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 IT職涯 虛擬化 巨匠

六大路徑引領職涯發展

2012-05-25
在IT職涯中如何成就自己,踏出穩健的每一步?除了考量人力市場需求、產業趨勢、技術本位之外,在面臨IT產業變化與技術變革的同時,也必須時時審視自己的定位,是否已經跟得上外在的改變與需求。
一般來說,MIS/網管人員只是統稱,在這個職務之下,其實還可以分為MIS/網管主管、資料庫管理人員、MIS程式設計師、MES工程師、網路管理工程師、系統維護/操作人員、資訊設備管制人員以及等網路安全分析師等各種細項職務。而企業對於每個細項職務所需的工作技能要求也不盡相同。表1是104人力銀行特別針對MIS/網管人員職務而統計出來的工作技能需求,這裡所列出的工作技能往往就是企業看中的專業能力。

例如企業認為網路管理工程師應該具備伺服器網站管理維護、作業系統基本操作、資料備份與復原、資訊設備環境設定以及資訊設備操作檢修等能力;而系統維護/操作人員則應該對於作業系統基本操作、資訊設備環境設定、資料備份與復原、伺服器網站管理維護與電腦設備裝配有所涉獵。

這些訊息不僅彰顯出企業用人條件,也反映出IT人員的現況:僅僅只具備單一專業技能已經很難滿足企業需求。就現實面上,日益複雜的IT環境也讓IT人員必須接觸更多面向的技能,以面對工作挑戰。巨匠課程研發部主管林朝陽指出,IT界需要多元通才也需要深入專才。 任何一位資訊人員可以藉由多元通才的學習過程中,找出適合自己定位的領域,像是系統、 網路、 資料庫、程式開發等等,然後再深耕專一技能,「如此一來,技術生涯可以藉由多元通才的輔助,有觸類旁通的思考反應,同時也有深入的技術來呈現專業的問題與服務。」

以共享服務為思考點

▲巨匠課程研發部主管林朝陽指出,在技能學習上,建議以朝向共享服務,例如雲端建立、架構、開發營運等成為思考的起點。
近幾年來,雲端議題受到廣泛討論,同時也反映到了IT人力資源的專長需求上,林朝陽認為,雲端服務崛起後,以往偏向於勞力密集的工作,例如機房建置、基本設定與環境建置都已經逐漸轉變成自動化快速部署,因此現在的IT工作者需要培養自己,從現有可用的資源搭配創造力思考,建置屬於低成本、高效益的客製化環境,落實到技術人員的技能學習上,建議朝向共享服務,例如雲端建立、架構、開發營運等成為思考的起點。

「最大的變化是去企業需要仰賴IT人員手動執行,或是必須特殊專業技能才能維護的形態,例如傳統複雜設定或是高成本的基礎建設,都將因為雲端服務的普及程度而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系統架構的配置與設計。」他提到,基於這個發展趨勢,IT人員若仍固守舊有思維,將會面臨不小挑戰,面對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在此刻便必須思考如何轉型,以面對工作以及職涯上的挑戰。「長期觀察下來,特別是虛擬化和雲端發展下,資訊產業大致上也區分出幾個路徑,像是基礎建設方面、中間層建置、資料層建置、呈現層建置、資訊安全以及行動程式設計開發,都是可以投入學習的方向。」

六大方向切入轉型

林朝陽解釋,基礎建設可以搭配虛擬化的技術如VMware或是Hyper-V等學習有別以往傳統的IT建置方式。倘若企業選擇以公有雲服務來作為運算資源的提供,那麼雲端作業系統例如Windows Azure等就有瞭解的必要。

中間層建置則可以搭配Web Services與XML技術,讓應用軟體元件化,增加重複使用性的機會,並透過EAI軟體共享與交換資訊;而在資料層建置方面,可以根據企業模式學習多種形態的資料庫,像是NoSQL與RDBMS的Oracle 12c與SQL Server Azure等等;另外,在呈現層建置上,企業當然希望能夠快速建置雲端服務,而符合這個條件的首選程式語言,當然就是Microsoft.NET 與共通性最強的Java。

他提到,隨著資訊安全的重要性備增,資安已經成為所有IT人員必備的學習功課,而ISO 27001正是一套完整的資訊安全管理系統,這門課程沒有廠商色彩,內容是以建立資訊安全管理制度,以確保組織能有效運作為前提,因此也特別推薦。另外,林朝陽也建議可以朝行動程式設計開發Java到Android,甚至於連行動手機開發Windows Phone也可以加入到考慮的行列中。

跳脫0與1的思考

除了找到自己的定位,透過學習來進行轉型之外,林朝陽也特別提醒IT人員,在人生的職涯中,適時地讓自己喘口氣是必要的,學習最重要的是平衡,當一個IT人員需要每天面對0/1的思考與問題判斷,難免會讓身心承受過多的壓力。這時候需要根據個人的嗜好與二類專長,學習有助於平衡身心發展的課程。

「例如可以學習潛能開發的課程,這類課程一方面可以讓自己跳脫0/1的思考,改由啟發性的思考模式,進而激發出個人潛能。這樣一來,可以增加自己在工作上面,問題解決的反應能力。」此外,他也特別強調,人際互動課程的重要性,科技發展的目的是為了協助人們解決問題,任何一個好的設計與都需要從人本出發,也唯有這樣的思考點,才能增加自己在IT工作中,人與人互動的潤滑劑。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