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ication Delivery Controller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Quality of Service Packet Loss Ratio WAN Optimization A10 Networks Riverbed Latency 應用傳遞控制器 廣域網路最佳化 Citrix Akamai 內容傳遞網路 ADC CDN QoS 負載

從網路層傳輸優化 直達應用邏輯診斷分析

2013-09-27
因應雲端運算興起,一向以廣域網路優化技術著稱的 Riverbed,自去年收購應用程式效能(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APM)管理廠商Opnet,結合既有的Cascade產品線,成為全新Riverbed效能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解決方案。
Riverbed資深技術顧問胡昌臺指出,利用虛擬化技術集中化管理或提供雲端服務的目的,節省成本只是其中一項誘因,最終還是必須提供應用服務,若使用者感受不到較以往更好的服務品質,勢必會影響到雲端推廣。因此在雲端環境中的效能管理較以往更顯重要性,必須要能藉此提高使用者感受。

「其中的困難點是,以往的技術在現今環境下不再適用。過去應用程式部門與網路部門分屬兩組不同團隊,各自有專門監控的工具,但是在雲端架構下,已逐漸讓此專業分工模式的界線變得模糊,要進行故障排除(Troubleshooting)時,變得更難以找出其根本原因(Root Cause)。」

▲Riverbed資深技術顧問胡昌臺強調,雲端應用環境的管理,必須以服務的角度切入,掌握各個運作環節的狀態,才得以據此持續改善,提高使用者感受度。
不論是網路效能管理還是應用效能管理,有一個很大的關鍵,就是Big Data的資料探勘,必須要能夠儲存、管理、消化與探勘,因為資料量過大,勢必要藉助資訊系統,才能即時檢索與分析。

Riverbed既有的Cascade,內含Shark擷取封包(Packet Capture)技術,可蒐集交換器、路由器等網路設備產出的資料,以集中執行分析探勘,較著重於網路層的Big Data應用,但無法深入到應用程式的邏輯面。而Opnet則是以應用程式所提供的服務切入,逐步深入到程式邏輯,追蹤檢視各個執行環節,來找到真正問題。胡昌臺進一步說明,也就是當使用者開始存取交易起,直到目標網頁上所有元件都下載完成,這一段流程中各個節點耗費時間都得以統計,才能清楚應用效能執行狀態。

如果只是解析網路封包,無法直接關連到應用服務效能,就無法深入判斷使用者交易行為感受。而Cascade搭配Opnet,從網路底層到上層應用效能管理皆備,才得以彙整整個服務流程相關的資料並加以分析,最後以應用服務作Data Mapping,如同網路拓撲圖般呈現,讓管理者得以充分理解。

Riverbed大中華區產品市場總監丁偉補充,透過Riverbed效能管理,亦可追蹤程式、中介軟體、資料庫等耗用時間,如此管理者才得以綜觀全局,清楚掌握雲端運算中的各個環節執行狀態。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