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 資訊管理 巨量資料 EIM 企業 策略

推動EIM專案成敗 攸關企業資訊管理能力

2014-05-23
拜巨量資料(Big Data)、社群網路與行動互動(Mobile Interaction)崛起之賜,加以雲端技術帶動結構化與非結構化資訊數量的快速增加,企業組織越來越重視高相關性、價值產生以及風險相關的企業資訊。
根據Gartner預測,到了2017年,財星雜誌(Fortune)所公布的百大企業中將會有33%的企業,因為無法有效評估、管理並信賴自家企業資訊而面臨資訊危機。

Gartner發現,整體來說業者都不夠成熟,未能將資訊視為企業資產並加以管理。可能有很多企業組織無法在2020年前有效地組織起來,因為過度強調工具而非能力,加上未能做好資訊策略的修正,而因此嘗到苦果。

在數位經濟中,資訊逐漸成為提升企業優勢的一大競爭性資產,也是連結組織價值鏈的關鍵所在。企業領袖必須管理資訊,而非只是進行維護。我們所說的管理,指的是「為了企業優勢而管理資訊」,並非僅止於資訊的維護,或者相關的實體及虛擬儲存需求。


▲根據Gartner預測,到了2017年,財星雜誌所公布的百大企業中將會有33%的企業,因為無法有效評估、管理並信賴自家企業資訊而面臨資訊危機。

利用企業組織內外新創或列管的各種類型資訊,即稱為企業資訊管理(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EIM)。透過這種做法,企業內部能夠分享、管理與再利用組織因應各種應用所創造出來,並儲存在不同資料庫或儲存庫的資訊。但這些能力本身對組織並無幫助。IT主管必須擬定EIM計畫,透過資訊的分享與再利用創造商業價值,其產生的價值必須對業務目標有所貢獻。

歸根究柢,EIM專案必須能夠協助企業組織辨識有助於達成目標的重要資訊,因為並非所有資訊都有用處。EIM專案必須評估大量資訊,並判定哪些資訊足以被歸類為企業資訊。

Gartner估計,目前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個體資訊管理計畫,自外於同組織內其他計畫而自行運作。這會導致EIM計畫無法實現、維持或充分獲得利用。

我們建議,IT主管應找出需要改善或管理不佳的關鍵業務成果。其二,找出最容易受到這些成果影響的業務流程與主管,再利用調查結果,設定新的EIM專案該以什麼為優先考量。最後,IT主管推動EIM時必須採用專案管理模式,以便找出工作重點、資源承諾、利益相關人士的期望並決定如何評估成效。

EIM雖然注重項目連結、資產的使用與組織行動的一致性,但也有資訊管理方面的需求。若能有效管理資訊,企業用戶就能了解低品質資訊會對業務流程的成果帶來何種不良影響。他們理解之後,就會產生代表終端用戶保管或「管理」資料的慾望,藉此支援其日常業務活動。

(本文作者現任Gartner研究部門副總裁)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