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ervices Framework 數位轉型 微服務 框架

微服務容器不是易開罐

2017-10-19
有別於早些年,現在的企業關心的是「如何加速創新與轉型腳步」而非「為什麼要創新轉型」。很多企業都在想:「現有應用程式的開發與交付是否可以更敏捷、彈性擴充、同時兼顧安全性,以迅速回應市場快速變化的需求?」微服務(Microservices)架構便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微服務是一種開發應用程式的架構,強調透過將應用程式切割成許多個小型服務(模組),各模組有各自要執行的程序,如有需要,可以應用程式界面(API)溝通有無。

對比於過去單套式的應用程式,微服務讓企業可以按照商業邏輯切割出可獨自運行的小型服務,由各個團隊負責開發、測試、驗證與管理各個小型服務,可以各自獨立運作、獨立更新,因此就算有任何異常狀況發生,也可有效隔離、解決問題,而非整個服務因此中斷、停擺。同時企業可因應業務所需,將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與既有業務微服務結合,迅速推出新服務。

雖然以微服務優化資訊系統架構是目前的主流趨勢,但這並不代表企業可以輕鬆導入該服務,根據IBM的經驗,企業會面臨兩個挑戰。首先是該如何因應業務流程(服務)切割出最小的模組。舉例來說,電商平台有商品管理、商店管理、行銷管理、會員管理、電子票券管理、行銷管理等分析等數十種功能,必須要有熟悉電商流程的專家給予協助,方能有效消弭資訊單位與業務單位可能的衝突,順利將系統服務切割成小型模組。

其次是該如何基於將不同框架(Framework)所開發的應用程式,轉換成一致、可互通的微服務。當開發團隊依照各自擅長的技術選擇不同的框架時,如何快速將既有應用轉換為可靈活使用的微服務,且確保微服務之間可以無縫溝通,將變得十分重要。舉例來說,某金融業者以敏捷式(Agile)開發流程、微服務架構與容器(Container)技術開發智慧理財機器人服務,不但成功地將開發時間從原先的數個月縮減為數周,開發人員也可以在公有雲、私有雲或混合雲等不同環境下開發與測試各個微服務(模組),當某個服務出現問題時,系統將自動隔離,確保核心系統與業務流程不會因為異常的微服務而陷入停擺的窘境。

總的來看,微服務確實有助於提升企業的市場反應能力、加速創新轉型腳步,但是,微服務架構並不是「隨開即用」的服務,建議企業在導入微服務架構前,先釐清目標,確認企業員工與夥伴都對微服務、容器技術有一定的了解,如此一來,才能夠順利的建置與維運微服務架構,實現專案目標。

<本文作者:許仲言,台灣IBM公司雲端運算事業部副總經理>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