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Detector Real Detector E-Detective 數位鑑識證照 數位鑑識產業 日誌管理 手機鑑識 網路鑑識 救援工具 個資法 加解密 舉證 儲存 防寫 備份

推動數位鑑識發展 證照制度與法規至關重要

2013-03-06
調查局、刑事局、國防部都設有數位鑑識實驗室,但真的面臨訴訟案時,例如觸犯個資法,不可能請官方來鑑定,因為個資法屬民事訴訟,應該是雙方各自尋求第三方為其辯護的資源。
在資安產業中,以往較易被忽略的日誌管理、稽核等方案,隨著個資法上路後,逐漸受到企業重視。主要原因即來自於相關法律規範下,企業被要求需負舉證責任,但數位資料是否可為法官所認可?這些資料所具備的證據力強弱為何?都是影響個資訴訟成敗的關鍵。

然而,法規中並無明文規範數位資料該如何保存、何種形式的電腦資料才能成為證據,同時亦缺乏數位鑑識制度,使得企業面對個資法的舉證責任顯得無所適從,而乾脆在作業流程中的各個環節皆留下相關軌跡紀錄。但多數企業沒顧及到的是,保留資料的動作亦有細節要注意,否則可會觸法。


▲數位鑑識的範疇。可擷取主機、行動裝置、網路等設備所產生的資料,並分析推論出與特定事件關聯的證物資料,並分析推論出與特定事件關聯的證物。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國家資訊基本建設產業發展協進會(NII)資訊風險管理組協理王俊凱以實際案例說明,當個資資料刪除後通知當事人時,也必須一併告知這筆刪除的紀錄,依據法律規範將被保留的時限,才能符合個資保護原則,否則原本可作為舉證的證據,反倒成了違法的證據。為避免這類疏失,王俊凱建議,最好建立一套制度流程來做,才不致發生遺漏或不小心觸法。至少承辦人員必須要懂得這些程序,讓任何動作執行時都留下相對應的記錄,以免將來有爭議。

數位鑑識仍在萌芽

日前才剛完成「個資與數位鑑識法律規範研究案」的達文西個資暨高科技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葉奇鑫指出,台灣目前的現況是,調查局、刑事局、國防部都設有數位鑑識實驗室,皆屬於官方,但真的面臨訴訟案時,例如觸犯個資法,不可能請官方來鑑定,因為個資法屬民事訴訟,應該是雙方各自尋求第三方為其辯護的資源,如同專利訴訟,有沒有侵權可找智財管理公司來鑑定,而數位鑑識也該如此。

只是數位鑑識仍缺乏整體系統,即使遇到有需求的案件,一般事務所還不知道如何找到較具公信力的單位,坊間類似鑒真數位等擁有知識與工具的公司也不多,由此可發現,在資訊化程度相當高的現代,數位鑑識卻只是萌芽階段。葉奇鑫認為,當數位鑑識的能量不足時,需求也不會產生。除非民間的數位鑑識開始取得國家的認證,培育的鑑識人員也都擁有專業執照,可以取得法官信任,需求才會產生。

首要建立證照制度

完成個資與數位鑑識法律規範研究案後,葉奇鑫認為台灣要發展數位鑑識,必須先建立證照制度與法規規範,進而才能帶動本土產業有所發展。他強調,要做數位鑑識就一定要有國家證照,不能淪為誰都可以做鑑識,或者也可以仿照美國的作法,開放數位鑑識證照制度,雖然會因此讓市場中充斥多個版本,但最終在市場機制下會自然淘汰,留下較具公信力的體系。

為什麼一定要有證照制度?葉奇鑫解釋,數位鑑識牽涉的範圍既廣且深,若沒有在專業素養下從事數位鑑識,最基本的品質將難以展現,一旦上呈到法官面前,更會使法官產生不信任感,如此一來,就失去數位鑑識的本意了。由於承接這份研究專案,葉奇鑫探訪過中國大陸官方與民間的數位鑑識單位,其發展自2005年,且由國家司法部來負責,連實驗室也要取得證照,每隔兩年就必須稽核一次,因此如今的整體規模與標準作業程序都已完整。而台灣要推動數位鑑識的發展,首要必須建立證照制度,其次就是建立法規,除了可讓證照有所依據外,亦包含數位鑑識的證據法則。

數位鑑識相關產品組成結構

鑑識工具發展可期

數位鑑識程序涉及數位證據的保全與蒐集,在訴訟法上主要規範於民事訴訟法及刑事訴訟法,簡單的定義即為經由專業人員將電子化犯罪證物,轉換成在法庭可為證據的流程。

由於電子資料本身特性,讓搜集擷取有其困難度,因此資料存在不同載具的鑑識技術也有所區分,大致分為主機、網路及行動裝置鑑識。葉奇鑫說明,部份本土廠商已推出相對應產品,例如在主機鑑識的部分有Live Detector、Real Detector等。針對需要鑑識的電腦主機,蒐集系統中所記錄的帳號密碼、電子郵件、網頁瀏覽、登入檔、事件日誌、應用軟體暫存資料等,同時產生各個檔案的MD5值。

在網路鑑識方面則有E-Detective,主要是以網路側錄方式為主。然而目前行動裝置鑑識並沒有廠商投入相關研究,因此葉奇鑫認為,該領域才是本土廠商可發揮之處,因為台灣有手機大廠,且手機的數位鑑識工具並不好找,更有可發揮的空間。

就如同個資法影響下帶起本土的資安產業鏈,屬於數位鑑識相關的產品也不少,例如近來相當受到關注的Log管理只是其中一項。只要制度健全,有法源依據,數位鑑識產業或許可以成為繼個資法之後推動本土廠商成長的動能。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