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電系統 資料中心 PUE UPS 機房 設施 節能 台達

逐年編列預算改造 施工「分次不如分區」

2014-10-03
儘管不少企業已經瞭解,改造舊有資訊機房能帶來可觀的效益,包括可以提升可用性、提高電力與冷卻容量、降低營運成本,並且提高安全等級,強化彈性與功能性,甚至具備更好的擴充能力。但現實面上,企業還存在著財務考量。
「最近確實碰到不少企業明確的表示,一次編列所有預算確實有所困難,多半的情況都會詢問能不能分成幾年的時間來完成。」台達關鍵基礎架構事業部業務經理林士基指出,這些企業多半都是因為十?幾年的老舊機房,基於空間、線纜、設備到了汰換期間或者是能耗出現了問題,因而興起了資訊機房改造的念頭,而且大部分的企業同時也會希望在不降低系統可靠度的情況下,同時達到節能的目的。

「在與企業溝通過程中,不少企業初步的想法是進行分批改善。例如今年先改善氣流,導入冷熱通道設計,讓機櫃轉向面對面,同時一併進行伺服器集中化作業。而明年則先專注節能,提升電力效能。最後才針對冷卻空調進行改善。」他提到,乍聽到這種想法,似乎很合理,把基礎設施分開,逐年針對各個系統來調整,但實務上,這樣分批改善的難度相當高。「當企業要進行氣流管理,就必須移動設備,一移動設備就會影響網路與光纖,而且配電也會受到影響。結果為了先改善氣流,幾乎全部基礎設施都需要更動。」

分區域逐步改善 

▲台達關鍵基礎架構事業部業務經理林士基表示,企業不妨善用模組化基礎設施的優勢,來逐步改造資訊機房。
林士基建議,與其如此,企業不妨善用模組化基礎設施的優勢,來逐步改造資訊機房。方法很簡單,企業可以試著將舊有資訊機房分成2至3個區域,然後每一年鎖定一個區域進行改造,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兼顧企業IT資訊系統運行的需求,毋須將所有系統停機,二方面也能依照企業預算施工。

一旦將資訊機房分區之後,企業可先行改善第一區(P1)的電力、空調、配線、可靠性,同時可以針對IT設備進行集中化,第二年則針對第二區(P2)改造,逐年完成。而且在改造的過程中,企業可能因為已針對第一區伺服器進行集中化,汰換部分老舊或效能不彰的伺服器,從而節省了機房空間。往後,即使第二區還沒施工改造,管理人員也可以自行先對第二區的IT設備集中化,若是伺服器的數量不多,也可趁著離峰時間將其遷移至第一區,如此一來,當第二區真正施行電力、空調、配線、可靠性的改善時,相對也會便利許多。接下來第三區再同理依序改善即可。

效益評估法則

「資訊機房分區的作法比較適合具有一定規模的資訊機房。理論上,每一次的改善,IT設備的負載就會下降。」他指出,不少企業對這樣的過程存在疑問,真的有效益嗎?又該如何評估?其實簡單的計算公式就能清楚明瞭:

假設未改善前量測得到IT設備總工作負載為100kW,將資訊機房分區之後,每一區的IT設備工作負載分別為40kW、30kW、30kW。以category 2 PUE量測獲得PUE值為2.5,那麼總體功率消耗(Total Power Consumption)經換算的結果為250kW。


改造第一區之後,假設量測得到的PUE值下降為1.6,但其餘兩區的PUE值仍維持2.5。那麼總體功率消耗為:

40kW×1.6=64kW
(30kW +30kW)×2.5=150kW
64kW +150kW=214kW
對照未改造前,第一年改善了14%。

林士基提到:「在我們的經驗中,第二區的改造計劃,通常只是在做Migration或是進行集中化、虛擬化等作業。因為現在的空調系統、配電以及UPS都有模組化的配置,因此,第一階段施工時,可以把第二階段容量先行計算好,預作配置。第三區的作業可以視需要再擴充,假設企業改善第一區後就夠用,那麼剩下的第二區與第三區就不需執行。同理,如果企業做完第二區就足以因應需求,那麼也只要執行到第二區的改善即可。」

必須留意的是,因為企業執行集中化與虛擬化後,IT工作負載降低,完成第二區的改造後,PUE值通常會略為增加,這是因為雖然IT工作負載降低,但是其他的冷卻空調、不斷電系統則維持不變的結果。PUE值的計算是將資訊機房的總用電量除以IT設備總用電量,如果分母變小,當然結果值就會變高。

現在假設企業在三年後順利完成三個區域改善,改善後量測的PUE值為1.6,若IT設備工作負載不變仍為100kW,那麼改善後的總體功率消耗將會降到100kW×1.6=160kW。對照改善前總體功率消耗為250kW,三年後足足改善了36%之多。

仔細評估不可少 

資訊機房基礎設施是一個複雜的系統,表面上,看似只要簡單的分區,好像就可以完成逐年改善,但其實並非如此,該做的功課事先都要備足。「企業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全盤瞭解資訊機房。」他表示,多數的情況下,企業管理人員並不太清楚企業內部IT設備資產狀況、基礎設施的效率表現,通常台達會先幫助企業架表,收集資訊機房相關資訊。匯整完後,接著便要討論如何改善將其最佳化,而後制定計畫以3D技術呈現模擬成效,最終進行施行細節的討論。


例如在分區之後,針對第一區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先評估可停機的時間,然後才能搬遷所有設備,改善目標,而這可能涉及多個單位,在評估與討論的過程中,最好邀集相關人員參與,「資訊機房就地改善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停機時間,因為系統很複雜,需要各方都能配合才能施工,而且過程中不只停機一次,例如設備搬遷與重新上架到機櫃至少就會有兩次的停機時間,因此施行細節的討論是相當重要的關鍵。」林士基說。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