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l Red Hat Cloud OpenStack Solution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OpenStack Red Hat Dell

OpenStack並非零成本 時間累積才能發揮效益

2016-12-21
Dell Red Hat OpenStack Cloud Solution是Dell與Red Hat一起共同設計研發的參考架構,企業可以運用這套解決方案來建立OpenStack就緒的環境,並與迎棧成為策略伙伴,如此一來,Dell在面對企業客戶時,就能滿足端到端(End to End)的需求。
在OpenStack市場經營策略上,Dell並沒有選擇單打獨鬥,而是與合作伙伴一同深耕市場。例如Dell Red Hat OpenStack Cloud Solution就是Dell與Red Hat一起共同設計研發的參考架構,企業可以運用這套解決方案來建立OpenStack就緒的環境。在基礎架構層上,主要是以Dell PowerEdge R430/R630/R730伺服器作為OpenStack的控制節點與運算節點,儲存方面可選擇Dell PowerEdge R730xd搭配Red Hat Ceph物件儲存,或是選擇Dell儲存平台。目前最基本入門款可提供50至100台VM運行,最高的可提供2,500台VM,共計90U,三個機櫃的配置。

在軟體層次上,則深度與Red Hat整合,以Red Hat Enterprise Linux(RHEL)為基礎,再結合Red Hat OpenStack平台打造出OpenStack運行環境。Dell企業解決方案資深副總梁匯華指出,企業部署OpenStack方案,最終的目的就是想要在基礎架構環境上運行應用服務,因此也可能有客製化的需求,在這方面,Dell與迎棧已成為策略伙伴,如此一來,Dell在面對企業客戶時,就能滿足端到端(End to End)的需求,從最基礎的IT基礎架構,一路囊括最終遞送(Delivery)的套件,以及後端的支援與維運。


▲Dell Red Hat OpenStack Cloud Solution共有三種選項,入門款可提供50至100台VM運行。

他說明,Dell Red Hat OpenStack Cloud Solution主要是基於OpenStack第12個版本Mitaka,重點是在可管理性與可擴充性。核心服務基本都有提供,例如Cinder區塊儲存套件、Nova運算套件、Keystone身分識別套件、Glance映像檔管理套件、Neutron網通套件,另外也支援計費機制、線上遷移,「儲存架構我們會建議企業使用Ceph,經過測試,在OpenSack環境中,Ceph效能表現其實是最好的。」

後端支援是導入必要條件

根據451 Reserch統計,到了2019年,OpenStack相關的業務營收,將超過4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35%,雖然市場仍在早期階段,且大部分的營收來自於服務供應商,但已有愈來愈多使用於私有雲部署,而不是來自於公有雲的IaaS業者。

梁匯華觀察,OpenStack從第一個版本推出到現在不過六、七年的時間,每年的發展曲線都還是向上發展,足以顯現OpenStack很健康。而且近年來在台灣舉辦的OpenStack Day的規模與人數相對也都有增長。不過,台灣到目前為止,實際導入的案例並不多,即使導入多半也是小規模環境。「我個人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企業只把OpenStack視為是成本節省的解決方案,其次,企業是用商業軟體的眼光來看OpenStack。」


▲Dell Red Hat OpenStack Cloud Solution參考架構示意圖。

多數企業主認為OpenStack是一個開放軟體,可以免費取得,看起來可以打造出雲端架構,而且「成本是零」,因此也同意IT部門試驗性導入,但後來往往失敗收場。原因就在於企業沒有意識到,開放軟體與商業軟體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支援度,雖然OpenStack也有社群可以詢問,但畢竟不像商業軟體這麼即時,也沒有豐富的支援與承諾,一旦遇到問題,很難立即獲得回應。

而廠商推出企業版OpenStack解決方案,目的就在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回到源頭來看,企業就必須支付成本來取得這些服務。「我認為台灣企業得跨出這一步,不要再用傳統的思維來看待OpenStack。」他繼續說明,企業應該有所體認,導入OpenStack需要有足夠的IT專業人力與後端的支援,企業版OpenStack解決方案會是較好的選擇,但在此同時,企業也需要意識到,OpenStack初期並不會比較省錢,反而可能會造成預算比較緊張。

但是這只有在剛開始時,因為OpenStack需要時間累積才能發揮效益,一般的商業版軟體是每年都要採購費用,隨著時間延續以及企業擴充,採購費用是一直增加的,而OpenStack剛開始的費用或許甚至會比VMware來得高一些,但隨著時間增長,成長的幅度趨緩甚至持平,而且因為企業在專業人力與開發能力都準備好了,甚至到最後有能力可以自己維護。

熟悉度決定採用方案

環顧市場上的企業級OpenStack解決方案,所提供的功能主要都是基本的核心服務,功能面的差異不大,但是有些廠商會在性能以及延展性上多著墨,或者提供更多加值服務。梁匯華指出,對於企業而言,在導入的過程中,其實應該更聚焦在支援的能力上,畢竟企業對OpenStack的熟悉度相對陌生,假設企業內部環境大部分都是採用Red Hat的解決方案,那麼就會建議採用Red Hat OpenStack平台會比較好。

但是他也認為,OpenStack的導入與否,端看企業的環境與需求,「OpenStack設計的用意是在大架構的基礎下建立一個雲的規模,而虛擬化業者的作法是從內部往外擴展到雲的機制,如果客戶的規模只有幾十?台,有沒有必要走到OpenStack,其實有待商榷,但如果是一個不斷擴增的雲環境,走到OpenStack就很合理。」

目前在實際的運用上,台灣企業在部署OpenStack環境的過程中,傾向獨立建置,而不與舊有的IT基礎架構進行整合,當有新專案需要運行時,IT部門會考量適不適合放在OpenStack環境中,但現階段多數企業也還沒有考量把正在執行中的服務搬到OpenStack平台上。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