技來協助轉型。科技是一項助力,目的是進行體質的調整,而引進新科技只是數位轉型的一部份,並不是全部,事實上,成功的數位轉型必須先具備策略,清楚將來的營運目標,並且透過數位的方式來達成。「大部份的台灣企業現今只做到數位應用,主要用來協助改善體質、提高競爭力,讓市場反應速度變快以及降低成本。」他說。

五大阻力員工抗拒首當其衝

▲ IDC台灣區總經理江芳韻認為,中小企業現今對數位轉型仍多有考量,主要是因為公司規模有限,收支平衡已在刀口上,想要投資相關方案進行數位轉型,往往有其難度。其次是主管的心態與思維,但即使有心,也往往受限於現今的營運包袱而止步。
面對數位化轉型浪潮,世界經濟論壇提醒全球企業「想在數位化時代下存活並且茁壯成長,就必須成為數位化的企業,並且重新思考業務的每個要素」。現今已有許多企業開始這個數位化旅程,著手自動化和簡化業務流程、投資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相關技術,同時也試圖將關鍵任務的資料保留在資料湖中。

然而想像雖然美好,現實卻總是殘酷。數位轉型不僅是一個至少長達八至十年的旅程,過程更充滿著挑戰。勤業眾信在輔導多家企業導入流程機器人(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協助企業提升數位生產力的過程中,便遇到不少阻力,尤其是來自於員工的抗拒。

「這也是企業在數位轉程過程中一定會面臨的挑戰,而且阻力最大。」舒世明解釋,數位轉型一定會影響到既有的工作流程,甚至強迫學習新技術,這些都會讓員工離開原本的舒適圈,如何讓員工接受,對企業而言就是一大挑戰,因為即便是由企業高層直接下達指令,員工仍可能會有消極抵抗的心態,關鍵的重點在於如何把數位轉型概念與氛圍,融入到企業文化中,凝聚全體員工的共識,如此才能成功推動。

但除此之外,沒有足夠的訓練/技術來迎接數位轉型、組織架構沒有因應調整、高階主管缺乏完整數位策略,以及經費不足,都是企業組織在轉型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挑戰。在這其中,C-level高階決策者的支持尤為重要,一方面可以加速落實,而另一方面,也能減輕員工的消極抵抗。此外,組織架構也要彈性調整,才能展現出效益。

「經費不足是企業普遍常見的關卡之一,但即便經費不足,企業仍需轉型,否則十年之後,很可能無法存續。」舒世明提到,數位化的發展對企業營運造成衝擊,愈來愈多的企業因此消失或被併購, Constellation Research的調查報告中已經清楚地提到這點,一半以上的Fortune 500公司現今已經面臨破產、被收購或者宣告倒閉。「這個過程正在加速中,當變革的步伐愈來愈快,競爭加劇,在可預見的未來,甚至不用到十年,企業就可以遭遇淘汰,如果企業想要永續經營,企業轉型絕對有其必要,否則諸如柯達、諾基亞等血淋淋的例子就在眼前。」

金融帶頭產業轉型中小企業難度高

隨著產業認知高低落差,數位轉型的腳步也各有快慢,IDC台灣區總經理江芳韻觀察,台灣產業目前仍以金融腳步最快,已經進入第三階段。同時這也呼應到全球金融產業總體趨勢走向,金融科技興起後,競爭日激烈,許多金融科技都是將食衣住行育樂與金融服務掛勾,過去金融產業較為專注在借貸、放款、投資等大型業務,如今大幅轉向與生活情境緊密結合,這種影響將非常直接,同時也促使金融加速數位轉型。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