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 Journey 基礎架構管理與資料 大數據分析 資料旅程 數位轉型 虛擬化 IBM

打造完美「資料旅程」

2016-12-13
為求轉型,企業開始以大數據分析技術優化業務流程、提升營收獲利、創造嶄新的數位營收,例如零售業的梅西百貨透過大數據分析即時調整產品定價、Walmart.com透過使用者行為分析提升10%到15%的線上購物率等,都是將數據化為營收的成功例子。
據統計,在遊戲與媒體產業,蒐集到的資料高達90%是影音圖文等非結構化資料,並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同時我們也觀察到在電信、房仲與網路相關產業,非結構化資料也有增加的趨勢。然而許多企業在面對大量新增的非結構化資料時,卻不是以單一平台進行管理,這也是為什麼常常可以看到同一集團下的各個子公司,因為沒有共享數據資料或是資料不透明而錯失商機。

因應數據爆增而生的資料議題,企業可以套用資料旅程(Data Journey)--產生(蒐集)、成長(儲存)、茁壯(分析再利用)到衰老(淘汰)--的概念來管理數據資料,再透過軟體定義儲存架構,以儲存虛擬化技術將原先分散的、多元的儲存系統設備整合成統一的資源,透過開放式儲存池來共享儲存空間,並因應業務需求,彈性地動態調整資料存放位置。如此一來,不僅資料的儲存更快更有效,也更能促成資料導向的創新和轉型。

從資料旅程出發,企業需先確認數據資料對企業的意義,接著依照應用場景決定如何分層管理,區分成「快速回應的資料」、「活躍資料」、「不太活躍的資料」以及「不活躍與歷史資料」等四類。針對需要快速回應的資料,可以存放在FlashSystem快閃記憶體類型的儲存設備,以確保可以隨時快速取用;常常會被使用者存取的活躍資料,則可以存放在高性能磁碟陣列設備中;至於不太活躍的非關鍵資料則可以透過刪除重複資料與即時壓縮技術進行近線備份;最後,歷史資料則可以透過歸檔等方式進行離線備份。

確認分層之後,企業接著便能以軟體定義儲存架構統一控管,進行動態自動調配。像IBM的軟體定義儲存解決方案的Spectrum六大產品可以集中管理超過三百多種儲存設備,不管是新增或舊有的產品都可支援。透過軟體定義儲存架構,企業可以擺脫儲存設備硬體的限制,透過儲存虛擬化軟體的配置與管理來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讓儲存更高效,但成本更精省,還能真正讓數據「會說話」。

有鑑於市面上僅少數業者能全方位兼顧到儲存的資料保護、雲端使用、大規模部署、虛擬化、基礎架構管理與資料保存等功能。建議企業尋求具有上述完整軟體定義儲存架構方案的IT夥伴,才能以最快且最好的方式挖掘資料價值、創造最大商機。

(本文作者李正屹為台灣IBM硬體系統部總經理)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