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超融合基礎架構 Gartner 軟體定義 HCIS HCI IDC 超聚合

驗證實測輔以口碑實績 獲用戶信心催熟市場

2018-07-04
身為超融合基礎架構(HCI)的先驅者,Nutanix自2009年成立以來,便致力推展HCI市場。一開始初期,主要是鎖定在桌面虛擬化(VDI)應用市場,但隨著Nutanix市場拓展,如今也開始大幅轉向虛擬化以及關鍵系統的應用。
科技趨勢正在引領IT基礎架構變革,隨著第三平台、物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的發展,超融合基礎架構(HCI)的應用需求正在逐年擴大,根據IDC調查,2017年全年超融合基礎架構的營收已然超過37億美元,相較於2016年足足增長了六成之多。

為何超融合基礎架構會日漸受到企業青睞?Nutanix台灣區資深技術經理鄭建華認為有幾個因素使然,首先是先期導入者的高評價消除了企業心中疑慮,當市場已驗證可行,企業自然對HCI的信心大增。其次是穩定且簡單好管理的優勢,讓IT部門更能將時間投入在商業應用創新上。尤其,近年來,IT部門人才尋求不易,而傳統技術相對複雜,企業養成與訓練耗時費力,圖形化介面讓使用者能夠簡單地操作,就能協助企業更有效管理資料中心,將時間投注在創新上,同時人員訓練的養成時間也可以大幅縮短。

另外,加速上市時程也是原因之一。他提到,企業面對挑戰日益激烈,在與對手競爭的過程中,專案愈快完成也就意味著愈有競爭力。「即使是概念性驗證(Proof of Concept),Nutanix也可以很有效率。」鄭建華笑著說,前一陣子就有一個有趣的案例,合作夥伴將設備放上客戶資訊機房的機架後,插線裝機只花了1個小時,而後該客戶著手驗證測試,只花了1天半的時間便全部驗證完成,合作夥伴再把機器關機再裝回紙箱,2天內就結束POC概念驗證。

除了加速上市時程與簡單易用好管理之外,軟體的功能也功不可沒。他提到,這幾年因為演算法的改進,使得Nutanix在硬體的使用率上更有效率,能夠在相同的硬體上提供更多的效能,舉例而言,Nutanix提供壓縮以及重複資料刪除技術,而且資料寫入(包含容錯)只需要2份,因此可以有效協助企業節省50%的空間使用量。

轉向關鍵系統擴大應用市場

身為超融合基礎架構的先驅者,Nutanix自2009年成立以來,便致力推展HCI市場。一開始初期,主要是鎖定在桌面虛擬化(VDI)應用市場,原因在於當數百名或數千名使用者同時登入時,很容易面臨到開機風暴(Boot-storm),而Nutanix主要是將資料優先存放於SSD Cache,因而能夠有效解決VDI開機風暴的瓶頸。


▲ Nutanix於.Next 2018大會中宣布推出Nutanix Flow、Era、Beam三大全新雲端服務,其中Nutanix Beam能有效預測及管理快速上升的成本。(資料來源:Nutanix)

但是,隨著Nutanix市場拓展,如今也開始大幅轉向虛擬化以及關鍵系統的應用,以三軍總醫院為例,過去IT部門面臨兩大困境,首先是機房中的資訊設備過多,不僅造成設備維護成本過高,整體耗電量也相當驚人;其次是醫療資訊系統回應速度不佳,例如中醫門診系統,醫師在輸入處理病患用藥資訊結案時,系統回應速度長達35至50秒不等,代表每天至少會浪費一個小時在等候。導入Nutanix後,不僅系統即時回應,醫師在輸入病患用藥資料時也幾乎完全不需要等待。

鄭建華認為,超融合基礎架構的應用早已超越VDI的範圍,如今包含資料庫、Web應用、測試開發環境、大數據應用、災難復原(DR)等等,都已經有相關的應用案例,「現今在金融、醫療、製造以及零售業均可以看到Nutanix的關鍵應用,除了企業信心度提升之外,Nutanix不停地自我破壞式創新,傾聽客戶的聲音,提供適切的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軟體演進因應轉型創新

▲Nutanix台灣區資深技術經理鄭建華指出,企業在導入超融合基礎架構之前,可先瞭解供應商的規模、市佔,同時詢問同業的使用經驗,以作為參考。
一如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在2018超融合基礎架構魔力象限報告(Magic Quadrant for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中提到,Nutanix在兩方面有出色表現,其一是克服了基礎建設及維運決策者向新興業者採購的早期疑慮,其二是提高了企業對其產品成熟度與效能的信心水準,而敢於持續擴展部署的規模及多樣性。這得歸功於Nutanix不斷投入創新研發,今年5月,Nutanix於.Next 2018大會中宣布推出Nutanix Flow、Era、Beam三大全新雲端服務,其中,Nutanix Flow推出軟體定義網路架構,一鍵點擊即可輕鬆保護應用程式;Nutanix Era則是全新的企業級PaaS產品,可降低資料庫的供裝和管理成本及複雜性;至於Nutanix Beam則是SaaS產品,能有效預測及管理快速上升的成本。

他提到,雖然在絕大部份的應用場景中,台灣企業還是比較注重總持有成本(TCO)以及投資報酬率(ROI),因此,普遍的考量會是在使用單位是否喜歡這個解決方案,最好簡單、好用而且沒有風險,並且提供單一支援窗口。但是,也有不少IT部門會幫企業規劃未來3到5年,甚至是未來10年的轉型願景,「有些客戶已經意識到未來的趨勢正在朝向AI、大數據,或是微服務發展,他們已經體認到,未來相關架構都是水平橫向擴充,因而不會再選擇垂直擴充的架構。」

鄭建華指出,Nutanix已經幫企業設想到許多擴充彈性的問題,例如不同世代的通用型x86伺服器能不能混合在相同的水平架構中,若是不能混用,就會產生一座座的孤島,關於這點Nutanix也已經實現,而企業也自然會依據願景去選擇真正可以橫向擴充的架構。

實際操作瞭解穩定度

隨著HCI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企業又該如何從中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案?他建議,企業在導入超融合基礎架構之前,應該先瞭解供應商的規模,以及參考客觀機構的報告,瞭解一下市佔情況。若有機會詢問同業的使用經驗,也可以做為參考。「當然,最佳的情況是能夠實際操作使用。建議企業不妨多參加業者所提供的免費訓練課程,甚至付費受訓,老實說,訓練的費用並不高,但是經過訓練之後將能徹底瞭解這家廠商的產品設計理念與相關願景。」等到心中有定案之後,再去釐清POC或是由原廠、代理商來進行相關疑慮的再次驗證,如果驗證後可行,便能思考要不要在未來的資料中心進行轉型使用。

鄭建華強調,唯有親自動手操作,才能瞭解一個產品的穩定度,以及帶給用戶的價值,就好像購車,不可能完全沒有試駕,只憑型錄資料就決定車款是一樣的道理,光看規格很可能會迷惑企業的眼睛。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